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英
中圖分類號:G6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1-0114-01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才能使教育進行著,才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惟獨我們擁有了心靈對心靈的尊重,通過溝通交流,改善與家長的關系,我們才會具備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險為夷的教育智慧。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敞開心扉與老師交流的基本保證。
[案例]
一天,我正在批閱周記,思思日記中的一行獨白映入眼簾:真要命,老師,我喜歡英語老師的兒子……當時我沒有細想,是啊,我班英語老師確實招人喜歡,幾乎人見人愛。可是越往下看越覺著不對勁,原來是另一個英語老師的兒子,現就讀于六年級的學長,是學校大隊部的大隊長,才貌雙全,非常優秀。看來,學生已出現了青春的困惑。于是,我定了定神,在評語中這樣寫道:
思思:
非常感謝你能敞開心痱與老師交流,你有這樣的情感非常正常,我還是給你講個故事吧,等你看完之后,聰明的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一個女孩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馬平川的江漢平原,直到分配工作了她才第一次見到大山,那興奮勁兒甭提了,她的第一感覺是我一定要用相機拍下這美好的一切與我的好友分享。國慶放假,她準備游覽聞名全國的雁蕩山,太美啦,小橋流水,潺潺小溪,火紅的楓葉,讓人充滿遐想的怪石……她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沖動,抓拍、搶拍,她不停地按動快門,她要把所有的美景定格成畫面,等到她見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時,她興奮得漲紅了臉,當她準備拍下這一壯觀景象時,相機上的顯示是:內存已滿!
后來,學生這樣回復:
老師:我明白了,無限風光在險峰,不能被眼前的風景迷失方向。我祝福他:健康平安,心想事成!
后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展了“成長的煩惱”的主題班會,現在,男女同學坦誠相待,情如兄弟姐妹。
美國作家塞林格筆下的主人翁青少年霍爾頓對瓊斯有這樣一段心理獨白:我愛你,可是我不敢說,我怕我說了會立刻死去;我不怕死,我怕我死了沒有人像我這樣愛你。正如迪克牛仔所唱:莫名我就喜歡你,深深地愛上你,沒有理由,沒有原因。在驛動的青春,學生有了朦朧的、澀澀的、矛盾的、復雜的情感,教師的正確引導顯得猶為重要。
在教育教學中實施的愛心教育方式,有時甚至能帶來有益的愛心傳遞,使那些原本不太懂得關心別人的學生也學會了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毫不猶豫地獻出愛心,這對增強班級凝聚力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的作用是顯著的。因為有愛,我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尊重與支持;因為有愛,我所帶的班級連年被評為“文明班級”等先進稱號。
“遇到您,是我人生路上一件最幸運的事”“小學至今,我的眼里和心里最仰慕的是您”“是您,使我認識到教師的偉大”“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您的形象在我腦海里都刻得最深”“如果沒有您當初的輔導、幫助與鼓勵,我永遠不會有今天的成績”……一句句來自畢業后學生書信中的真誠滾燙、滿懷敬愛的話語,令我不禁感慨萬千。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我所做的些許愛的奉獻,換來的是一片愛的海洋。教師節,我的辦公桌上總是擺滿了來自全國各地學生寄來的賀卡和特意送來的精致花籃;許多節假日,我的家里總是坐滿了笑意盈盈又熱情洋溢的往屆、應屆學生;下班回到家,常有電話打來,向我傾訴成長的煩惱……
我成了學生的知心朋友,更多時候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擁著這滿懷的“愛果”,我更堅定了信心。未來歲月里,我會永遠像這春雨,繼續默默無聲卻綿綿不斷地奉獻自己,用真誠的愛心去滋潤我所耕耘的每一片土地!
《愛的藝術》一書中,弗洛姆指出:愛是一門藝術,而不只是一種偶然產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真正的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給予、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諸因素。“愛他人如同愛自己”的說法說明了對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特性的尊重。尊重、愛和諒解別人是同愛自己、理解自己不可分割的,愛另一個生命與愛我是緊密相連的。愛不是一種消極的沖動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發展和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人的愛的能力。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