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田
【摘 要】幼兒的安全及安全教育問題關系到統的教學倡導以教師為中心,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和主體作用。很難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才干。因此,教師更應該更新教學觀念,讓幼兒安全教育不僅融于課堂教學更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幼兒園除應加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外,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以此降低幼兒意外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并有效促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自我保護意識;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家園合作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人生成長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高度關注幼兒的安全及安全教育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幼兒的安全是順利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保障,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對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根據幼兒活動的范圍,將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分為以下幾大類:
一、自然災害類的安全教育
生命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開展自然災害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幼兒具有自然災害意識,掌握躲避危險和逃生的技能。例如,地震發生了怎么辦?有山洪、泥石流該怎樣躲避?遇到雷雨天怎樣避免雷擊?有條件的幼兒園通過參觀地震模擬場館來讓幼兒親身體驗,觀看了各種聲、光、電的展項以及動手操作、互動體驗,使孩子們大致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以及地震發生時候應該如何開展自救與互救。
二、公共場所類的安全教育
公共場所類的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生、意外傷害、網絡、等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 的幾個部分。重點是幫助和引導幼兒了解基本的保護個體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知識和法律法規,樹立和強化安全意識,正確處理個體生命與自我、他人、社會之間的關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家庭、社會有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及進行自我保護意識宣傳的義務。
三、家庭中的安全教育
家庭是啟蒙教育的第一站,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父母也責無旁貸。家庭成員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都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鑒賞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與幼兒早期的認知特點相吻合。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這表明,家園互動,合作共治將是推動幼兒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因此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尤其是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要有目的地滲透一些安全自我保護的常識,如:教幼兒記住家庭地址與電話號碼,教會孩子打電話,帶孩子到左鄰右舍走走,到周圍場所轉轉,教育幼兒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向幼兒介紹遇到突發情況應如何處理的措施等自我保護的方法,適當地讓孩子學會在一些活動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在注重幼兒安全意識培養的同時,不能忽略幼兒安全能力的培養,畢竟安全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更是技能的培養,因此在培養兒童具有安全意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幼兒安全能力的培養。能力的培養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首先,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避免許多危險情況的發生。所以在孩子幼兒時期一定要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可以從孩子日常的穿衣、吃飯、和朋友一起游戲等方面入手。絕不越俎代庖,通過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在行為實踐中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將自我保護意識根植于其習慣之中,進而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
其次,有些孩子在對安全知識有了解,清楚后果的前提下依然會將自己置于危險的情景下,這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的。大部分幼兒具有天生好動,性格也比較淘氣、貪玩等特點,會做一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最終不僅自己受到了傷害,甚至也會危及到別的小朋友。比如,在河邊玩水,每個小孩子都知道在河邊玩水是很危險的事情,但總有一些小孩子貪玩,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亦或是某個小孩子比較貪吃,由于控制不住自己,吃了陌生人給的東西,導致上當受騙等。針對這些由于小孩子自控能力不足導致的后果,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注意增強小孩的自控能力的培養,
再次,為孩子提供實踐活動,從實踐中積累安全知識在實踐中獲得的自我保護能力往往更具有實效性。家長和教師可以要求小孩子做一些端椅子、擦桌子、掃地、端開水等事情,并告訴他們做這些事情的訣竅,并指出出現問題時的應對措施。比如,在端開水的時候出現燙傷的時候,應當怎樣進行處理,如果有些嚴重的話,則要教育他們學會撥打求救電話。
幼兒的保護體現的不僅僅是對生命的基本尊重,其還是對一個社會有序發展的直接體現。因此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及保護能力以多種形式融入幼兒的教育中,借此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