彭++薈
[摘要]服裝風格是設計師在長期從事創作過程中反映出來的穩定的個性特征,服裝本身的三元素:款式、色彩、面料,他們之間豐富的組合便形成與之相應的服裝風格。服裝風格具有獨特性,各個設計要素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不同的時代、地域、民族都能體現出不同的服裝風格特征,甚至不同的設計師都能夠創作出不同的服裝風格。
[關鍵詞]風格 設計要素 中性服裝風格 面料要素
作為人體的第二層“皮膚”,服裝不僅具備生理保護和輔助活動的功能,還具有自我表達的綜合屬性,因而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在設計層次上追求的不僅是服裝的防護性、合體性,還要追求社會審美及風格喜好等綜合因素。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服裝業的高速發展,各種風格迥異的服裝類產品極大的豐富了市場,人們對服裝的追求不再著眼于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要,而是向自我實現、社會需要以及風格張揚等方向聚焦。因此服裝設計師在服裝設計上應從舒適大眾、簡單漂亮逐漸向以合體為基礎的設計理念彰顯氣質、修飾自我的服裝風格過渡。
服裝設計風格是指設計的所有要素——款式、顏色、材質加上服飾搭配,形成統一的、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外觀效果,具有鮮明的傾向性和感染力,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具有鮮明的特征,使人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對于服裝設計風格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能幫助設計師及服裝愛好者更快地建立個人風格。服裝風格,一方面是指由造型、結構、工藝、面料、色彩等服裝的表現方式所綜合反映出的審美特征與審美認知;另一方面,是在一定時代社會文化背景下,外觀效果與內在形制的統一體現,具有一定的可辨認的差別,概括地講,“服裝風格是任何已知時期或文化中服裝的主導式樣”。
款式、色彩、面料是服裝設計的三大要素。在造型設計上,服裝作為典型的設計類產品,正是通過這些外顯要素組構來表現其內隱的審美設計。盡管設計要素天然具備一定意象含義,但是在服裝設計中,更多的是服裝風格由一系列元素、部件以不同構造方法而表現的某種具備共同偏好的特征,因此挖掘服裝風格與服裝設計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是將傳統“自底向上”依靠感性經驗的服裝設計方法轉化為個性化設計方法的有效途徑。
一、服裝沒計要素分類
設計要素是構成服裝設計風格的最基本的元素,除了款式要素、色彩要素和面料要素三大要素之外,還有圖案要素、部件要素、裝飾要素、輔料要素、形式要素、搭配要素、配飾要素、結構要素、工藝要素等,總計12種設計要素。若將以上要素繼續細分還可分為一級要素、二級要素、三級要素,以款式要素為例,可分為一級要素款式性質、二級要素款式形態和三級要素款式量態。
由于客觀世界的復雜性,人們在自然界和工程實踐中,遇到的往往是多個不同要素特征相互影響、關聯及橫合的現象和過程。多要素現象的本質表現為事物要素的多樣性和耦合性,多樣性表現為要素具有在不同層面類別的特征,耦合性表現為不同層面類別要素之間存在的相互關聯,多要素特征與它們的耦合方式決定事物的特征。
各個要素都有不同的精神內涵,各個設計要素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服裝風格,但是各要素之間并非簡單搭配,而是根據其三級要素量態的搭配,如強強結合、強中結合才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風格特征。例如色彩輕快,造型輕快,則表現出輕快的風格,若造型特征模糊,面料一般則無法凸顯風格。
二、服裝風格分類
服裝風格具有獨特性,不同的時代、地域、民族都能體現出不同的服裝風格特征,甚至不同的設計師都能夠創作出不同的服裝風格,因此,影響服裝風格的因素多種多樣,服裝風格的類型也多種多樣。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服裝風格的形成又遵循著一定的規律,當前比較代表的服裝風格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
