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榮 劉照軍
摘 要: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基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是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的延續和提高。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不是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與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簡單相加,而是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在目標、內容、組織和評價等要素之間合乎邏輯、前后遞進、上下一致的緊密銜接。本文重點分析了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的目標、內容、組織、評價四個核心要素,以期為構建有效的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體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物流教育課程 中高職銜接 課程體系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項目編號:2014ZCJ141)和全國高校、職業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課題(項目編號:JZW2015097)的研究成果。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是指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在目標、內容、組織、評價等方面的實質性銜接,其中課程目標銜接起著導向作用,課程組織銜接起著關鍵作用,課程評價銜接起質量保障作用。
一、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的銜接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是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它回答的是物流職業教育“為誰培養”的問題,直接關系到物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規格的方向和標準。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是特定的教育價值取向影響下的產物,總會受到教育價值取向的制約。因此,研究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的銜接,首先要弄清楚物流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然后再進一步研究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銜接的現狀。
1.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
關于職業教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在職業教育課程發展進程中,存在著普通論與專業論、基礎論與實踐論的爭論。著名的職業教育專家徐國慶博士認為,專業化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的核心目標,普通化是現代職業教育課程不可忽視的目標,通過專業化來達到普通化目標是一種理想選擇。當今,以專業論、實用論為主導,兼顧普通論和基礎論已代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官方意志,“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指導思想成為職業教育理所當然的旨歸,伴隨了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歷史征程。然而,有關的指導性文件,也一直強調要促進職業院校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體現出以人為本,綜合發展、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
因此,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的理性選擇一要使學生獲得物流領域內采購、運輸、倉儲等物流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核心技能,以便學生在選擇職業或轉崗時不受限制,二要為學生初次就業包括自謀職業及就業后的培訓提供專業準備,三要為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態度等方面提供一個基礎,以便學生在職業生涯發展中能接受繼續教育。
2.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銜接的現狀分析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的銜接,不僅涉及是否與職業教育課程目標總體價值取向銜接一致,而且還涉及兩個階段課程目標是否前后銜接。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定位和人才培養質量規格要求既有共同性,也有差異性。
(1)共同性的體現,即共同點。一是人才培養的類型特點都是面向物流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性專門人才;二是在人才質量規格上都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做出大致相同的要求,并把德育擺在首位;三是都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四是體現了職業性、實用性和服務基層一線的共同特點。
(2)差異性的體現,即差異點。一是人才規格的層次不同,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提出的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物流專門人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提出的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物流專門人才;二是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比較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且表述更加具體,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重點強調對物流專業能力和技能的掌握;三是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提到要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則沒有明確提出這方面的要求。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定位和人才培養質量規格的共同點說明兩者是同處于職業教育體系內具有親密關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差異點則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階段性和連續性,說明兩者既具有不同的階段特點,又具有相互銜接的連續發展的必要和可能。
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提到要使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繼續學習從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人才向上發展成為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但中職物流教育常常會陷入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中職物流教育是一種以就業準備為主的教育,偏重于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中職物流教育的課程目標又強調畢業生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并基本達到普通高中畢業水平,為繼續學習做準備。
這種既要加強職業準備教育,又要兼顧升學準備教育的課程目標,使學校在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安排上難以做到兩全其美,以致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甚至中高職物流教育對口銜接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不再凸顯。中高職物流教育各自定位的不清晰必然會導致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目標定位邊界的模糊,進而導致中高職物流教育銜接的尷尬,這種情況對分段式銜接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單招模式的影響尤為明顯。
二、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內容的銜接
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內容選擇的直接依據是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中高職物流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模糊必然會直接反映在課程目標的定位上,并帶來中高職物流教育在課程內容銜接上的一系列問題。
