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威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人為本”的思想,新時代更是賦予了它新的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管理的核心,亦是發展的前提。教育是為了塑造人,教學的目的不只是智育,更不只是分數,而應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將以人為本理念引入教學管理中,關懷師生,鼓勵其主動性、創新能力的發揮,可充分挖掘個人潛能,由個人促進集體發展。從傳統小學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幾點人本理念下小學教學管理的策略,望可提供參考價值。
以人為本小學教學管理小學教育古往今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人本”理念的追求,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體系中,“以人為本”的思想散發著熠熠光輝,過去、現在到未來,滲透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是國之大計,現代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求尊重學生與教師的主體地位,以科學管理理念促發展,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實現學校教學管理目標的同時促進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傳統小學教學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教師管理模式僵化
傳統的小學教學管理模式下,學校設定好一整套管理原則,教學管理人員依據細則工作,用過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住師生,制約了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而在此標準下,學校領導對教師的評價方式也十分單一,大多以學生學習成績水平和領導直接評價論斷,教師不得不為了提高學生整體分數而加大課業量,且教學方式也多以校方喜愛的形式為主,教師的創新教學意識被高度限制,創新成功并不一定得到實效,創新失敗則會受到懲罰,教師的發展受限,并且陷入惡性循環,導致教學管理模式愈來愈僵化。
2.學生評價方式單一
小學是孩子步入學習生涯的第一站,小學教學不應以繁重的課業壓迫學生,也不應以過多的條框束縛學生,應以開放包容的視角看待學生的奇思妙想,以多樣化思維促進學生發展。而在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中,無論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慣于“以成績論英雄”,偏愛成績優異的學生,對學困生的注意反而很少,不利于教學和諧發展。同時,小學生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不得不從小就開始在書山題庫中摸爬滾打,而非自由翱翔于知識的天空,其學習興趣受到嚴重打擊,學習效率難以提升,這種消極情緒很可能持續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甚至會為學生的厭學情緒埋下導火索,更不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觀念的形成。此外,這種管理模式下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本能的排斥性,當學生出現與僵化的教學模式不相符的思維時便會被制止,學生仿若被送進了流水線加工廠,剔除異性只求共性,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發展,也不符合國家社會對于小學教育的期待。
因此,小學教學管理亟待改革,管理僵化模式急需打破,將以人為本理念引入其中,尊重師生地位,關懷師生發展,實現多方位高度統一,可有效提高小學教學管理水平。
二、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學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1.轉變觀念,樹立人本思想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轉變思想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打破教學管理的僵局,學校領導是教學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者與推動者,也是教學評價的承擔者,若想實現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學校領導轉變思想觀念,認知以人為本理念,理解其實用價值與人文價值,將人本思想滲透至實際管理工作中,尊重師生,尊重發展,尊重規律。常言道,管理的本質是服務,學校領導應提高思想覺悟,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善于聽取意見。例如,在制定家校交流相關計劃時應主動調查溝通,了解來自家長、學生、教師多方面的需求,綜合分析,實現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服務。
2.設立制度,多樣化評價機制
制度是規范行為的基礎,但不是束縛人們的牢籠。以人為本理念下的教學管理也需要制度,彈性合理的制度將有效促進教學協調發展。評價機制是教學管理中亟待改革的重要方面,應摒棄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采用更為豐富的評價方法,從師德、能力、態度、效果等多個角度入手,將定性評價與定量指標有機結合起來,減弱領導的單一決定權,可發展教師之間的互評工作與學生評價工作,并將其加權作為綜合評定的重要依據。在評價改革的基礎上,可設置合理的激勵制度,對于教學效果優異或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師給予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獎勵,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優勞優酬的方式促進教學良性循環發展。此外,還應注重教學交流的重要作用,設立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與定期進修制度,其中,集體備課制度將優秀的教學資源加以整合,“三人行,必有我師”,每一名教師都能從組內成員身上汲取到學習點,逐步豐富自身經驗,而教師們的思維碰撞也有利于新觀點、新方法的產生,有利于教學創新意識的提升;定期進修制度不僅是學校對于增強教師工作能力的期待,也體現了對教師團隊的關懷,鼓勵終身學習,為教師發展創造機會,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
3.明確目標,實現管理內容轉型
目標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合理制定目標是改革的必經之路,在以人為本理念下,學校的教學目標應該與教師相統一,并且與學生全面發展相一致,不是單純地追求學生成績與升學率,而是要著眼于教師、學生的發展,以挖掘教師個人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為目標,期待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而非成為“學習的機器”,以“全人”培養為教學高層追求。在教學管理內容方面,突出“人”的重要性,著眼于情感,遵循人的認知發展與學習提升規律,避免“拔苗助長”現象的發生。此外,應注重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更新教師的知識體系,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還要提升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操作水平,現代教學技術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教師的技能素質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培訓的方式可選擇多樣化講座形式,也可以采用方便快捷的網上學習形式。
4.情感管理,構建和諧教學氛圍
情感管理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表現,是真正從被管理者的心理出發,實現換位思考的管理形式,可實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構建和諧氛圍。管理者需要從多個角度、分層次地營造寬容開放、充滿關懷的環境,著眼于教師的生活狀態與情感表現,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集體旅游、聚會等,給教師們創造交流的平臺,也為他們提供一種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狀態,勞逸結合,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溫馨的工作氛圍也有助于教師形成歸屬感,有利于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以自身態度感染學生,以自身情感激勵學生。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故教師應推己及人,關懷學生的情感與心理狀態,主動與學生溝通,感知學生內心的想法,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關注學困生的發展,對其取得的進步給予及時鼓勵,還可采取優生帶動學困生的方式,發揮優生的帶頭作用,促進學生整體課業水平的提升。教師應懷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理想信念,發揮為人師表的積極引導作用,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實現教學的“樹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成為一個德行兼備的大寫的“人”!
參考文獻:
[1]李金鳳.對小學教學管理中“以人為本”新模式分析[J].現代婦女,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