根據流行趨勢分為古典式服裝、輕便式(或稱運動式)服裝、浪漫式(浪漫主義)服裝和民族式服裝;西曼色研中心根據物體造型將服裝風格分為11種風格:可愛風格、浪漫風格、優雅風格、迷人風格、壯麗風格、自然風格、嚴謹風格、雄壯風格、俊秀風格、前衛風格、摩登風格、男性風格等。目前國內市場的女裝風格分為8類:中性風格、前衛風格、休閑風格、運動風格、經典風格、優雅風格、輕快風格和民族風格等。從服裝風格的本質和成因可將服裝風格分為8類:都市風格、職業風格、田園風格、民俗風格、嬉皮風格、抽象風格、夢幻風格和古典風格等。
在現代社會中,大眾文化成為主導,大眾文化因其無限包容性使得各種思潮都能夠有一定的受眾面,在這種環境下,人們著裝心理發生變化,表現自我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在同一時期內,服裝風格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多彩。但是,在服裝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服裝風格基本上是約定俗成、相對穩定的類型,每一種風格類型都有一定的受眾面,而且以某一要素為基準。
三、服裝風格與服裝各設計要素之問的關聯性
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各個不同的要素組合配置表現出一定的特征,這種特征所傳遞的意象含義及強弱程度和要素設計變量密切相關,換而言之,各個要素不同變量設計所形成的特征是千差萬別的,表現出來的風格也是相差萬千,因而,若將服裝設計知識轉化為以要素組合形式的表征,那么必須在要素相互組合設計之間設置約束,即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耦合關系,從而保證采用恰當的要素變量和合適的組合形成特定的目標特征。在實際操作中,服裝設計內容會因各種原因進行不斷地修改,而對于合理的服裝內容調整,任一要素變化或者目標特征的變化都會引起其余要素的波動,這種波動同樣存在于服裝設計內容的不同層面。
(1)服裝風格與造型要素的關聯性
在造型風格類要素中,造型與風格存在著一定的關聯關系,造型要素本身具備一定意象特征,若干造型要素組成的造型表現出服裝整體風格特征,由此可知,造型構成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服裝整體風格的變化。例如設計連衣裙時,“衣片分割+公主線”表達女性優雅風格,將“公主線”改成“多肓克”則體現中性風格。
與此同時,服裝風格要素約束著造型細節構成,在風格確定前提下,需選擇具備一致特征的要素組合來滿足造型設計要求。在女裙設計中,傳統優雅風格可通過“魚尾+荷葉邊”表示,“魚尾”形設計本身意味著優雅,而荷葉邊的運用進一步強化此風格;以上細節要素組合則不能凸顯現代時尚,可以用“斜分割+鑲嵌”造型元素表示,斜分割體現現代和節奏感,鑲嵌意味著時尚感。
(2)服裝風格與色彩要素的關聯性
在色彩風各類要素中,造型與色彩也存在著強關聯的關系,如黑、棕、深綠、深藍、暗紅、暗紫等色彩都是以暗色為主,屬于比較穩定的色彩,通常用于古典風格的服裝設計中,反過來講,一旦確定服裝設計的主題是古典風格,則必須以以上色彩進行搭配。近年來,隨著紡織業的發展,面料的重量也越來越輕,因此設計風格也會隨之改變,此時古典風格就不宜再以暗色為主,而是以織物本色為主要色彩,如卡其色、奶油色、象牙白色。米色等。若將這些織物本色換成淡粉、淡黃、淺粉綠、淡藍等明快柔和的暖色系,則古典風格就轉化為了浪漫主義風格。
(3)服裝風格與面料要素的關聯性
面料是服裝設計賴以表現的物質基礎,服裝設計幾乎都是用面料來表現的,有人喻為衣料的雕塑,由于面料的質感和手感性能的變化懸殊,因此,在進行服裝設計時,必須充分發揮面料的性能和特色,使面料特點與服裝造型、風格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以中性服裝風格為例,輕薄面料和彈性面料因為比較能襯托出穿著者的曲線,所以一般作為傳統女裝的材料。現在各種天然面料一,如木漿纖維、大豆纖維等制成的面料被更多地運用到這種中性男裝上,因為它的透氣性和柔軟度、懸垂感都屬一流,做成男士寬松的休閑衫、休閑褲,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從前這種飄逸感是只有女裝才追求的。另外垂墜感良好的絲麻混紡和針織衣料,順遂地貼合著身體,肌肉的線條也呼之欲出,讓男人充滿屬于自己的性感。高支羊毛及真絲面料的輕薄柔軟與男性的陽剛形成反差,剛柔相濟,細膩的質地更能體現男士的新雅致風貌。在中性男裝設計中,印花與刺繡經常性的被運用,圖案多以花卉為主。裝飾主義滲透于細節之中,刺繡的,印花的圖文,毫不遜色于女裝的繁瑣與嫵媚,平添了許多韻味。
服裝設計是人類很早之時就已經在進行的一項創造性活動,對于服裝而言,款式、色彩、面料是其三元素,服裝設計行為是以此三元素為基礎進行的,他們之間豐富的組合便形成與之相應的服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