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迎利
解讀了分層教學的概念與實質,闡述了分層教學的方法和實施,最后針對分層教學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地理分層教學方法意義教學目標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源自于教育界對人才的渴求和對教育的緊迫感,英文名字叫做Stratified teaching,它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各自不同,分層教學因此制定了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表面上看,教師似乎增加了工作量,其實不然,一分付出一分收獲,教師的辛苦不會白費,分層教學以后,學生會學習得更加充分,會增強競爭意識,去挑戰更難的問題,因為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吻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激發,他們的智能因此能夠得到充分地發展,可以說,分層教學有一勞永逸的神奇功效。教育首先要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看看他有什么愛好、有什么特長,在哪方面容易有更好的發展,古往今來,杰出開明的教育家都是這樣教育學生的,這是一條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即所謂的“因材施教”,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如何實行分層教學呢?
二、讓學生理解分層的實質
1.分層教學的觀念
分層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這個要讓學生心知肚明,不要讓學生產生誤會。落實地理課分層次教學之前,先和學生進行全面的溝通,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長處,也有相對的短處,分層教學完全是由于學習個體的差異,和我們的綜合素質沒有直接的聯系,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知識才進行的層次教學。
2.精確分層
第二步,應用各種測試手段,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以及愛好興趣等做好分層的準備工作,一般來說分為三個層次,用ABC來代表,在后來的教學當中,我甚至分出了四個層次,第四層,是D層,這個層次里面的學生,十分優秀,具備超人的素質,當然人數是非常少了,他們對地理知識具備超乎尋常的理解,對一切有關地理的信息非常感興趣,常常是獨自對高深的地理知識進行長時間的研究,這樣的學生有希望成為將來的地理學專家。他們是老師的很好的助理,當然這樣的學生可遇而不可求。他們擁有的知識和見解甚至可以和老師媲美,他們對地理的執著常常把我深深地感動。至于A、B、C三個層次的學生,A層各方面都比較落后,有的學生對學習甚至有點漠不關心,有的學生屬于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他也很努力地學,但是理解能力很差,成績總是不很理想,需要教師和同學們去幫扶;B層是中等生層,即基礎知識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每次的地理測試,他們往往能夠讓老師比較滿意,但是又有些美中不足,一些稍微難一點的問題,他們往往束手無策,有的人就懶于去思考,這個層次的學生大概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C層是優生層,即地理基礎知識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這個層次的學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他們思維敏銳,對地理有熱情,能夠很快地完成老師教給的學習任務,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3.分層具有變化性
B、C三個層次的學生,不是固定不變的,發生了變化,就要對分組進行適當的調整,保持動態平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D層次的學生,因為天賦異稟,十分難得,這樣的學生,不用引導就會自發地學習,并且孜孜不倦,在學習上以苦為樂,基本上不用教師操心。不過,需要經常性地給他們提供一些學習資料,以幫助他們更快地成長。
三、分層教學目標
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教學目標。我們以地理“中國主要鐵路干線”為例。
1.A層目標:把握主要鐵路干線(五縱三橫)的起止站點和重要鐵路樞紐的分布情況,即時識記目標;能夠清晰地口述,有一定速度。
2.B層目標:在C層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能夠迅速地繪制主要鐵路干線示意圖,要求準確;
3.C層目標:在以上同學的基礎上,可以熟練運用鐵路干線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根據需要設計快捷路線,譬如旅游和運輸方面),根據教材提出的問題,能夠有多種的答案,有更快的速度。
4.至于D層,則能夠提出很多建設性問題,不受教材的局限,多給這些學生提供最新、最全的學習資料,讓他們在廣闊的知識天地自由馳騁。
四、課堂教學分層的實施
1.教學內容設計的分層
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要掌握讀圖能力,對上層的學生要加強學習訓練和要求,滿足其學習需要。對下層的同學,多給予鼓勵,提供更好的學習方式,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2.課堂教學方法上分層。
對于A層學生要注意溫故知新,不要掉隊;對于B層學生,要注意加強其信心,迎頭趕上;
對于C層學生,注重獨立思考,逆向思維;D層,注重個性發展,帶動其他同學。
3.對作業分層
布置作業,要注意量體裁衣,因人而異。A層學生盡量要求完成作業,當然作業的數量不宜過多,作業注意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流于形式,給學生安排小組,如果在獨立的情況下難以完成,可以向其他的同學請教;每次留作業有一定的自選題,自選題有一定的難度,A層B層學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但是要求他們一定要看,要有耐心去研究;C層學生則一定要完成自選題,C層學生要幫助A層B層學生進行思考,引導他們完成。要布置一定的思考題,即便是C層學生也需要經過認真的思考才可以完成。至于D層的學生,可以不做作業,但是要求他們自己有一定的進行項目,完成后要上交老師,比如說自己的調查報告,自己嘗試撰寫的地理論文,自己寫的游記感想,親手制作的模型等等,然后在課堂上讓大家一起來欣賞他們的作品。
4.輔導分層
課堂的時間很短,每星期也不過只是兩個課時,所有的學習上的問題不可能在課堂上都能夠解決,所以,要利用課外時間,對于A層B層的學生,要格外地進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難題,成立攻關小組,讓高層的學生做組長,讓學生之間互相鼓勵、帶動,在很多情況下,學生之間的促進不比教師起的作用小。
五、分層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科學地分層,不能徒有形式
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他們的知識進展速度,教學要有創造性,也要有反思。學生學習的怎么樣,和不分層的時候有沒有顯著的區別,分層的收獲是否顯而易見,分層產生了哪些問題,這些都要仔細地考慮。
2.了解學生的心理
學生們喜歡不喜歡分層教學?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怎樣的看法?學生都是什么樣的性格?分層教學適合他們嗎?這些教師都要考慮到。
3.要領悟分層教學的意義
分層教學不是分開教學,教學必須一視同仁,每層的學生都不能忽略,分層教學是為了更好的教學,它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考驗。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是科學的選擇,它尊重個體差異,揚長避短,符合教學的階段目標性,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特征,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