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繆繆 林秀娟
摘 要:探討高校輔導員的個性發展是當今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決定性因素,輔導員個性的彰顯應該是教育個性和人格個性的辯證統一。面對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障礙等問題,促進輔導員個性的健康良好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個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7-0125-02
長期以來,黨中央一直非常重視高校輔導員的建設和發展,強調實現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業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過針對性培訓和晉升輔導員臺階的提高,不斷倡導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但僅僅從外在的職業素養來優化提升輔導員隊伍是不夠的,還需要內在源動力的催化,所以,高校輔導員的個性發展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主要表現為輔導員的個人思想行為個性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個性。
一、探討高校輔導員個性發展的必然要求
“微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大學生的個體交往方式、信息傳播交流方式、生活娛樂方式,大學生價值觀在“微時代”的沖擊下支離破碎。而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像是一盞導向燈,無論是個人理想信念和自我期望,還是當今時代下的社會價值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眼里始終扮演著一個領跑者的角色。所以,高校輔導員的個性發展直接影響當代大學生的理論知識素養和人文素養,間接影響當今社會儲備人才的質量和數量。健康良好的輔導員個性發展是大學生學習踐行馬克思主義道德思想、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輔導員個性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的講話上指出,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二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三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四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而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職責就是引導大學生從“志、學、德、行”四個方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為教育者的人格特點和處事原則而遇到一些瓶頸,要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從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實踐育人四個角度來鞏固大學生在實現中國夢進程中的責任意識,就要順應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剖析高校輔導員們在新形勢下個性發展的潛在問題。
一是思想的相對“落伍”。和活力四射的“90后”大學生相比,高校輔導員在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接受外來思想文化沖擊的過程中有滯后的問題,而歸根到底導致“落伍”的原因是高校輔導員在多元價值觀來襲的時代背景下抓不住篩選的重點,找不到立足的根本點,看不清舉措的依據點??梢哉f,越來越多的高校輔導員不善于變通,與新一代的年輕人找不到思想上的切合點,使得后續的思想交流受阻,而且自身的思想理念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在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片面地把所謂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殊不知思想的提升與傳遞才是高校輔導員的基本職責。
二是認知的相對“狹隘”。如今的大學生都不是甘于被拘泥的井底之蛙,有思想、有文化、有個性,敢于張揚自己,這就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誘,當然,在做學生思想灌輸、文化傳教、心理疏導、實踐指導的過程中,輔導員自身的文化素養要得到不斷升華和熏陶。實際上,很多時候高校輔導員走出學生時代踏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崗位,把“學習”一事丟棄,專業知識的匱乏、主流信息的疏忽導致與時代脫節,與學生交流缺乏共同語言,本質上造成師生之間某些程度上的隔閡。
三是心理的相對“脆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簡單的機械式反復性工作,而是時刻面臨著突發情況,挑戰高校輔導員們的應急響應能力、處事變通能力和預警防患能力。如今看來,一些高校輔導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都不夠強,對安全穩定、規章制度問題,更是缺乏預測警示的遠見。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狀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源泉和動力所在,畏首畏尾、目光短淺、怨天尤人的工作模式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極致的負面影響,更使自身的職業發展受阻。
四是授教方式的相對“古板”。韓愈在《師說》中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中國的授教形式自古以來是傳承了尊師重道這樣一個傳統,充斥著說教和洗腦式的思想文化灌輸,殊不知在新形勢下,面對不同的授教對象,傳統的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不再適合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個性,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出現自我、叛逆、缺乏責任感,乃至精神崩潰,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而且,一個輔導員通常要兼顧數百個學生,在這樣一種工作模式下,往往導致“兩頭重,中間輕”的不均衡現象,使得學生隊伍中的中間力量無法發揮他們的強大優勢和最大能力。
三、高校輔導員個性發展的培育路徑與期望
面對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在思政工作中面臨的各種挑戰,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勢必將高校輔導員的個性發展滲透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從高校輔導員個性發展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尋求更健康、更有效、更合適的個性發展路徑,幫助學生端正思想道德理念、建立正確的三觀思想,實現人格的全面養成,同時,輔導員自身可做到可持續發展,完成輔導員自我培育的完美轉變。對于輔導員個性發展的培育路徑,或許以下幾點是突破口,可以達到思政工作的期望值。
一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2006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指出:高等學校應當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促進高等學校改革、發展和穩定,促進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梢姡瑖覍Ω咝]o導員隊伍建設相當重視,也給出了指導意見和工作部署,加強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從專業化角度看,高校輔導員由于沒有形成像大學專業教師一樣的專業優勢而喪失原本的專業興趣、專業本領和專業自信,使得輔導員隊伍離專業化水準的道路越走越遠。從職業化角度看,高校輔導員對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沒有清晰的認識,因為輔導員隊伍的發展路徑缺乏系統性的規劃和定義,同時沒有專業的支撐,使得職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會遇到難以跨過的鴻溝。所以,高校輔導員應從自身加強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不忘專業技能的提升,當某個領域成為專家的時候,已走上了職業化發展歷程的巔峰。
二是注重輔導員工作的創新和改革。高校輔導員的個人思想行為個性決定了他是不是適合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不能在這個工作崗位上走得又遠又穩。事實上,無論是外在要求還是內在要求,對高校輔導員本身的處事能力和應急變通能力具有很高的期望。大多數情況下,高校思政工作不是反復性的機械式作業,更是直接挑戰高校輔導員駕馭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高校輔導員要學會在新形勢理論和實際情境下總結經驗,轉變、開拓工作思路,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方式增加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區域、不同家庭環境,形成的價值觀、個人需求、追求目標以及行為表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輔導員不能用整齊劃一的標準衡量學生的成功或失敗,而是要幫助學生去“發現自己”,用一種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對待每一個有不同個性的學生,著力挖掘學生身上的積極力量。
三是開拓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渠道和互動方式。在微信息時代的潮流中,面對“90后”的大學生,高校輔導員們如何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去同化被各種思想價值觀所左右的大學生是構建和諧校園、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占領網絡等新陣地,針對時下熱點問題,始終與黨站在一條陣線上導引大學生輿論和評價,維護學校、社會的穩定持續發展。敏銳的信息觸感和嫻熟的傳播技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認識和利用信息、贏得“90后”大學生信任和尊重、建立良好溝通渠道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生成與發展與社會基礎、文化發展、技術條件等很多因素有關,在傳統的威權時代,更傾向于服從、獨白、宣講,強調自上而下的接受。在現代,平等的主體,對話的時代,更強調平等的溝通與交流,推心置腹的探討式教育模式,在原有的“灌輸”模式上注入積極的“參與”模式。
四是轉變輔導員在團隊建設中的角色扮演。輔導員是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無論是團建黨建活動、社會實踐、班級基層凝聚力建設等,輔導員的定位和角色都不是唯一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服務對象、面對不同的特定情境,輔導員應該扮演的可能是知心朋友、可能是理想信念的傳遞者,但宗旨是始終秉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做好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輔導員開展工作最重要的方式是深度輔導,而深度輔導的邏輯起點是要求輔導員對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定位和認識,為他們提供個性化、一對一的教育服務,無論是面對學生的情感困惑、求職受挫或是心理問題等,都需要輔導員帶著感情、帶著關切、帶著自我角色扮演,用心體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四、總結
輔導員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影響。輔導員的個人思想行為個性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個性反映的不僅是輔導員隊伍的質量和品質,更是彰顯了未來輔導員的自我定位和培養要求,因此,加強和改進輔導員的個性發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習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EB/OL].[2015-03-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cs/2014-05/08c_126477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