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陳敏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092-01
古人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難道現代社會就沒有這樣的現象?有一些同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卻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體育、繪畫、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等等,但因為缺少真正的伯樂來發現、鼓勵、培養,在成績大于天、“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長愛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鍛煉,逐漸淪落為班上的差等生。國家推行基礎教育旨在推進素質教育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夠明顯:在現階段,人的成長與謀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人們總是根據謀生利益最大化來規劃其受教育過程的。這種以應試為主導的教育目標必須改變,而應培養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和歸宿,樹立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以充分發展個性特長為宗旨的素質教育目標觀,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參加教育的工作者捫心自問一下,在以成績、升學率為準繩的時勢下,你們敢逆流而上的去實施素質教育、去因材施教嗎?你的成績上不去怎么辦?因此,我們必須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找到一條既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又能提高全體學生成績及升學率的契合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我們這里所強調的“材”就包含著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作為教師,應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觀察,并結合興趣愛好的把握來確定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氣質特征,進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總之,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展開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也是教育事業客觀規律的反映。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也大體相同,這是學生的共性。但由于不同學生的生理條件、環境影響和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他們在知識、能力、性格、興趣、愛好、意志力、習慣、品格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展開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這是不容忽視的現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不應該忽視,為了激發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因材施教來吸引絕大多數的學生的注意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使用不同方法,及時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來因勢利導。實施因材施教應是一個教師追求的境界。具體說,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師實現其存在的狀態。因為只有你熱愛每一個學生,才會將你的期待心理與每一個學生的渴盼心理對接,這時,也只有這時,因材施教才會具有全部的意義。
(1)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法。每個學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許、家長的鼓勵,特別是對于差生我們更不該吝嗇我們的贊美。對于差生的點滴進步,如果及時給予表揚,將會誘發他們潛在的積極性,萌發上進的生機。這種表揚將起到批評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進的效果。
(2)以“閃光”為主的正面引導。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即使是萌芽狀態的、不穩定、不突出的苗頭,也要從鼓勵角度出發,正面引導,大力宣揚,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種教育機智。
(3)以“成功”為主的激勵機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機會,更難得到教師的正面肯定與激勵。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機來激勵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4)以“創新”為主的開拓機制。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嚴格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僅以作業為例,內容適度,形式靈活,不僅重視鞏固性的書面作業,還要設計富于個性和創造性的活動作業、口頭作業、行為作業,并把課外閱讀納入培養健康的個性之中,以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認為在目前高度重視分數和升學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己的學識能力,才能更多地、巧妙地將因材施教、素質教育融入應試教育中,推陳出新,不落俗套,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著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的精神,認認真真地總結出一些經驗來豐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