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靜
【摘 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初中的教學內容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必修課。要達到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對于現階段的初中教學情況來看相當困難。由于家庭和學校環境的影響,學生習慣上把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用來放松心情的娛樂課程,這種習慣的形成抑制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基礎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相背離。本文主要講了三個有效構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有效課堂
作為一門重要的非主流學科,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這兩個方面。在義務教育階段,這門課程的普及時間相對較早,但是,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很難對信息技術課進行把握,更談不上達到教學目標所要求的程度。信息技術本身更新換代的速度相當快,一般情況下,教育普及程度跟不上信息技術普及的速度,換句話說,在我們的課本還沒來得及更新的時候,這門技術已經發展到另一個高度了,這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老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此,高效課堂的理念就不得不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提出來了。
一、設置生動的問題引導學生
目前,在學校和家庭的習慣性影響下,信息技術教學的環境非常艱苦。在課堂上,學生潛意識里不會產生主動學習這門課程的自覺性。要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老師就必須設置一些能夠引起學生注意并且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吸收的問題,通過問題,把學生引入相應的教學環境里面,這樣整節課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遍_端良好的課程往往能調動學生學習課堂內容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人教版的“Windows畫圖軟件簡介”這節課程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你們誰是學畫畫的,會畫畫的有幾個人?”這樣的問題,先進行一個開始,當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還可以提問學生:“大家通常使用什么工具繪圖?”這個問題又會把學生帶入對繪圖工具的思考上,然后再引入我們的畫圖軟件,這樣學生就會對畫圖軟件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老師的整節課就可以完整高效的進行下來了。教學情境的設置和引導性問題的設置都是幫助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措施,對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內容產生興趣、主動去捕獲信息技術的內容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也許在設置引導性問題對課程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但是,只要方法用對了,就會起到積極的效果。
二、科學的設制教學任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初中階段是一門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課程。因此,設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吸收相關知識的方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被應用的較為普遍,也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但是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要獲得相應的效果,就要科學地進行任務設置,不能給學生設置過難的任務,也不能給學生設置過于簡單的任務,清楚學生適應的難度范圍就成了科學設置任務的關鍵。將任務按照難度級別進行逐步設置,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合作解決問題,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會逐步掌握相關知識。這也是建立高效課堂的關鍵。此外,一定要明確任務目標,不能把初中學生等同于成人來看待,他們不可能非常清楚的去規劃自己45分鐘課堂要學到的知識,也不會有相應的目標,因此,老師就要幫助學生規劃好課堂的45分鐘要學習的基本內容,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初中生不能總是讓他們處于主導地位,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無法形成良好的課堂秩序,老師還應該帶一點點強制性的對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進行科學的規劃。
三、授課過程要靈活
多元化是評價新課標的基本標準。在開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教學的內容盡量設置的豐富多彩。因此,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文化知識,堅持自主實踐,就要建立豐富多彩的評價機制。初中學生正是把自己的尊嚴看的比較重的時候,教師通過布置相應的任務,然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例如,一個任務完成的好,會有什么獎勵機制;兩個任務完成的好,會有什么獎勵機制,依據學生完成相關任務的情況來對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評價,這是促進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積極性的主要途徑。評價機制也不能太單一,不能只對一項內容進行評價,完成相關任務的質量可以作為評價的標準,完成過程中的細心情況也可以作為另外一項評價標準,和同學之間有沒有進行有效地合作也可以作為一項評價的標準。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慮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不能當作老師一個人的舞臺表演,也不能當作學生玩游戲、聊天的基地。作為一門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社會和國家必須給予極大的重視,這樣才會改變這節課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會重視這門課程。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在提高學生個人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兩方面的作用非常大。
參考文獻:
[1]王亮.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教文匯,2012,(30)
[2]吳斕.綜合學習設計觀對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啟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5,(1)
[3]周珊.新時期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