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平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53-01
“最佳教育時機”是指在教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最佳效能的一段時間或某個契機,“最佳教育時機模式”包括最佳教育時機的創設、捕捉、利用與升華。我就以一堂《環境污染及防治》復習課教學為實例,談談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育最佳時機模式”進行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創設教的時機
搜集關于環境的小故事,以及一些重大的環境事件、環保法規等等,根據化學教學內容,結合知識點,將這些素材分類整理、編輯成適合課堂教學參考資料集或者做成課件。從《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的簡介、《水》中“三廢”的介紹、《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中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酸雨形成的敘述、《鐵》知識中高爐煤氣的處理,“石油”中石化工業產生的三廢、《煤和煤的綜合利用》中廢氣和廢液的處理,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以“水”為例,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指出: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根據有關部門對532條河流的監測,有436條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等等。資料的編輯豐富了教學內容,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捕捉最佳教育時機
捕捉教育時機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最佳教育時機”出現時能迅速做出選擇和決策,并付之行動。在講到酸雨時,我補充了模擬酸雨的演示實驗,這時我意外發現學生爭著到后排座位就坐,這跟以往上實驗課爭著前排就坐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此時他并未馬上責備學生而是抓住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一次有意義的環境教育。化學反應可以產生許許多多的有害物質,但通過化學反應我們可以使這些有毒有害物質轉化為無毒無害甚至是有益的物質!這也正是化學科所具有的獨特功能。而這個實驗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有毒,回避并不能夠解決問題而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以避免氯氣泄漏并將其轉化為無毒的物質。我又引導同學們討論怎樣控制二氧化硫氣體擴散到空氣中,并通過現場操作驗證,及時吸收實驗產生的二氧化硫。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
三、利用最佳教育時機
環境教育還應從學生切身問題入手,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環境意識。比如,針對許多學生家庭住房室內裝修的現實情況,我布置了一道課后作業,讓學生利用周末自行組織開展了“室內裝修會遇到哪些環境污染問題”的專題調查活動。由學生自由組合編成小組,自編調查問卷,自己跑市場了解家居裝修材料性質,查找文獻資料,撰寫調查報告。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了解到許多環境知識,如地面裝修選用大理石會增加氡污染,墻面漆的使用會揮發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響身體健康的有機物。通過調查,學生提出了許多減少室內空氣污染的辦法,如盡量少用中國傳統的爆炒做菜方式,以減少油煙的排放量;做菜過程始終開動抽油煙機,以減少燃燒過程產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廚房空氣中的含量等等。
四、升華最佳教育時機
在本節課的最后,我提出我們校園內可能產生哪些污染物?如何防治這些污染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學生討論非常激烈,最后一致認為化學實驗室是校園內最大的污染源。那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讓實驗室能最小限度的對環境產生污染呢?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在不影響實驗結果、觀察效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步驟及儀器裝置,或改變實驗的形式,用最少藥品,獲最佳效果,從而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這樣的教學處理,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升華。學生在這種教育氛圍中進行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能讓學生養成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
“最佳教育時機模式”的最終目的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教學重點、難點時是關鍵處,在內容與內容之間的過渡的是關鍵處,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整體效率。一節課上學生最疲勞時也是關鍵處,由于學習內容的抽象性而使學生感到乏味時更是關鍵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敏銳的眼光捕捉學生心靈的信息,巧妙設疑、及時設疑,把握最佳教育時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質疑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是每個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