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智能、講智慧
說智慧、講智能,就離不開對想象力、機器人、科幻片乃至未來世界等這些關鍵詞的遐想漫談。可以這么說,我心里的智能智慧之未來發展不僅僅是智能遙控、多維傳感、互通互聯的,肯定有這些,但絕對不止這些。
說實話,智能化或者智慧化,在我的深思中就是人類社會發展圖景的最高一個層面了。換句話說,智能化或者智慧化以后不會再有什么新的“化”了。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再到信息化,最后到智能化或者智慧化,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范式及其路徑。不過,經濟社會發展范式及其路徑終結于智能化或者智慧化,并不是說人類社會就此原地踏步,相反人類將大踏步地向著既定范式及其路徑的縱深方向不斷推進,在智能化或者智慧化的無盡道路上不斷深化、細化、廣化。在這個意義上說,永遠沒有最好的智能化或者智慧化,而是只有更好。
比如說,大片中的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已經開始逐步進入現實的視野。這不,最近有關機器智能的話題正在大熱。但是,對姑且稱之為全智能型機器人或者稱為全仿真機器人的研發并未來投產乃至廣泛使用,我是持審慎態度的。被譽為“機器人學之父”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早在1940年就提出了為保護人類的“機器人三原則”,第一條: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第二條: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這條命令與第一條相矛盾;第三條: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這種保護與以上兩條相矛盾。
但是,最近有報道國外已經在研發使用機器人戰士,這就已經同上述三原則大相徑庭,完全背道而馳了。可能也正是出于這樣的擔憂,據報道當代最負盛名的物理學家霍金2014年5月已經提出警告稱人工智能最終或許將威脅人類的生存。另據最新報道,今年年初他又聯合其他數百名科學家和企業家聯合發表一封公開信,敦促人們重視人工智能安全,確保這類研究對人類有益。霍金本人對此充滿思辨的名言就是“成功制造出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是最后的一個里程碑。”從這個情形看,只能套用一個老的說法,智能化或者智慧化同樣是一把雙刃劍。
這些已經遠遠不是技術領域的話題了,而是更高更深層面的哲學倫理道德層面的問題,智能化或者智慧化能否始終趨利避害,這是一個“是生還是死”的大問題,需要全人類共同謹慎思考并理智作出回答。從發展角度看,智能化或者智慧化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我對科幻學家充滿無比的敬意與欽佩。正是他們的豐富想象力如同高高振飛的翅膀,引領著人類一個一個的夢幻成真。說到科幻,最近有三個相關報道與此相關。一個是中國將拍攝自己的科幻大片,據稱2015年將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一個是目前我國最為暢銷的科幻著作《三體》已經被翻譯成英文,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發售,成為建國以來第一部引進到美國的科幻長篇。一個是一些大學將開設科幻小說專業,招收大學生、研究生。這當然也是大好事。但本著好事更要辦好的原則,科幻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想象力”,千萬別讓原本可能有想象力的學生因進了大學科幻專業學習反而被扼殺了想象力才好。
說了這么些看似題外的話,得說說智能智慧的未來發展了。智能智慧的一個重要特點或者表象就是物聯,公共設施的物聯、個人家居的物聯等等。而我們想想,自己身在家外卻能夠對家里的電器等設備進行遠程遙控的景象,是不是就是曾經的科幻小說中已經描繪過的?再說說科幻小說或者電影大片中,夢幻城市中滿大街都是智能機器人穿梭著從事各種分內工作情景,是不是可能成為智能智慧發展的更高階段呢?而智能智慧的可持續發展,是不是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們的豐富想象力和良知正義來推動呢?因此,展開相關的天馬行空式聯想,才正是從源頭、從本質增加對智能智慧的了解與把握。
永遠沒有最好的智能化或者智慧化,而是只有更好;智能化或者智慧化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