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觀點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2014年12月3日,在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設立國家憲法日為契機,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切實增強憲法意識,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并如是說。(2014年12月4日《廣西日報》)

習近平
主要領導人都要負責任,管住子女配偶是最起碼的(責任)。他們靠親人掌握的權力在外搞權錢交易,所以本質上還是當權者自身的問題。
——近日,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在貪腐案中,通過子女配偶四處斂財的腐敗行為已經日漸增加,這種腐敗是有規律可循的。(2014年12月11日《中國青年報》)

汪玉凱
當一個社會吃飯不再是吃飯而是吃場面、聚會不再是感情交流而是利益勾兌的時候,餐飲業自然是越高檔越賺錢、越賺錢越擴張。但這不是經濟的繁榮,而是病態,這不是社會的進步,而是社會的悲哀。
——隨著公款吃喝這一奢靡之風得到有效遏制,高端餐飲中的大量“泡沫”被擠出,餐飲業持續多年的兩位數高增幅一度“跳水”,對此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如是說。(2014年12月5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

辛鳴
用人風氣好的地方,個人綜合素質、工作業績、同事評價比較重要;風氣不好的地方,關系比較重要。
——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談及官員帶“病”提拔問題時表示,過去黨委一把手對干部提拔使用上掌握主導權,現在隨著用人制度中民主推薦比重的增加,這一格局有所變化。并如是說。(2014年12月4日《南方周末》)
干部任用腐敗為禍甚烈。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調動的“逆淘汰”環境,會滋生“團伙化”腐敗,搞亂政治秩序。
——針對2014年中紀委查辦的山西窩案、中石油窩案、發改委價格司窩案等重大腐敗案件,既涉及中央、地方政府,也包含壟斷國企,其共同特征都是“倒下一個牽出一串”“塌方式腐敗”的定性頻頻出現,天津市委黨校副校長趙曉呼如是說。(2014年12月3日《京華時報》)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落后地區,公務員整體上的收入都高于當地平均水平,其階層地位更處于當地的中上層,是中國社會無可爭議的優勢群體。
——《南風窗》雜志主筆石勇在談及公務員收入時認為,相對于體制內的公務員而言,體制外的絕大多數職業群體正籠罩在勞動力強度大、收入低、工作不穩定、缺乏保障、透支健康的陰影之中。并如是說。(2014年第25期《南風窗》)

趙曉呼
現在的網上通報可以說是事無巨細,原汁原味,逢節必令,點名道姓,對于政治生態的凈化起到了非常積極的正向作用。
——近日,中央紀委官網正式推出“元旦春節期間‘四風’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該專區開設了“我要舉報”窗口,歡迎廣大網友對公款購買贈送賀卡、年貨節禮等不正之風進行監督舉報。對此,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如是說。(2014年2月18日《北京青年報》)

高波
落馬官員表達懺悔,不管他們通過什么方式和狀態,也不論其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或動機,是真心悔罪還是應對不利形勢,應該說做了就比不做好。法制社會,民眾都應該接受。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刑事訴訟法專家洪道德在談及官員懺悔問題時指出,我國刑法沒有把悔罪作為法定從輕處罰的情節,也就是說有悔罪能作為酌情懲罰的一個情節,最終量刑還要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并如是說。(2014年12月8日《法制晚報》)

洪道德
每一級領導都必須切實負起責任,管好干部,帶好隊伍,干部有問題而不說不管,就是縱容犯錯,就是失職。
2014年12月17日,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在主持召開部分區縣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座談會上,針對干部違紀問題如是說。

虞海燕
其實委任制公務員早已有規定的瀆職等五大退出渠道,問題不在于退出機制,而在于沒有切實的績效考核。
——深圳公務員聘任制改革曾一度被認為打破了“鐵飯碗”,然而該項改革實行3年多來,3200多名公務員竟無一人解聘,并全部進入續聘期。對此,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宏表示,公務員聘任制要想打破公務員“鐵飯碗”,關鍵在于應有一套科學、民主的考核機制。并如是說。(2014年12月19日《現代快報》)
權力與金錢的直接結合,容易產生較大風險。而通過權力掮客,雙方不僅可以討價還價,而且還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羅猛在談及丁書苗案、陳柱兵案中存在的“行(受)賄代理人”模式時表示,兩起案件中,國有企業作為行賄主體這一現象引人深思。并如是說。(2014年12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
一些地方搞“土政策”,以花樣繁多的“對策”應付政策,以致“對策”完全取代政策,久而久之,老百姓已經把“對策”誤認為是政策。
——近日,針對中央政令不暢通,在執行時遇到梗阻,甚至被扭曲,一些地方從地方保護主義和局部利益出發,實用主義地解釋和傳達中央政令,采取“選擇性”執行等現象,延安干部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市委黨校教授姚桓如是說。(2014年12月17日《新華日報》)
遏制官員的腐敗,不能寄希望于官員內心的覺悟,而必須依靠法治。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著名學者俞可平在分析十八屆四中全會重要決定時表示,自己特別看重的是官員不敢、不能、不想腐敗中的“不能”。即使有官員想貪并且也敢貪,如果我們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讓他不能貪,那才能從根本上治理腐敗。并如是說。(2014年12月19日《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