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海宜
高中語文教育作為新課程標準下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主要推動因素,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多元教育的代表科目之一,在教學任務中除了要發揮學科知識普及的作用,還要能夠融入更多的道德培養元素以及思想教育功能。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從而能夠保證語文教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和效果。
新課標文化因素高中語文教材所謂的高中語文教材,也就是高中語文課程。語文教材所蘊含的文化因素是教學改革和語文課程的主要影響因素,語文教材屬于文化構成的一種,表現為對象化的文化存在,并和文化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從我國現階段教育發展狀況來分析,語文教材擔負著傳承社會文化的使命。因此,對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材所具有的文化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有著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因素重要性分析
社會發展主要受到經濟發展以及知識發展的影響,其實效性和速度開始逐漸提升,這就在一定程度導致高中生在接受傳統信息的基礎之上還要能夠和保持和社會發展的統一步伐。如何做好語文教材選擇工作,成為當今高中語文教學活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語文教材體現出的文化是高中生在課堂教學中直接面對的現實狀況,并將會對高中生產生不可替代的影響,對于教材的反作用、高中生思維方式的形成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弊端日益突出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因素也應該盡可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化狀況分析
我國現階段的高中教材都是文選系統,文選系統是表示結合語文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選文原則和選文標準來進行教材選擇,從而來引導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并將其作為知識傳授的主要媒介,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加以培養,保證高中生的文學素質、審美情趣達到培養目的。
(一)高中語文教材體系中文化因素的發展階段分析
1.籠統的文化研究
籠統的文化研究表示語文學科在成為單一、獨立的學科之前對其開展的文化研究活動,這一階段的語文處在封建時期,其并非是獨立的學科,常常和哲學、歷史、政治等學科知識雜糅在一起,在長久的政治偏向影響之下,儒家經典逐漸成為這一階段的語文選材的主要代表,以義理教育作為發展核心,其文化思想相對單一。
2.獨立文化研究
新文化運動之后到建國之前,在較為動蕩的外部環境影響下,我國語文改革也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這一階段的語文學科成為獨立學科之一,并開始實施新式教育。在文言文系統的發展影響下,白話文成為發展主流,加入拼音字母之后開始和國際字母體系形成接軌式的發展局面。
(二)語文教材中文化現象存在的問題
1.認識處在現象階段
在當今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語文教材文選不難發現,無論是亞文化還是多元文化,語文教材為了能夠達到更多知識點普及的要求而呈現出散亂發展的現象,這就會從根本上導致文化因素較為散亂。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也因為少了共同性特征而丟失美感享受,從而導致語文知識記憶難度增加,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缺乏系統總結,認識深度不夠而誘發。
2.理論相對特殊
我國現階段高中語文教材的編選理論相對較多,但是,因為缺乏專業的人才,從而導致所用理論缺乏共通性的認識,這些理論大都是各個理論家自身環境綜合產生的結果,因此理論性較為突出,缺少共通性。因此,這些理論大都是因為環境因素而無法在其他的環境中生存。這也是我國現階段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因素的主要影響原因。
3.缺乏文化因素
高中語文教材在進行文化引入時比較關注社會文化發展,因為語文教育的文學手法和特殊性明顯高于社會發展實際狀況,這就現實我國先訓語文教材文化引入存在較大的粗糙性,沒有對社會文化修改之后就隨意套用,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對高中生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培養產生消極影響。
三、強化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因素措施
對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材選編過程中文化因素存在的問題,要想能夠保證文化因素得以順利發展,要能夠從以下方面來入手。
(一)對編審觀念加以革新
傳統語文教材編審過程中所用的編審觀念與社會發展的宏觀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教材選文活動中,做好文化因素的遴選工作,對編審觀念加以革新,編審工作人員要能夠根據社會發展潮流來選擇先進的編審理念,從高中生語文學習狀況出發選擇有效的編審方法,選擇他們樂于接受的文章和素材,從而讓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能夠緊跟世界發展潮流,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課外閱讀意識
因為文化因素在存在的發展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并非是通過具體物質實現傳輸,而是在人為效果的實施結果下得以實現。所以,僅僅在有限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難以讓文化因素在傳承過程中達到的階段性文化知識臨界點。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外多閱讀,強化對文化因素的滲入,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因素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學生達到新課程改革影響下的教學要求。
四、結語
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因素的構建,語文教材特定文化形式下對其本體加以文化的編制以及營造,通過文化設定來賦予語文教材文化主體地位,讓語文教學活動更具有文化品格以及特質。因此,在今后的文化因素構建時,要能夠強化語文教材的生活化、人本化以及活動化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素質教育教學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思.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建議及使用策略[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123-124.
[2]林艷.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材分析[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6,(03):105-107.
[3]曹明海.語文教材的文化建構模型[J].淄博師專學報,2006,(02):12-16.
[4]夏紅星.新課標語文教材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初探——以蘇教版和鄂教版新課標語文教材為例[J].咸寧學院學報,2011,(02):82-85.
[5]曹明海.談高中語文新課標的教材觀[J].語文建設,2003,(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