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嬌 孫青
一 大學新生中常見的問題
經過高考的洗禮,步入夢想的大學殿堂,相信對于任何一名剛踏入大學校園的人來說都是值得激動的事情。但當同學們還沉浸在對大學生活、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的時候,或許已經發現大學與之前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正如一位英國哲人所說:“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里,他應該站起來,四面瞭望。”升學的愿望已實現,但是新的目標尚未找到,不知該瞭望何方,于是陷入迷茫。大學新生適應不良和適應障礙是大學新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反應。剛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由于生活環境的更換,學習方法的不同,人際交往的變化,心理上一般具有“依賴性”“理想化”“苦悶焦慮”“盲目自信”“過于自卑”等心理特征,通常出現一些問題。
(一)內部原因
1 自理能力匱乏
初次離家獨立生活,一切依靠自己,相比在家的錦衣玉食、多重呵護,普遍表現為動手能力差,自理能力薄弱,疲于集體生活的洗衣打水、飲食衛生等日常瑣事。
2 學習方法不當
新生還沉溺于死記硬背的老套路,而大學學習已不是“填鴨式”的本本主義教育模式,更多的是發散思維和創新的“頭腦風暴”,是一種實踐能力的培養。面對“開放式”自主學習方式的大一新生,顯得手足無措。
3 學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同學從高中走進大學后,剛開始還有點學習的熱情,但是他們沒有自己的價值追求目標,慢慢地由于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同學的影響,導致他們放松了自己的學業,有的就是抱著一種混個文憑的心態,真正去追尋知識的人越來越少。
4 人際交往經驗貧瘠
現今的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和寵兒,個性突出,也是第一次離開家,突然獨立自主面對周遭一切,處理人際之間的關系,多數學生會覺得茫然或是失落,會變得更加多疑和敏感。
(二)外部原因
1 相互攀比成風
大學新生在面對新環境時表現出來的適應能力存在很大差異。不懂得規劃支配金錢,易盲目消費,過度注重外表,炫耀浮夸。
2 學習動力不足
擺脫了高考的競爭壓力,踏入大學的校門,生活在安逸的象牙塔里,恰如人生的學習目標已塵埃落定,再無學習動機和奮斗動力。上課睡覺懶惰散漫,更有遲到逃課、貪玩厭學,毫無學習的意愿。
3 互聯網的負面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和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渠道的便利促使不健康的資訊日益傳播,不良的社會風氣日益增強。新生群體還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正確的引導,易受到“負能量”的侵襲,把錯誤的價值取向當真知,如把“求包養”“混文憑”作為目標,更有甚者參與了網絡詐騙傳銷等極端行為。
二 對大學新生教育管理的主要對策
針對當前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如何去改進大學生教育管理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管理理念是高校學生管理的指導思想,大學生教育管理作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理念上有所提升、拓展和創新。要用先進的新理念指導實踐,來開發學生潛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優秀的大學生,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人才。
(一)變壓力為動力,樹立目標,為班級建設提供思想保證
塞涅卡說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么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一個人要確立目標,那么一個集體更應該如此。班級的目標即是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如果一個班級沒有明確的目標,那么就如同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目標的建立需要全體同學的支持和贊同,這樣才能讓大家共同承擔失敗、分享成功和歡樂,進而形成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形成優良的班風和學風,成為一個有凝聚力有魅力的班級。目標樹立后,要把新生的切實情況與之聯系,使目標具體化、細致化。讓學生確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思想。確立目標就應該從新生開始,約束每個同學都要努力學習,盡量使每門功課順利通過。這樣就要有相應的措施來保證目標的完成。目標的規范和管理對于一個班級和每個學生都是相當重要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怎么去清楚地了解到它們之間的不同,各班有各班的優點,各班有各班的劣勢。對于個人來說更是如此,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如何掌握正確的管理方法是因對象而定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也沒有普遍適用的方法,只有根據它們的不同特點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管理方法。這個方法要具有針對性,不能只是為了榮譽而努力。在目標付諸實施中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對大一的新生來說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因此作為輔導員要認真分析并耐心細致地加以幫助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們要學會自學,善于抓住學習重點,進行自我督促和自我檢查。通過介紹專家、學者和優秀系友的治學方法和成才之路,引導新生對大學生活進行科學規劃。介紹本專業的發展歷史、現狀及前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樹立刻苦學習的信心,確立以專業為本的思想,明確大學學習奮斗的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盡快適應、投入到專業學習。可利用主題班會,重點進行學風建設。讓學生確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思想,營造勤奮、嚴謹、求是、創新的大學學習氛圍。
