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貽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應用多媒體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可以形象地表現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使小學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論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好多媒體的課件設計工作。
小學數學多媒體課件設計應用一、從小學生的學生思維特點出發設計課件
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占主要成分,抽象邏輯思維還沒有完善的發展,有時需要小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時,還需自小學生的感性經驗入手,還需得到形象思維的幫助。在這種形勢下,教師在設計多媒體課件過程中,要求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而且容易與小學生形成互動,讓小學生看到知識形成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數學中存在大量的概念,而這些概念都是事物本質的反映。在設計概念教學課件時,可以應用多種做法和方法,小學生在自己的觀察、分析、比較、抽象、綜合、概括、記憶、應用活動中,逐步深入認識和掌握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常常以定義或公式的形式出現,學生看到的只是思維的產品,而沒有認識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在這種形勢下,要求教師應該創造性使用教材,進行概念課件的重新設計,爭取讓小學生親眼看到概念的形成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如在設計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時,可以讓小學生首先看到圓柱體和圓錐體底與高的測量,接著讓圓錐體的容器盛滿水,倒入同底同高的圓柱體容器中,讓小學生觀察水占圓柱體體積的多少,接著再倒第二次與第三次,讓學生看到正好倒滿,這樣小學生自己就能夠得到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得到計算公式是V=1/3sh。可以再設計兩個試驗,底面積相同,但是圓錐體的高是圓柱體高的三倍,這時再把圓錐體當中的水倒入圓柱體當中,看看會發生什么情況?有利于讓小學生牢固掌握二種物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進行這樣的課件設計,有利于讓小學生親眼看到公式的形成過程,小學生可以自己觀察、自己動手,他們會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會踴躍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牢固掌握知識。所以在設計概念教學課件時,要考慮到課件的直觀性和交互性,不但有利于小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讓小學生親眼看到知識形成的過程,鼓勵小學生從中發現規律,積極探索,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結合在一起,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課件設計重視事物的內部聯系
認知結構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形成構造的過程,學習新知識都要利用已經掌握知識的來解決,是對原有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假如小學生學到的知識不成系統,就如同中藥鋪一樣,把每一味藥都擺放在人們面前,這樣形不成有效的認知結構,也就不能讓小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思維。結構就是事物間的內部聯系。只有經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結構。數學知識存在嚴密的系統,只有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前面的知識與后面的知識是聯系在一起。小學生只有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才有利于形成系統知識,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如設計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課件時,可以應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高相同底相同的長方形,小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就可以遷移到平行四邊形當中;在設計三角形面積的課件時,可以首先依據原來的三角形畫出一個模型,然后把三角形轉動而與原來的三角形共同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通過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得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設計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時,可以應用多種方法,不但可以把它分成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而且也可以拼湊成一個長方形和二個三角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已學過,這些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再如求一個數相當于另外一個數的百之之幾時,可以先讓小學生回憶怎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它們表示的意義是相同的,做題方法也相同。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一個是幾分之幾,而另一個是百分之幾。在進行課件設計時,利用小學生前面學習過的知識與內容,進行比較、類推,可以形成新的知識結點。
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任何一部分新知識都是舊知識的延續,是利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不但要重視各個知識點間的橫向聯系,而且也要注意到不同知識點間的縱向聯系。如在設計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時,可以應用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向學生展示這些物體的底與高,鼓勵小學生發揮想象力,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課件設計要和生活緊密相連
教師設計的課件如果能夠與小學生當前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則一定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情境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手段創造的有情感、有美感,富含哲理的環境,是將情感與認知結合在一起的產物。有利于刺激小學生的學習心情和學習興趣,讓小學生愿意參與學習活動。在課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手段創設這樣的情境,創造有利于學習成長的氛圍,可以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只有讓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表現出相對穩定的情感,從而積極去探索、去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推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在教學學生計算時,學生常常會感到枯燥無味,教師教起來也不生動形象,很多小學生會因此而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小學生在練習計算過程中一味的重復練習,那么就會使計算課變得沒有意義,當然更沒有趣味性可言。教師不但要利用各種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需重視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讓小學生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善于創造教學情境,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小學生置于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小學生不但可以掌握知識,而且思維也得到了發展,同時還可以調整小學生的學習心態,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總之,在設計小學數學課件時應該依據新課程標準進行。在認真研究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設計課件,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使設計的課件不但有利于學生學習而且也利于教師的教。設計多媒體課件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不用設計過于花哨的課件。可以設計畫面整潔的課件,要求突出重點與難點,實現人機交互,利用板塊化設計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控制課堂。不但讓教師的教學變得輕松,而且讓小學生的學習也變得充滿樂趣,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親身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鄒晗.淺談網絡多媒體課件存在的利與弊[J].電子制作,2015,(08).
[2]周紅燕.試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14).
[3]王峰.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應用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