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希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066-01
想讓高中信息技術課真正地吸引學生,教師就應該給學生構造一個充滿魅力的課堂,創設魅力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不斷補充自己課內外知識,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愛。
一、精心設計導入
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為整堂課的和諧發展定下基調。如:《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一課時,我事先設計好一封致同學們的信,信的內容已用加密程序進行加密,我告訴同學們,老師有些話想對同學們說,但是不好意思直接說,請同學們打開老師寫給你們的信,但學生打開時卻發現是一封奇怪的信,根本看不懂,我讓同學們猜信的內容,猜來猜去,各種搞笑答案層出不窮,始終猜不出答案,帶著他們的好奇心,我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創設有吸引力的情境
創設的情境新穎、有導向性、啟發性、探究性和層次性,有利于學生發揮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如,在“信息的加工表達”教學中,我引用了幾份大學畢業生的求職簡歷,要求學生假設自己是用人單位,查看他們的簡歷,并錄取他們中意的人才,并說明錄用的原因。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對幾份求職簡歷,紛紛發表意見。之后,我又要求學生穿越時空到大學畢業時,你們將如何設計自己的求職簡歷?求職是人生非常現實的問題,也是他們今后必將經歷的一個過程,簡歷中通常都會包括學歷、學校、自我評價、特長、專業技能、榮譽等等。同學們在制作時非常專注,認真的設計自己將應聘什么崗位,有什么特長、專業能力,學生們說通過這次課的學習甚至引發了他們對未來人生的規劃和思考。
三、教學方法形式多樣
1.情境任務驅動法: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并進行網上宣誓,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增強學生面對網絡的自我約束力。
2.分層教學法:通過設計“必做的情境任務”,(任務一、任務二、任務三、任務四)和“選做的情境任務”(拓展任務),讓不同基礎層次上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確定學習進度,有基礎的同學可以根據需要學習得更深入,而沒有基礎的同學又可以循序漸進地從基本內容開始學,每個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都會提高。
3.演示法:教師適量的演示教學,結合啟發式教學便于學生對信息搜索技巧的深層次把握,并從中獲得啟迪,從而順利地完成較為復雜的信息搜索任務。
4.成果展示法:將學生的信息搜索成果通過多媒體電子教室系統的“轉播”功能在全班同學中進行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認同,從而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熱情。
5.討論法:圍繞兩種不同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分析討論思考題,以弄清分類搜索與關鍵字搜索適用的場合、搜索范圍的不同及搜索精確度的不同,從而提高學生信息搜索的技能和技巧,更好地掌握從因特網獲取信息。
四、注重課堂練習方式
要讓學生在有限的練習時間里完成一件作品,一般來說,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多信息技術教師都采用了半成品加工這種方式。半成品加工方式,避免了一些重復性的、簡易的操作,既可以解決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難于獨自完成作品的問題,也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地完成作品。半成品加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體會到信息需求的內涵和技術操作要點,提高了課堂講授、概念理解和實踐練習的效率,優化了學習情景與訓練環境。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半成品資源時,要有效地設計懸念,要留有充分的創作空間,讓學生具有繼續練習或創作的沖動。
五、運用靈活多樣的評價
第一,自評,引導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評價促進學習;第二,他評,組織學生開展互評,在互評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第三,教師點評,評價時應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在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表現出的個性和創造性,對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設計思路和不同設計風格、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技術解決方案等,都應給予恰當的認可與鼓勵。
六、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創設一種愉悅、和諧、充滿人文情懷的課堂氛圍。師生能夠平等對話,完成情感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師生能共同創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和時空,激發學生用實踐創作作品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