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靜
近年來,為了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我國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教學改革后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更加注重在學習主動性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對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希望能夠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通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老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學習當中,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成為了主要的教學方法。
一、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小組活動只注重形式,缺乏實質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具體指的是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數(shù)學課堂上采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然而,在具體的教學當中,一些老師并沒有把握好小組教學的實質,而是從表面上理解小組教學,簡單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但是對于小組學習當中的深層次問題,老師卻并沒有科學的把握,例如,小組討論的主題等等。缺乏實質的小組討論不但無法達到小組教學的目標,反而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
(二)學生在參與方面表現(xiàn)得不夠均衡
小組學習雖然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小組教學當中,通常會發(fā)生學生兩級分化特別嚴重的現(xiàn)象。在小組學習中,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在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通常都比較好,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好的學生往往會有更多的機會,經常會扮演著一種組織討論、積極發(fā)言的角色。然而那些學習程度比較差的學生則成為了小組當中的配角,甚至是被幫助的對象,這就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不利于整體學生提高學習。
(三)學生之間進行的合作不夠主動
小組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的學習當中,小組組長和小組發(fā)言人只有一個,為了爭奪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就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不配合的現(xiàn)象,一些學生甚至還會固執(zhí)己見,不肯聽取他人的建議,這樣就不利于小組教學的正常進行。除此之外,學生們在性格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通常不愿意參與到活動當中,這些都會影響到小組教學的正常進行。
(四)不能夠科學把握小組學習時間
對于小組學習來說,對小組學習時間的把握直接會影響到教學進度,這就需要老師能夠對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安排。例如,如果在小組學習當中出現(xiàn)一些學生對一個知識點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老師就應該及時解決這種狀況,科學把握小組學習時間。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方式實踐
(一)合理設置問題,提高學生討論的熱情
設置討論問題是小組教學當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具有深度的問題可以使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些直接關系到小組討論教學的質量。為了保證小組討論問題的質量,首先就需要老師對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有一個深入、科學的認識,其次老師還應該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把握,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問題。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比大小》當中,老師首先要了解到大綱需要學生具備的能力,其次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老師可以將小組討論的主題定為比較小組成員“年齡”大小,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學會運用“>”、“<”、“≦”、“≧”、“=”等。
(二)改善教室布局,營造有利小組的討論環(huán)境
教室的布局也會影響到小組討論的質量。為了提高小組討論的質量就需要老師能夠改善教室的布局,將傳統(tǒng)的根據“一排”來安排教室布局的形式,變成按照小組排列的布局方式。通過這種方法可以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在學習的同時,還能夠增進學生們之間的感情。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jié)《認識立體圖形》當中,老師首先將同學們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根據教學的需要,同學們可以將每個小組的課桌擺成長方形、正方形等形狀,這樣不僅有利于小組進行討論,而且也使學生們能夠直觀感受到課堂知識內容。
(三)完善小組合作機制,做好討論成果
良好的討論機制能夠保證小組討論的秩序,使小組討論的效果得到保證,當然,老師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對小組討論機制進行完善。通常情況下,在小組討論當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通過討論進行解決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在小組討論當中,學生們通過討論將一些共同的問題總結出來,然后再由老師進行解答,這樣就會使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的同時,也能夠掌握必要的知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節(jié)《認識米、用米量》當中,老師建立一種先讓同學們討論,最后總結問題的機制,當學生們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問題時,可以將問題進行總結,之后老師再對“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問題進行解答。
(四)合理安排小組討論時間
小組討論時間會直接影響到數(shù)學教學的進度,為了保證數(shù)學教學的進度,就需要老師對課堂討論的時間進行有效把握。老師可以提前將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告訴學生,讓學們在課下搜集資料,然后再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老師需要正確把握學生課堂討論時間,并合理安排課堂教學。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節(jié)《認識角》當中,老師首先讓同學們搜集與角相關的資料,以及生活當中的圖形,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和演示,最后10分鐘老師再對角的知識進行總結。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教學的需要,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成為了重要的教學方式,然而小組教學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為了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質量,就需要老師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小組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瑞蘭.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23):140.
[2]王瑩.淺析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J].讀與寫,2014,(2):175-176.
[3]蔣光銀.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新教師,2014,(6):46-47.
[4]王玉芝,陳夫寶.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z1):942.
[5]郭淑紅.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