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蓮
摘要:要加強學生的親和力,班主任要讓學生熱愛班集體,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是班集體的主人,增強主人翁觀念,積極參與班務工作,創造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氛圍。只要班主任用自己的言行塑造起公正的形象,使學生樹立“我是主人”的意識,這樣的班集體就會有親和力的。
關鍵詞:加強 學生 親和力
所謂親和力,即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成化合物時互相作用的力。它體現在班務管理中,即班主任要讓學生熱愛班集體,使他們意識到自己就是班集體的主人,增強主人翁觀念,積極參與班務工作,創造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氛圍。要加強學生的親和力,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班主任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要使學生熱愛班集體,增強主人翁觀念,首先,班主任要熱愛自己的班級,因為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我接管的班級學生類別差異較大,有文化生、藝術生、體育生。在二年級的時候,我班各方面工作都到了瓶頸期,單就品德、紀律來說,學生散漫,自習課隨便出入,甚至無故缺席,損壞公物現象尤其嚴重,不到一年時間竟換了13把鎖。面對這樣復雜的班集體,我召開了“我是主人”的主題班會,我擺出了班內存在的各種現象,讓大家以主人的身份提意見,提要求、提建議。學生發言踴躍,積極性提出建議性意見:有的建議將全班分成四組,各組展開競賽,競賽內容包括學習及日常生活各方面;有的建議買一把噴壺,值日生定時噴水,保持教室干凈清潔;有的建議買窗簾,中午遮擋強烈的太陽光等等。會后,我盡力滿足學生的要求,暫時不能做到當面解釋清楚。學生很高興,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就是班集體的主人,以后無論做什么事情都積極主動。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比如我讓學生上課提前2分鐘進教室,我會每次在上課2分鐘之前到教室。我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一學年里,我班兩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這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師是學生的樣子,學生是教師地影子,班主任只有愛自己的學生,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這樣的班集體才有凝聚力。
二、因材施教,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一個班集體有沒有親和力,班主任能否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是一重要因素。因材施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班成員復雜,起初難融一體,學生之間總免不了互相歧視,不團結。面對這些情況,我分三批召開了座談會,讓他們談想法。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文化生要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為藝術生、體育生做出榜樣,學習他們的優點;藝術生、體育生基礎差,紀律散漫,要求他們嚴以律己,勤學好問,要向文化生學習,虛心求教,敢與文化生競爭并努力超過他們。不久,我又組織召開了一次“自勝者強”主題班會。會后學生紛紛談論自己的感受。很多同學經過對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進行深入剖析,談進步的原因。我認為這一課上得最好,一種奮發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誕生了。主題班會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我班非但沒有三足鼎立,反而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局面,更令人欣慰的是,在2006年高考中,我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三、師生要共同創造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展,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若還靠過去的空洞說教和管、卡、壓的老辦法,不但不見其效,反而會使人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創造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氛圍特別重要。要創造這種氛圍,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金科玉律。”班主任只有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全方位地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熱愛學生,才能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勢利導地、進行有放矢地教育和教學。作為學生,他們希望老師是個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書的機器;希望多給他們一些指導,以提高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地聽話、背答案;希望教師不要單看學生的成績,更要看他們所做的努力;希望多給他們一點鼓勵,使他們感到力所能及;希望教師公正和平對待人,要“嚴”之有理。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呼聲,我既嚴格要求他們,又處處尊重每個學生的自尊心:我從不提學生曾犯錯誤的歷史;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并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遇到學生和老師發生摩擦,多方面分析原因并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班主任要信任學生。尊重出自信賴,班主任應該信任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更應讓他們有一種被信賴的感覺,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過去”,信心百倍地迎接未來。信任,蘊含著無限的希望,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熱情,而且會大大增強他們的主人意識。
總之,只要班主任用自己的言行塑造起公正的形象,使學生樹立“我是主人”的意識,這樣的班集體就會有親和力的。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