1.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中高職物流教育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設置上存在著大量重復現象,這不僅造成中高職物流教育資源與學習時間的浪費,也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通過比較分析,中高職物流教育在課程體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的重復、重疊。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復率超過30%。根據對高職單招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關于“中職和高職兩階段課程銜接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請根據問題的嚴重性從高到低給予排序”問題的7個選項中,排在嚴重性第2位的是“前后內容重復,學過又學”。對高職階段低水平重復設置課程的反復學習,自然會損耗對口升學的高職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2)課程的倒掛。這里的倒掛不僅指兩個階段課程難度上的倒掛,還包括課程學時比例分配和實習實訓比例的倒掛。在相同或相近課程的實踐教學時數上,中職階段的實踐教學比例明顯高于高職階段,兩者之比是2.54:1。習慣于且擅長于在實踐環節中學知識練技能的中職畢業生,對口升上高職階段卻面臨著大量的理論課程的學習,這不僅是勉為其難,而且不利于適性而教。調查數據顯示,高職單招物流管理專業和五年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一致將高職階段“實踐教學的比例偏低”列在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的第一位。
(3)課程的疏離、脫節。中高職物流教育除了技能課模塊較大程度上存在著重復重疊現象外,在公共課和選修課模塊,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疏離和脫節。在文化基礎課方面,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主要是以普通高中課程為參照,而不是按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銜接需要來開設,不僅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等必修課,還開設了物理、化學等限定選修課,這些課程有的是為升學考試和后續學習打基礎的,有的則疏離了專業教育和高職階段教育的需要。
2.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內容銜接的理性選擇
(1)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合乎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到上下銜接。目前,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內容選擇的價值取向首先要順應時代發展對人才質量規格的需求,在課程內容選擇、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正確處理好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關系。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及其相互銜接,不能僅僅關注知識傳授(應知)和技能訓練(應會)等“做事”方面的銜接,還要高度重視綜合組織培養(應有)也即“做人”方面的銜接。這樣的價值取向不僅符合用人單位對職業人才的錄用首先看重綜合素質的共識,而且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新趨勢,符合現代社會“無邊界職業生涯”背景下職業轉換日益頻繁對勞動者和專門人才能力素質的新需求。
在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內容選擇的取向上要科學合理的兼容知識、能力(技能)和素質三個向量,形成三位一體的內容結構,并通過精心的設計和組織實施,有效地促進學生構建起立體有序的三層能力素質結構,最外層——崗位專用能力,中間層——一般通用能力,最內層——核心職業素養。中職和高職在課程內容選擇的價值取向上能基于以上的共識,達成上下一致,就能為后續的具體的課程內容的選擇、編制、組織實施提供重要的先決條件。
(2)課程內容的調整優化要尊重和引導學習者,做到上下銜接。課程內容只是學習的客體,學習者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內容的調整優化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同時要幫助學生改變不正確的觀點,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價值取向引到正確的軌道上。
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重視能力本位,又不拘泥于能力和技能的圈子,要從更前瞻、更全面的視角去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且要把重視人格養成、素質培養貫穿于中職和高職物流教育的全過程,合理安排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避免前緊后松、前無后有,也要避免前后重復。
三、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組織的銜接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組織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將所選出的各種課程要素妥善組織為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結構,使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的各種要素在動態運行的課程結構系統中產生合力,以有效實現課程目標。合理科學的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組織有助于實現課程結構的優化,助力課程功能的發揮和課程目標的實現。
課程組織包括垂直組織和水平組織兩個維度,包括連續性、整合性和順序性三個基本標準。連續性是指將選出的各種課程要素在不同學習階段予以重復,整合性是指將所選出的各種課程要素根據學科的邏輯體系和學習者的身心發展階段由淺入深、由簡至繁地組織起來,順序性是指把選出的各種課程要素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找到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將之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的有效組織與相互銜接將把兩個階段相互獨立、分離乃至重疊、錯位的課程加以理順,有機編制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以促進中高職物流教育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造就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四、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評價的銜接
課程評價是課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具有診斷、調控、激勵和決策等作用,確保課程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循環的反饋回路。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不僅是課程目標、內容、組織實施等方面的銜接,而且還應包括課程評價的銜接,唯有如此,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回路。也只有通過課程評價的銜接才能對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的局部或整體做出價值判斷,并進行適當的調整、改進,以達到質量保障的作用。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評價銜接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涉及面廣而且復雜,它包括評價目標(價值取向)、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主體、評價對象(客體)和評價方式等諸多方面的銜接。要做好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評價銜接,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中高職物流教育應堅持正確的課程評價目標并達成上下銜接一致。中高職物流教育在確立課程評價目標上,要堅持評價的發展性原則,把促進課程與教學質量提高,進而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作為課程評價的最高追求。
第二,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評價標準是指根據一定的評價目標而制定的衡量課程本身和課程實施效果的尺度,是課程評價質和量的規定性。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的評價標準主要包括課程的職責標準、課程的結構標準和課程的效能標準等三個方面。
第三,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評價方法是根據一定的評價目標,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而采取的評價手段、工具,它回答的是“怎么評”的問題。根據物流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的評價方法的選擇應做到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以及筆試考核評價與實踐考核評價相結合。
五、小結
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是中高職物流教育銜接的核心和落腳點。中高職物流教育課程銜接不僅是課程目標、內容、組織實施等方面的銜接,而且還應包括課程評價的銜接,只有這樣,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銜接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回路。
參考文獻:
[1]徐國慶,石偉平.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邵琳艷.構建中高職銜接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4(10).
[3]周大農.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的設計與思考[J].職教論壇,2013(3).
(作者單位:聊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