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29-02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雖然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或正在發生轉變,由于否定傳統語文教學經驗和方法的同時,未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在實踐中借鑒或運用的教學方法,使得當前的語文教學實踐較難實現根本性的改變。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就當前語文教學改革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得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既好像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像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手段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它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將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于語文教學,不僅能有助于學生認識活動中的難點,深化學生的情感生活,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更能讓老師教得生動活潑,達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樂的目的。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并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確確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要處理好課內外的關系
課內向課外延伸,這既是聯系,也是發展。俗話說得好:“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教師應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定期組織讀書心得交流,展示閱讀效果,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將獲得一種對創造精神的把握,也可以有效地汲取讀物中所蘊藏的潛在的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從聯系發展中發現與掌握規律,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而提高整個學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讓語文實踐貼進學生生活
教師要適當引進利用相關的課程資源,并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改變課程內容,使之變新、寬、活。教師還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渠道,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變單純的課堂語文為開闊的生活語文。我們主要抓住學校生活開展語文活動。
學生平均每天在學校生活六個小時,師生們一起上課,一起活動,互相交流著生活上的、學習上的及其他方面的種種見聞、體驗和感受。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發展語言的機會和內容:組織學生看圖畫,看幻燈,看電影,看戲劇,參觀校史室、圖書室、語音室、電教室、實驗室;組織作文競賽,演講比賽;建立“小記者站”,播報“每周新聞”,進行信息交流。作為組織者,教師虛擬一個生活化、寬松自如的語文學習情境,將是語文教師更為重要的任務。并盡可能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交還學生,在學生自主的生活學習中,時時指明努力的方向,當學生面臨困惑和阻礙時,以合適的方式協助他們清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閱讀、討論、抒情、實踐、交流,享受校園生活。
綜上所述,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應當重視陶冶學生的情趣和情操,培養學生的靈性與想象力、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將小學生還原為“自由生長的生命”的人,才能讓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