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春 楊明杰
從教育教學方面來講,學生是各類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只有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要貫穿整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學好數學進而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數學教學學習主體正確引導主動學習實施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素質教育的關鍵精髓也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應貫穿于整個小學教學過程中。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切教育教學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通過他們的動手動腦才能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誰也不能替代。在教學中,教師應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來。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真正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閱讀過一份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教學“三角形的認識”,為了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性,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首先,利用各項實驗活動促使學生初步感知特性形成。教師運用三根木條,將木條釘為三角形框架,接下來請同學上臺來用力拉這三角形框架,同學在試過之后會發現,不管怎樣用力都還是拉不動。再讓其他的同學都上臺逐一實驗,學生同時反映拉不動。這時學生們就產生了初步感性認知,對三角形各個方面的認知。
其次,展開變化對比促使學生形成認識特性。這時教師拿出平行四邊形框架給同學們進行演示,同時說:“同學們都知道平行四邊形極易出現變形(同時用手隨意拉動平行四邊形),將兩個對角釘上一根木條(再次進行演示)。”接下來請同學們上臺親自拉動,學生怎么也拉不動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這時教師應提出問題:“這次為何拉不動了?”促使學生們在變化對比過程中充分認識三角形穩定特性。
最后,進行操作討論促使學生們更加確信特征。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同學們都拿出三根小棒,再將這三根小棒擺成三角形。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自由發揮,最后請學生上臺進行演示,再學生擺完之后,其余學生則很快就發現這名學生只是將位置進行了轉換,但還是之前的三角形。教師提出問題:“那下面同學們的呢?”這時學生一表示由于三角形三條邊長都是固定的;學生二則表示不同看法,說平行四邊形的邊長也是固定的,為何還出現了變形;學生們進入了非常激烈的討論,并且爭辯也隨之持續深化。教師在適當時候對學生們進行啟發,則學生三表示三角形是不易變形的;話音還沒落,學生丁便補充到:“不對!不是不容易變形,而是根本不會變形。”可見,這時學生們對三角形穩定性已確信無疑。
上述教學活動問題場景創設,演示至實驗及動態與靜態的結合,促使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認識及見解,這也將學生自己的思維充分激活,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注意教師的精準指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不都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什么都不講,是對此類教學方式的錯誤認識。課堂上的課程精講也是關鍵,精講時要抓住時機,抓住關鍵,在學生的疑惑處,教材的精華處,教材的深奧處等地方教師進行精講。講授的內容要準確、主動、簡練、嚴密,講授方法要得當,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如我在教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時,學生在“閱讀”環節就提出疑問,倍數及幾倍之間是相同的嗎?諸多學生認為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教師這時提問學生們:“這兩者之間有區別嗎?”學生們開始產生疑問,這時教師就緊抓時機,設置問題:“這兩者各自都是表示什么的?其分析探討范圍相同嗎?”學生們這時進入分組討論模式,但是在討論之后卻并未將它們這兩者有效的區分這時學生的求知欲特別強烈,迫切希望老師快點告訴他們,教師則借這個機會把倍數和幾倍的區別正確簡練地告訴他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數學教學中的“閱讀”,形成學生主動學習
某些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則不注重“閱讀”方面,認為“閱讀”就只是跟語文課程相關的,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閱讀對數學課程來講也是非常關鍵,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教學時也應教給學生更好的閱讀方式,從而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初讀時先初步了解要學什么知識;細讀時討論問題,理解知識;精讀時讓學生質疑問難,主動探索,通常學生自己可以處理的問題教師不應干預,讓學生自己去找尋問題的答案。并且,有問題的學生通過課后資料查找也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從而在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積極主動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指導學生初讀時先了解要學什么知識(圓柱的體積公式及推導過程),細讀時討論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圓柱能否轉化成為我們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怎樣轉化?學生在細讀時就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轉化過程。精讀時留有一段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題,學生提了問題,圓柱和轉化后的立體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不急于表態,讓學生操作學具觀察后暢所欲言,學生就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使一言堂變成群言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注意課堂練習要全面,深化學生主動學習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練習有著很好的反饋功能,因此通常練習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練習要有梯度,層次清楚,讓全體學生練習中各有所得。練習情境應是富有變化及有趣的,如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游戲或者是兒歌等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們能夠在練習活動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及滿足感,加強學生自信心,這樣學生們則就可以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更能充分深化主動學習。
如我在教學“約數和倍數的意義”一課課堂練習的設計:
1.出示投影:
10÷3=3.3 ……16÷5=3.2
40÷0.5=80
15÷7=2……124÷8=3
360÷12=30
提問:
第一行三個算式中,共有幾個自然數?
哪幾個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
哪幾個算式的被除數能除盡除數?
(讓學生通過對算式中被除數、除數與商各種不同情況的觀察、比較,理解整除的意義,明白了整除與除盡的關系)
2.做教科書上的“做一做”(判斷題)
3.出示:24能被□整除。
□內可以填幾?怎樣才能一個不漏地填出來?(提示:按順序)學生口答所填的數后,提問:同學們填的這些數都是24的什么?(約數)24是這些數的什么?(倍數)24能被這數——?(整除)
4.出示數字卡片:36、4、9、12、3、0.2要求從中選擇具有整除關系的數,比一比誰在一分鐘內選的多。
總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要貫穿整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學好數學進而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