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菊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39-01
在地理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從“學會”轉變到“會學”上來,這是目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我深深體會到“教會學生學習”,是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的主要出路。下面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在教學生掌握地理學習方法上的初步認識和在地理教學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磋商。
學生學習和一般人的認識過程是一致的,都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地理知識大部分都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因此,學習地理知識可分為四個階段,即閱讀理解、讀圖繪圖、記憶和應用。
一、引導閱讀理解
引導學生去閱讀和理解教材。在閱讀前,教師要設計好閱讀提綱,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并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
首先教給學生讀書的基本方法,如怎樣理解題目,讀懂課文,并學習運用地理語言。怎樣掌握重點,怎樣分解和突破難點。明確讀書“三要素”,即有什么?在什么地方?為什么?
1.有什么?就是學習什么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2.在什么地方?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3.為什么?就是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為什么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么有的地區又很相似?對所學內容多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
在學習每一個新內容時,都引導學生在課本上加工整理。可旁注的旁注、宜概括的在段首概括,也可在字里行間把自己的評價(感悟)記下來。
學生閱讀教材時,教師在黑板上列出這段教材的知識提綱,為學生自主學習引路。使他們根據課文的敘述,學會整理知識的線索和方法,頭腦中有學習的程序概念。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時,教師在黑板上列出表格,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讀圖、讀資料來完成表格的填寫,這樣可以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讀書,探求知識。總之,教學生讀書的第一步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不可放任自讀。
其次要點撥答疑,幫助理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自學并不排除教師的講解,講得其所,還可以促進其自學。教師對教材的重點要點明,難點要講清,對教材的關鍵點要指導,給予學生啟發和誘導。特別是難點內容,要分析出“難”處,引導學生清點疑難所包含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注意引導,但要把握好適度,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自己解決疑難。這樣學生才會嘗到獲得成功后的喜悅,才能夠發展學生智能,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另外,對于某些抽象費解的地理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各種教具和電教手段,通過直觀演示,使復雜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講解答疑對學生的總要求是:掌握重點,解除難點和疑點,積極思維,發展能力。
二、引導讀圖繪圖
引導學生按照 “左圖右書,圖文對照”的原則讀圖,獲取豐富的地理知識。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教會和學會讀圖是地理教學的任務之一。地圖和地理知識的關系十分密切,它們之間是“骨”和“肉”的關系,地圖猶如“骨架”,只有讓學生把地理知識附著在這副骨架上,才容易記住,并引起一系列聯想,從而獲取豐富的地理知識。因此,學習地理時,必須按照“左圖右書,圖文對照”的原則,將書上的文字內容,一一落實到地圖上。不要去死記硬背文字說明,而要經常讀圖、用圖,增強空間概念的自我訓練,將一幅幅形象、具體的圖像印在腦子里,形成心理地圖。這樣既克服了死記硬背,提高了記憶效率,又使枯燥的地理事物學起來感到有趣,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繪示意圖和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引導學生繪圖是地理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它是目前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指導學生繪制草圖。要引導學生掌握繪圖的步驟,在初學時,首先讓學生自己去拓圖,描出輪廓,了解地理事物的大致樣子,再往圖中填寫地理事物,注意引導學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填寫,不能毫無章法的亂填,要掌握一定的規律,這樣有利于學生記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聯系。繪圖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的理解地理事物,事半功倍,提高學習效率。
三、引導記憶
地理課內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學生全部都記住,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向學生提出主要記憶內容、記憶程度、記憶方法,要牢固記憶知識,切勿死記硬背。可以通過動手填繪地圖,把要記憶的地理知識落實到圖上,實現圖文結合和圖文轉換,加工整理、綜合歸納識記材料,對地理原理、規律等要注重理解。對不同類型的知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記憶。如歌訣法、壓縮法、聯系法、聯想法、對比法、圖像法等,強化學生記憶。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