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芬
摘 要 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關鍵詞 培養 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34-02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小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這個年齡段是人形成終身習慣的最佳時期;是打好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從小養成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作為一位小學教育工作者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習衛生的習慣
讀寫時,要做到“三個一”:即“眼距書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筆尖一寸”,讀寫姿勢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聳肩,不歪頭,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狀態,兩足著地,連續看書一小時中間要休息一會兒。讀寫時光線要充足、適度;不要在強光或弱光下看書、寫字。不要在行進的車上看書;不要在走路時看書;不要躺著看書。
二、培養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
第一,要制訂好學習計劃。要正確利用好每天、每時、每刻的學習時間。平時,同學們要養成這樣一種習慣,每天早上起來就對一天的學習作個大致的安排。上學后根據老師的安排再補充、修改并定下來。什么時候預習,什么時候復習和做作業,什么時候閱讀課外書籍等都做到心中有數,并且一件一件按時完成。一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這時最好朗讀或者背誦課文;上午要集中精力聽好老師講課;下午較為疲勞。應以復習舊課或做些動手的練習為主。晚上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做作業或寫作文。這樣堅持下去,同學們就會養成科學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第二,學會牢牢抓住今天。為了充分地利用時間,同學們還要學會“牢牢抓住今天”這一訣竅。許多同學又愛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辦的習慣,這是很不好的。須知,要想贏得時間,就必須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讓時間空白度過。明天還沒到來,昨日已過去,只有今天才有主動權。如果放棄了今天,就等于失去了明天,也就會一事無成。因此,希望同學們從今天做起,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時光,使自己的學習更有效率,做一個時間的小主人!
三、培養預習的習慣
1.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筆者感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地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
2.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過一段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愿組合的方式,根據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靠“組織力”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3.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較為自覺地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四、培養聽課的習慣
1.以身作則作好課前準備。課前準備直接關系到課堂學生聽課的質量,只有做好聽課準備才能使學生很好地接受信息、汲取知識。它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細微環節。 要求學生做好課前準備,老師自己的課前準備不可小看。因為老師是孩子們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學生時時看在眼中。為此,我堅持提前一二分鐘進課堂,把所有的教學用具都準備好,同時要求學生把有關的書本、隨堂練習本、文具盒等學習用品放到指定位置,靜坐在座位等待老師上課,以平靜、輕松和愉悅的心情迎接新課。
2.細化要求,讓學生知道認真聽課。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沒有足夠重視對孩子“聽”的習慣的訓練和培養,將會大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獲取外界信息的關鍵。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必然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
3.調整傾聽的心態。小學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現欲望強,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誰在說,哪說錯了,而往往忽略了說的內容,這就影響了交流感悟的質量。因此,我就開導學生,告之善聽者才是善于思者,要學會保持良好的傾聽心態。當聽同學發言時,要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同學發言的內容,對同學的觀點進行歸納,想想看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
五、培養復習的習慣
1.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并認真執行計劃。為使復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我們幫助學生進一步找準學習的重點、難點,制定切實有效的復習計劃,可能的話可以讓學生經常交流自己一段時間的復習計劃,選出有效的復習計劃供大家參考。課程標準是復習依據,教材是復習的藍本。幫助學生抓住了重點再進行復習,復習時要弄清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及各知識點易出錯的原因,這樣做到復習有針對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幫助學生分類整理、梳理,強化復習的系統性。復習的重要特點就是在系統原理的指導下,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體系,這樣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和對其內在聯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貫通。做到梳理——訓練——拓展,有序發展,真正提高復習的效果。
3.培養學生辨析比較、區分弄清易混概念的習慣。對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抓住意義方面的比較,再者是對易混概念的分析,這樣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質,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擾,另外對易混的方法也應進行比較,以明確解題方法。
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1.抓做作業的態度。愛因斯坦說過:“人缺少的不是力量而是愿望。”人一旦確立了奮斗目標,只要有毅力,速度自然有。因此要教育孩子既要有學習的大目標,更要有腳踏實地地完成每天作業的一個個具體小目標。要規定他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作業,并力求高質量。告訴他做作業時不要想吃、玩,把握住作業時間的分分秒秒。老師即可幫助孩子計算作業時間,也可讓他看這種自己計時,一定要有時間的制約,對作業速度快,質量高的給予表揚或適當的獎勵。久而久之,孩子的時間觀念樹立了,專心習慣養成了,獨立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細心的老師還可用累積法進行綜合比較:速度快了多少,正確率高了多少。這樣孩子的積極性就會不斷提高,克服磨磨蹭蹭或依賴老師和家長做作業的不良習慣。
2.讓學生善于審題。審題,一般來說就是了解題意,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與問題,明確題目的要求。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即了解題目中的條件(給予的條件)與任務(問題),從而了解題目的基本結構,在頭腦中建立起題目的印象。
總之,培養學習習慣是一個系統的大工程,是一個艱苦的、長期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由于人們往往具有惰性,在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會出現反復。老師要嚴格要求,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相信會有可喜的收獲。
(責任編輯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