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王義正
長沙:群眾路線沒有停在文件里
文_本刊記者 王義正
家住長沙岳麓區的劉先生是一位媒體從業者,他告訴本刊記者,這一年來,周邊黨政機關的作風發生了變化,“以前去那些政府部門辦事情,總覺得又費時又費力,總感覺那些‘官老爺'對我愛理不理。現在辦事方便多了,也快多了。”
他為何會有如此感悟?又是什么助推了這一變化?本刊記者通過多方途徑了解了長沙這一年多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及其對長沙作風改變的“分量”。
近日,中紀委在網上公布的專題片中對形式主義進行了形象的諷刺——“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
2014年6月中旬,為期10天的“黨的群眾路線檔案展”在長沙市委、市政府舉行,在現場,一位老干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黨之所以能帶領人民取得偉大成就,就是因為始終堅持群眾路線,這種精神不能丟。”這是在第一期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一年之后,一位普通黨員干部的心聲。
然而,在活動開始之前呢?伴隨著經濟發展必然會帶來社會的變化,一些黨性不強的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發生“跑偏”甚至蛻變,“四風”問題日顯突出。與全國很多地方一樣,“四風”問題在長沙的黨員干部中也并不鮮見。
針對“四風”問題,長沙市委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湖南省委的“九條規定”,堅持有問必查,有責必究。而在這中間,長沙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頭踐行群眾路線產生了極大的助力。
據悉,長沙市“四大家”領導班子帶頭退車騰房、壓縮職務消費、改進會風文風。有了領導的表率,很多以前相對難解決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這對于消解“四風”問題,產生了極大的作用。
資料顯示,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長沙市與同時期相比會議減少了1314個,同比減少27.3%;文件減少了1480個,同比減少18.8%;減少簡報、內部刊物198個,同比減少48.4%;評比達標表彰活動748個,同比減少了99.07%。
這組數據折射出了形式主義的痼疾。近日,中紀委在網上公布的專題片中對形式主義進行了形象的諷刺——“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文山會海的危害,可見一斑。人民群眾的事,都耽誤在了開會上,都停滯在了文件里。長沙市委、市政府大力整頓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是從根本上踐行了群眾路線。
對違紀官員的嚴肅查處傳遞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八項規定”精神是一條紅線,群眾路線是一條準繩,誰要是踩了紅線、踏過準繩必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
在一些地方,檢驗黨員干部是否貫徹、學習了群眾路線,最直觀的方法就是查看其群眾路線筆記,這也是全國很多地方十分普遍的做法。然而,湖南省群眾路線督導組的一位成員告訴本刊記者,在參與督導過程中他發現,有的黨員干部并沒有真正地學習,而只是寫了筆記,有的甚至是讓人代寫。于是督導組便不光檢查黨員干部的學習筆記,還要翻閱其相關學習材料,那些心得筆記洋洋灑灑,學習材料卻“一塵不染”的不能通過考核。這樣就有效保證了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認真學習相關材料,使其深刻認識到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本刊記者向一些黨員干部了解到,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都能受到一些啟迪,對于一些曾經麻痹大意的問題都能有重新的認識和反省。
當然,也有一些人對此并不在意,群眾路線并沒有能洗滌其思想。自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以來,長沙市共查處違反作風建設問題439個,處理452人。特別是,2014年當群眾路線正在大力開展之時,長沙市園林局原黨委書記、原局長周文,岳麓山風景名勝管理局原局長劉祖建,芙蓉區委原常委、原副區長劉熙宇等人違紀受到了嚴肅查處。這給了長沙官場嚴厲的震懾。
對違紀官員的嚴肅查處傳遞出一個明顯的信號,“八項規定”是一條紅線,群眾路線是一條準繩,誰要是踩了紅線、踏過準繩必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制裁。身邊的人因為“走偏了路”而被懲處,比任何警示案例都更能讓人警醒。
2014年中秋節前后,由長沙市委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長沙市紀委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全市各地區、各部門中秋期間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和暗訪督查。對一些公車私用、大吃大喝,有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人員進行了查處。
明查和暗訪相結合,不定時間、不定地點、不定單位,讓廣大黨員干部時刻都能感受到來自組織的監督。讓那些不自覺的黨員干部,感受到明顯的壓力,使其能在“四風”問題上不再犯錯。這一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黨員干部的工作風氣和工作氛圍,更有效地遏制了奢靡之風和享樂主義在黨員干部中的蔓延。
以長沙市開福區為例,截至2014年11月份,與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前相比,壓縮“三公”經費1376萬元,公務接待費用同比下降了50%。

長沙開通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答復群眾提出的咨詢、求助、建議、批評、投訴和舉報等事項
“我就是一個小老百姓,誰為我好,誰對我親,我才會信誰。”
如今,在長沙市,評價一個黨員干部優劣的標準,更多的是看為群眾辦了多少實事。本刊記者曾深入長沙市芙蓉區采訪,芙蓉區拆除了區委大院的圍墻、將大規模資金投入民生建設、為群眾建立“家庭醫生”、大力整合教育資源,這些都獲得了當地群眾的較高評價。
龍王港是湘江水系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望城縣南角嶺,全長28.9千米,流域面積173平方千米。由于自然原因,其水源和水質先天不足,同時,流域范圍內城市基礎設施薄弱,污水管網不健全,流域內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進了河里,水污染狀況嚴重,水質長期處于劣V類(無用臟水,最差等級)。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流域內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對湘江產生了嚴重的污染。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在市委領導和長沙市群眾路線督導組的指導和督促下,龍王港治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長沙市有關單位先后投入超過10億元,對河道和沿線工程進行改造,并關閉了相關污染企業,確保了群眾能有一個相對健康的生活環境。
截至發稿,龍王港流域治理工程大部分已經完成,2014年11月底,水質抽樣檢測顯示該流域水質已有了好轉,接近IV類(普通農業用水,可灌溉農作物)。
除此之外,在踐行群眾路線的過程中,長沙市委市政府就霧霾、湘江水污染、城區亂挖山體破壞綠地、道路交通網改善、教育資源整合等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問題下大力氣整改。目前,在許多方面已取得了不錯效果,并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如今長沙的市容市貌有了明顯改善,隨著市容市貌變化的還有民意。張大爺是長沙本地人,也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師,他曾見證了黨和國家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他說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我就是一個小老百姓,誰為我好,誰對我親,我才會信誰。”
“群眾路線其實也是種手段和方式,關鍵是要為群眾辦實事,而不是開開會、打印打印文件,這樣,群眾路線才走得穩、走得實。”劉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