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摘要:鄉土體育可以給學校的體育教學帶來新的活力,讓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文章從鄉土體育的特點、作用和意義談起,然后從鄉土體育素材的發掘、器材的補充和完善、在課堂上的開展、規則的完善等四個方面探討體育教學中融入鄉土的嘗試。
關鍵詞:體育教學 鄉土體育 嘗試
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健康打好基礎作為一項重要的課程目標,筆者認為學習體育教學,不能把體育課上成體育運動員的專業訓練課,尤其初中體育課,要著重于讓學生愛上體育運動,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普及基本的體育知識,教會學生基本的體育技能。在教學中,筆者發現鄉土體育活動可以更好地完成這些目標和任務。
一、鄉土體育的特點、作用和意義
鄉土體育來自民間,是土生土長的體育活動,之所以鄉土體育能夠一代代流傳下來,是因為其為大眾所喜聞樂見,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運動性,是大眾田間耕作、工廠勞作、茶余飯后休閑的好節目。所以無論是年過不惑的中年人,還是已過古稀甚至耄耋的老人一提起鄉土體育,都充滿了美好的回憶和向往,因為這里面也有這他們的“鄉土情結”。
鄉土體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而更容易得到學生的歡迎。鄉土體育是一代傳一代的,在傳承的過程中鄉土體育還得到不斷的改進,以適應不同的人群和時代的發展。很多學生從幼兒園到初中參與的大多數鄉土類的體育活動,他們的父輩們也都參與過,所以學生從蹣跚學步起就開始了對鄉土體育的由觀看到參與的進程,很多的體育活動都是來自于生產生活之中。
鄉土體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鄉土體育也都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可以訓練學生的力量、靈敏性,把鄉土體育與學校的體育教學結合起來,可以更加多樣地開展體育教學,而且比起原來死板的體育教學,會直接促進學生對于體育課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可以順利實現體育課程的目標。
二、體育教學中融入鄉土的嘗試
(一)鄉土體育素材的發掘
鄉土體育來自民間,而民間有很多的體育運動可以發掘,到底在體育課程中開設哪些運動不能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
首先,所選擇的鄉土運動必須是積極向上的健康體育運動,不能是帶有不健康意義的運動。初中學生正是容易被不健康思想侵蝕的群體,他們正在形成價值觀、世界觀,這時任何低俗的運動在學生心目中都有可能被放大為惡俗的精神。其次,所選擇的鄉土運動必須與學生成長特點相協調。學生每一個成長階段身心發展都有每一個階段的特點,比如,對于“跳皮筋的游戲”,小學生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到了初中學生興趣就大為降低。還有一些運動是成人的運動,具有危險性,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也不適合在初中階段開展。
在發掘鄉土體育運用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發掘固然重要,但也要鼓勵學生的參與,讓他們直接去尋找發現好的題材,參與題材的選擇,這樣才能更好地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使學生在參與體育課堂中更具有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鄉土體育器材的補充和完善
鄉土體育經過發掘、評定、篩選的環節之后,接下來還必須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學校體育器材的補充和完善。要想開展好一項體育運動,配套的各項用品必須能夠保質保量地準備好,就如同現在從國家層面開始推行的校園足球運動一樣,首先必須得保證有足夠的標準用球,如果一個學校就兩三個足球,怎么辦?不會剛開始就開展足球對抗吧?而且鄉土運動的發掘,有很多項目并不是傳統的學校體育運動,需要重新購進體育器材。比如,我們發掘的鄉土體育“推鐵環”,首先需要購進一定數量的鐵環和推鉤,如果需要有花式運動的話,還需要購進一些配套設備。體育器材的補充和完善,首先,需要體育教師列出所需要的器材清單,如果有不同的器材種類,體育教師還要依據具體的開展需要列出具體的品種;其次,需要學校的后勤服務支持,要有具體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和后勤采購支持。如果沒有這些后勤的保障,開展鄉土體育運動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三)鄉土體育在課堂上的開展
經過我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篩選出了一部分可以選入課堂教學的鄉土體育運動,然后在學生中間進行問卷調查,最后開展無記名投票,確定了“推鐵環”“扔沙包”“踢毽子”“斗拐”“打瓦”等游戲。這些游戲既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耐力、靈敏度、力量、智慧等身心機能。
課堂上可以靈活多樣地開展鄉土體育教學,比如,把“踢毽子”改編成“毽子操”,取代課堂開始的體育準備活動。首先根據課堂活動的需要,要重點對學生的手關節、踝關節、膝關節、以及腰椎、頸椎等進行全面的活動,“毽子操”要針對這些體育準備活動爭取盡量滿足所有的預熱需要,所以不能是單純地踢毽子,還要有對手腕、頸部的訓練,所以改編的“毽子操”要求有雙手接拋、手拋頭接、雙人合作拋接、群體合作接拋、接踢等動作,要注意動作的銜接連貫,也要追求美觀協調。
在一堂課里面不一定只運用一種鄉土體育活動,可以多種鄉土體育活動同時使用。比如,“推鐵環”運動,這個運動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觀賞性和鍛煉性,可以調動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也可以訓練學生的靈敏度、協調性和配合。比如,還可以再開展“斗拐”運動,這個可以在一個圈子內進行,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對抗性和力量,又可以訓練學生的靈活性。二者交互進行,讓學生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此外,可以結合開展競賽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四)鄉土體育規則的完善
沒有規則就沒有運動,更不會有運動的持續發展,鄉土體育畢竟是民間運動,規則大多不完善,有的規則不適合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完善體育規則。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完善、修訂規則,可以是教師集體備課討論,可以是學生參與建議,可以是邊實踐邊補充、修訂、完善等,主要實現一個目標:使鄉土體育適合體育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比如,對于“推鐵環”運動,如果漫無邊際的推就沒有教學的價值了,如果制定規則,要在各自跑道內進行,不得越線,否則視為犯規,犯規一次則罰時10秒鐘,誰用時最短完成400米誰獲勝,也可以按此規則進行分組接力運動,要男女生均衡分組。也可以制定障礙賽的規則,花式推鐵環的規則等等。
每個人都有一份“鄉土情結”,讓體育教學也融入“鄉土情結”,既可以補充體育課堂活力不足的現狀,又可以激發學生的鄉土之情,還可以弘揚民族文化遺產,我堅信鄉土體育教學可以勝任。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