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富委
培智教育現在面對的大都是中重度智障兒童,學校對這樣的學生主要進行生存教育。生存教育以學生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領域為核心,以解決學生生活中的某些問題為主,找出學生生活環境中需要面對的問題為主。培智教育可以引領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鍛煉,在生活中成長。
培智教育智障兒童生活化培智教育現在面對的大都是中重度智障兒童,我們學校對這樣的學生主要進行生存教育。生存教育以學生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領域為核心,以解決學生生活中的某些問題為主,找出學生生活環境中需要面對的問題為主。那么,培智教育可以領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鍛煉,在生活中成長。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課堂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不妨把學生帶到校外去親身體驗生活,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認知課在教學《超市購物》時,老師在課前,可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超市參觀、購物,相機教學生認識新詞語:“超市”“購物”“入口”……在情境中教學句式:“我到超市買……”在收銀臺指導學生相關口語交際。老師還可把整個過程錄下來。上課時,老師邊放錄像,邊出示生字卡片和重點句子,學生饒有興趣地認、讀、說、寫,學習效果顯著。這樣,學生既得到了實際操作能力、基本認知能力的培養,又進行了語言訓練,同時也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
課堂教學內容也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來選擇。例如,春節過后開學第一周剛過了元宵節,學生的頭腦中一定對元宵節還有很清晰、鮮明的印象。于是,第一周我設計的主題就是“元宵節”。通過學習兒歌“元宵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課堂上,我與學生交流元宵節的見聞時,學生們都很積極活躍。李xx說:元宵節看玩龍燈的;肖xx說:元宵節看扭秧歌的,還有劃船的;劉xx說:他們那里有踩高蹺的……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同學們都爭著舉手發言。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傳統節日——元宵節。
我們不僅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生活化,教學方法上也要生活化。例如,我班的學生對于加法接觸的比較多,5以內的簡單加法運算大多數學生會,但是對于減法,大多數學生不能正確計算,有的還不理解減法的意義。針對這一情況,9月我結合日常學習生活,對學生進行減法的簡單教學。有一次,結合串珠游戲我對學生進行減法的教學。“請擺出5個紅色的珠子”,“請你拿走一個珠子”,“數一數桌子上還有幾個珠子?”比一比,看誰擺得又對又快,通過比賽的形式,學生興趣極高。接著我又結合生活事例,進行學習運用。“媽媽買了三個饅頭,你吃了兩個饅頭,還剩下幾個饅頭?”“教室里有三把笤帚,xxx同學拿走一把去掃地,教室里還有幾把笤帚”……這時,肖xx,突然舉手問:如果都吃了呢?我連忙問學生,如果媽媽洗了3個蘋果,我們都吃了,那么蘋果還有沒有?“沒有”“沒有我們就用0來表示”,“媽媽洗了3個蘋果,我們吃了3個蘋果,都吃了,蘋果就沒有了。”我接著在黑板上板書“3-3=0”。本來,我沒有打算對學生進行“0”計算的學習,課堂上卻生成了這樣的機會。這說明,我們的學生雖然是智障孩子,但是只要你的教學內容貼近他的生活內容,為他所熟悉,教學方法生活化,為他所感興趣,能吸引學生,他們也會動腦筋思考,也會發現問題。
我們的生活自理課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為目的,以學生當前及未來生活中各種生活常識、技能經驗為課程的內容。培養學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簡單家務勞動和社會生存能力,使之盡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所以,根據生活自理課的教育目標,要求我們的生活自理課,不是教師教,學生聽、記,而且要求學生真正地參與到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生活實際當中。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主,教師的講解為輔,做到少講多練。比如,個人衛生方面的教育訓練,應將這一教育內容分為多個實踐訓練活動。利用學校有住校的條件,將他們帶到宿舍中進行如何洗手、洗臉、洗腳、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鋪等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老師先要進行講解分析,示范后再讓學生一一進行練習,老師再進行操作指導,以滿足班級中不同兒童個體需要。同時,老師應天天檢查督促,讓愛清潔,講衛生在每天的生活活動中進行,逐漸養成習慣,真正做到適應生活。又如,班級衛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動手打掃教室,擦黑板、門窗、桌椅板凳等,并輪流進行值班負責,增強他們的責任心,讓他們在生活勞動中學會怎么增強自己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不斷成長為一個有責任心,有自我調節能力,有自我提高意識的人。通過反復的強化,逐步養成學生生活自理方面的習慣、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