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改委高技處、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課題組
2010-2013年浙江省信息經濟發展評價報告
浙江省發改委高技處、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課題組
浙江信息經濟發展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但領先優勢呈弱化和削減趨勢。需高度重視信息經濟發展,著力破解發展瓶頸,縮小區域差異

優先發展信息經濟,已成為全球和國內各地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信息經濟發展,把信息經濟列為能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7大萬億級大產業之首。為推動信息經濟發展,客觀評價全省及11個設區市信息經濟發展進程,浙江省發改委高技處、省經濟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處聯合開展了2010-2013年度信息經濟發展評價工作。在構建信息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全國15個典型省(市、區)①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廣東、湖北、寧夏、四川、重慶、遼寧等15個省市區,地區選擇主要參考工信部發布的信息化發展評估報告,從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西南、東北分別選出信息化發展水平較好省(市、區)作為代表。及全省11個設區市進行了測算和評價。
從全國排名結果看,2010-2011年,信息經濟指數排名前五的省市區中,上海處于第一陣營,遙遙領先;排名2至4的北京、廣東、浙江同處第二陣營,呈膠著狀態;江蘇相對落后,屈居第5。2012年,第二陣營開始分化,浙江以0.64的微弱優勢反超廣東,排名由第4上升至第3。2013年,信息經濟發展格局出現新的變化,上海、北京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領先優勢,江蘇后來居上、趕超廣東,浙江面臨“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嚴峻形勢。
具體來看,寬帶承載能力建設和兩化融合發展是推動浙江信息經濟指數實現排名“提升”的主要推動力。2012年,浙江城域網出口寬帶指數和兩化融合工業應用指數發展速度分別為128.12%和118.03%,高出廣東同期23.66和4.32個百分點。信息消費和電子商務是浙江信息經濟指數排名“維穩”的主要支撐力。近年來,浙江ARUP值指數和電商指數始終穩居全國前三,為信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固定寬帶端口平均速率已成為浙江信息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2010-2013年,浙江固定寬帶端口平均速率指數一直處于國內中游偏下水平,與上海的差距由2010年的7.51擴大到2013年的12.81。一般認為,寬帶網絡資源瓶頸和寬帶接入能力限制是造成浙江固定寬帶端口平均速率相對低下的主要原因。
2010-2013年,浙江省信息經濟發展整體處于較快上升通道。信息經濟綜合指數由45.93發展為60.94,年均發展速度為109.88%,且呈現逐年加速發展態勢,2013年信息經濟發展速度創近三年新高。

圖1 2010-2013年信息經濟指數排名前五省區

圖2 2010-2013浙江省信息經濟綜合指數發展情況

圖3 2010-2013浙江省信息經濟綜合指數及各領域發展情況
從四大領域發展速度來看,由快到慢依次是信息產業、技術研發、信息化應用和基礎設施。其中,信息產業和技術研發發展速度比信息經濟綜合指數發展速度分別高10.48和2.37個百分點;而信息化應用和基礎設施發展速度則慢于信息經濟綜合指數發展速度2.13和4.2個百分點,發展潛力尚待挖掘。
從四大領域對信息經濟發展的貢獻來看,剔除權重因素影響,信息化應用對信息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最為顯著,貢獻率高達34.09%,是信息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動機”,其次分別是基礎設施、信息產業和技術研發。
鑒于信息化應用的重要性及發展空間的廣闊性,加大信息化應用,應成為當前推動信息經濟發展主要戰略舉措。
2010-2013年,全省11個設區市信息經濟綜合指數排名變化呈“橄欖形”波動規律:排名首尾的設區市相對穩定,其中,杭州、寧波、嘉興牢牢占據前三。排名中間的設區市變化相對較大,上升最快的為金華和溫州,分別前進了2個和3個名次,躋入全省前五;下滑明顯的是臺州,直線下降4個名次,跌至全省第8。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各地在政策導向、重點把握、推進力度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杭州、寧波、嘉興等地較早地認識到發展信息經濟的重要性,四大領域的年均發展速度普遍較高,呈現出發展基礎好、發展后勁足的特點。作為全省信息經濟發展領頭羊的杭州,受益于研發投入、人才集聚、創新能力、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優勢,其在基礎設施、信息產業、信息化應用等三大領域優勢明顯,尤其在信息產業上一枝獨秀,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技術研發領域,杭州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自2012年被寧波趕超后,技術研發指數差距仍在逐年放大。金華市將網絡經濟的發展作為“一號產業”來抓,基礎設施和信息化應用發展迅猛,兩大領域的年均發展速度高居全省首位。溫州市側重基礎設施建設,該領域發展速度居全省第2,對信息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與之相對,其余6個地市信息經濟發展緩慢,動力不足,與領先地市的發展差距正逐步擴大,尤其是臺州市,其基礎設施年均發展速度為全省末位,信息化應用年均發展速度居全省第9,已有的發展優勢逐步消失。
從四大領域看,2010-2013年,信息經濟綜合指數四大領域標準差系數從大到小依此為信息產業指數、技術研發指數、基礎設施指數和信息應用指數。這表明發展信息產業各地市基礎差別明顯,但信息應用為各地市提供了各取所需、大有作為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三大領域標準差系數呈現出的波動狀態不同,信息應用指數標準差系數逐年擴大,這表明不同地區在抓取信息化應用機會上的能力不同,效果差別逐年增大。

圖4 2010-2013浙江省信息經濟各領域貢獻情況

表1 2010-2013年11個設區市信息經濟綜合指數及排名情況

表2 2010-2013年11個設區市信息經濟四大領域標準差系數
高度重視信息經濟發展。全省上下要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動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制訂具體政策措施,引導、督促各地充分重視和大力支持信息經濟發展。緊緊抓住當前研究謀劃“十三五”規劃的有利契機,將發展信息經濟納入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整體規劃及信息化專項規劃,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制”。
注重發揮信息化應用優勢。要進一步突出浙江在信息應用領域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務實推進全國首個“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建設,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術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深入實施“電商換市”戰略,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提升。推動信息消費快速增長,推進全國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進一步挖掘信息消費潛力,增強信息供給能力。
著力縮小區域差異。要引導各地根據技術研發能力、應用基礎、產業園區等自身條件,科學定位本地信息經濟發展目標和路徑。鼓勵杭州、寧波等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地區強化信息技術研發、產業化和示范應用,推動信息經濟相對較弱的地區側重推廣成熟的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支持和引導落后地區找準突破口和發力點,幫助落后地區“彎道超車”、趕超發展。
著力破解發展瓶頸。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換代,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力推進“寬帶浙江”建設,加快光網和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是普及光纖接入、推進三網融合、推行寬帶服務普惠,著力打造寬帶化、融合化、泛在化的安全可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寬帶網絡在覆蓋、網速、應用體驗方面的大力提升,把浙江打造成為全國信息基礎設施最為先進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