(二)團結友愛,營造家的感覺,創建和諧班級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天,設計兩個活動:首先是自我介紹,給每個同學一分鐘的時間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愛好、特長、愿望。主要是給學生一個鍛煉機會,讓每一個學生敢于站在講臺面對大家講話,要講得精練、生動、精彩,令人難忘。開展這樣的活動以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動,為同學之間打下感情基礎,從一開始就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其次,給每個學生一封公開信,在信中,首先對學生進入班級學習表示歡迎,也介紹了輔導員自己的情況,并且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這樣可以讓同學們有強烈的歸屬感,熟悉輔導員,以便更好地溝通。新生離開家鄉,來到學校會有想家的情況,這就要求輔導員經常去宿舍和大家談心,為同學排解憂愁,使同學們信任并依戀輔導員從而進一步增進感情。同班、同宿舍的同學之間亦要相互關心相互照顧。引導學生干部關心同學,對有困難的同學及時給予幫助。要使大家很快地融入班級中去,讓班級有生機、有親情。同時,可以通過新生入學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各類以適應性教育為目的的活動。通過新老生交流會、師生座談會等形式,幫助新生及時找準自己的定位,樹立切實的目標,踏實地走好大學里的每一步。
(三)理想信念教育
讓學生樹立崇高理想,明確大學期間的奮斗目標,培養大學生對學習的渴望、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就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如何過好大學生活,如何處理好學習與社會活動的關系,如何處理好與老師與同學的關系,如何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等問題進行引導。旨在幫助和引導入校新生順利實現由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盡快適應大學校園的學習與生活,提高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增強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比如大學生戀愛的問題,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況來分析,這已經不是一個讓不讓、管不管的問題。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經驗積累,受戀愛問題困擾而影響學習和生活,乃至影響心理健康的學生不在少數。但傳統教育思想使得老師們不能主動就這個問題向學生提供幫助,而學生更不會在遇到戀愛問題的時候主動向老師求助。輔導員有責任消滅這樣的“禁區”,讓一切問題變得透明。我們要告訴學生,愛的權利是平等的,但愛的能力是不同的。我們不去刻意播種愛情的種子,但如果你的愛情已經萌芽,輔導員要做的就應該是讓它長成參天大樹,而不是一鋤把它鏟掉,或是看著它長成毒草。針對在情感上存在的問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通過“一對一”談心的溝通形式,努力找出學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通過外力幫扶與督促,努力使學生回歸健康向上的大學生活。
(四)努力建設一支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學生干部隊伍
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建設一支精干高效的學生干部隊伍,就抓住了學生的主流。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注意做好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使用工作。充分調動學生干部隊伍的積極性,完成好學生會的組建和各班級學生干部的選拔培養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注重對學生干部的指導,要求廣大學生干部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好這支隊伍,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性、時效性的重要保證。筆者采取了解學生檔案以及課余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基本掌握了班上同學的情況,把學生分為三種類型。對于那些一直在父母嚴加管教下成長,還不成熟的幼兒型學生,對策是嚴格要求,不時敲敲警鐘,讓他們不要從那種緊張的氛圍一下子放松,一旦發現他有什么錯誤時,毫不留情,嚴厲批評。對于那些各方面表現平平,但事事又有自己獨到見解的那種成長型學生,采取多人談話形式,以對其他人進步的表揚或對錯誤者的批評,側面鼓勵或教育他。而對于那種自尊心特別強的成熟型學生不要批評,只是以詢問式談話表示對其所為很關心,讓其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進入大學后,很多學生一旦適應了新的環境和學習、生活方式,便放松了學習,為了不讓同學們掉隊,不論是平時還是考試前都嚴格要求,并讓學習委員采取各種形式多幫助成績差的同學。
大學新生存在適應不良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其表現和原因也是多種多樣,能否順利度過適應期,除了自身素質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引導,值得不斷研究和探索,以便為大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依照學校的政策,結合自身工作經歷,積極探索有益于新生角色成功轉變規律,讓學生在磨練和忍耐中打磨自己的意志,在經歷和壓力中成熟自己的思想,在體驗和躬行中延伸自己的生命,在熱愛和付出中豐富自己的生活,在進取和打拼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明確奮斗目標和人生方向,最終引導大學新生成人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趙法茜.當代大學新生面臨的適應問題及教育對策研
究[G].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