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巖
當前,初中教育正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挑戰的洗禮,教育必須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因此,創新教育更顯得尤為重要。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教師需要加強對教學問題的認識以及對最新教學手段的探討。結合教學實踐和體會,對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策略進行討論。
新課程初中數學創新策略一、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帶領學生認識客觀世界,進行全方面能力的培養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基本意義。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從實踐出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學生的思維,并且學會用數學的語言去觀察世界、歸納經驗、總結事實,學會用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去分析未知的問題。
2.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和經驗
在學生對課本上的數學問題理解、分析透徹后,教師可以采用一定的創新方式,使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經驗對一些未知的、較難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發揮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以此來鍛煉他們的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數學智力等。
3.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創新方式的教授數學知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并且在此過程中能夠幫助塑造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發展和完善自我意識。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抓住機會,在一個適合發展的階段,全面的指導和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創新能力發展,同時還可以創造性的培養、塑造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初中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現象十分普遍,初中數學教學也沒能避免,某些教師似乎也已經習慣于這種填鴨式的方法。因此,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完成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首先便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接受創新型的初中數學教學思想,從而有方向、有計劃地培養初中學生創新型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盡可能發掘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了要加快初中數學老師創新理念的轉變,也要在師生之間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關系,培養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發散的能力。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推動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需要教學生如何“學”、如何更好地“學”。教師不能夠替代學生進行思考,而應該設計更貼近學生的課程,通過正確有效的方式來創新教學手段。當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分組進行交流和反思,從而有效地調整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發展空間,使所有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創造出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
四、注重教學過程創新
1.創新問題情境設置
教師要積極創設一個恰當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和探討問題的興趣,從而加強靈活利用課堂上學到的數學方法、數學思維的能力,充分發散思維,采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例如,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提問: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等式,3+5=5+3;28+(-2)=(-2)+28;-7-4=-4-7,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引導學生們在仔細觀察后提出類似的例子,從而了解具有這種結構的例子有無限個。
教和學、師與生是辯證的統一,應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教師對數學思維過程應認真對待,因為教師在教學這個辯證統一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問題設置是教學過程的開始,這一過程務必需要引起初中數學教師的重視。
2.創新教學實際過程
創新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可采取的方式有創新課堂問題的提出方式,如趣味數學題提出、歌曲提出等,設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分層教學法,改革以往應試教育經常采取的“一刀切”方式,設計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訓練,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
3.創新課堂教學組織
第一,創新課堂教學的組織方法,如向小組合作轉變等。像從前教師“填鴨式”的機械教育方法,形式太過單調,學生興趣不足,沒辦法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基于該種原因, 教師可根據對學生自身情況的了解進行合理的分組,選出組長,使得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得到相應的鍛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第二,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學習實踐活動,將創新教學擴展至更廣闊的空間。新課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被定位為必修課程。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實踐來增強創新意識,加強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綜合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五、創新教學成果評價
數學的思想方法寓于數學的各個知識點當中,但又超出與數學知識的本身。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很有可能會出現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問題,此時恰當的教學成果檢驗方法,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針對教學成果的檢驗,初中數學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即僅憑借考試分數來進行學生學習能力等的評價。首先,要針對學生的數學創造性和數學思維來進行積極的引導,設置出更利于考察學生思考問題方式和思維創造能力的題目,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以及創新力。其次,評價標準的制定,要以促進學生評價能力的養成為目標。這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對人或事物做出判斷的意識,實際上就還是利用已有的能力綜合性分析問題和進行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自我展示、自我創造的實踐過程。
六、小結
學生的思維基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數學教學大綱里的規定。初中學生的數學兩極分化現象不僅來源于思維水平的差異,也來自于數學學習過程把握的差異。但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能力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長期堅持的過程,教師一定要采取適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照本宣科、不生搬硬套,以此來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承湖.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問題及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3,(08):22+23.
[2]王士達.淺談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2012,(10):53.
[3]崔喜鳳.淺析新課標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創新策略[J].新課程,2014,(08):56.
[4]廖偉環.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2015,(05):30.
[5]謝元貴.嘗試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6):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