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莎
[摘要]高水平的樂器演奏一定與演奏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協同表演是密不可分的,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表演尤其如此。本文主要探討了鋼琴學習和演奏過程中學習者與演奏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協同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鋼琴學習者和演奏者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協同能力的三個途徑,以此為鋼琴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教學;鋼琴演奏者;感官協同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5-0132-02
鋼琴演奏的學習與表演是一種需要經過學習者和演奏者的聽覺、視覺、觸覺、體位、情感、文化品位、心理感應等多方面因素協調投入才能夠更富有成效的,這其中尤其需要學習者和演奏者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的協同運作,使得這三個感官能夠相互作用和相互給力,也唯有如此才能滿足鋼琴演奏綜合技能要求極高的客觀性也是必然性的條件,給予觀賞者一個完整的和完美的表現。因此,對于鋼琴學習者和演奏者說來,尤其是對入門之初的鋼琴學習者說來,良好的感官協同感和感官協同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而這種感覺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和學生雙向的有意識而為之,在探索和掌握正確的有效的彈奏方法的前提下,通過長期反復的訓練、體會、磨合,才能夠在彈奏鋼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感官相互協調的條件反射,以這三個感官的默契配合來激發藝術表現力,更好地利用和表現鋼琴這個樂器之王的彈奏系統的整體功能,演奏出感情充沛、音律美妙、帶給欣賞者無限審美品位的動聽樂曲。
一、在鋼琴學習和演奏中感官協同的重要作用
(一)視覺、聽覺、觸覺之間的協同是滿足鋼琴演奏藝術所需要的必然條件
鋼琴演奏需要人體的多個器官的相互配合,是一項復雜的技藝表現,正如我們在觀賞鋼琴演奏表演時會看到鋼琴演奏者身體各部位的出神入化的協同律動,處于這一情境中的鋼琴演奏者自身也仿佛置身于其所彈奏的鋼琴旋律中,那種神態、那種舉止、那種形體都會令欣賞者受到審美情感和審美意境的深深感染。細細品味下,在鋼琴演奏的學習和表演中,視覺的參與是必需的,正如琴譜是必須看的,看琴譜依賴視覺;琴鍵是必須要彈的,彈奏琴鍵需要收的觸覺;踩踏板是必須要踩的,踩踏板的踩踏需要用腳的觸覺;聽覺的參與也是必需的,聽旋律則需要用耳,音從耳入,音準和旋律的特色依賴聽覺的作用,沒有了聽覺的參與就沒有了對音準、音色、節奏、旋律的品析和把握是難能彈奏好鋼琴曲目的,如此等等,無須一一列舉。僅就聽覺的投入來說,即使是身為鋼琴大師的貝多芬,在他患上耳疾后,也十分為自己的聽力不佳而導致的必須付出超乎尋常的氣力才能進行鋼琴藝術創作而深深苦惱。
(二)感情基調的建立、記憶和表現
人體各個感官之間的協同對鋼琴彈奏者記憶音樂旋律和建立彈奏時的情感表達特色具有積極作用。相關研究發現,相較于單個器官各自單獨感受一件事物時的印象,人體各個器官共同感受時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人體單獨依靠聽覺能夠記憶事物百分之十五的內容,人體單獨依靠視覺能夠記憶事物百分之二十五的內容,但如果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通常能夠記憶事物百分之六十五的內容,如果再加上觸覺的感官記憶,對事物的記憶程度還會增加。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整體機能大于部分機能之和,鋼琴學習的記憶原理與其相同。另外,身體合理有序的協調配合,尤其是具有藝術特質的協調表現可以幫助演奏者在演奏音樂時更好地融入感情,是鋼琴家們抒發情感的一種外在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其中融入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機械的教條化的重復演奏動作是無法表達出鋼琴曲中所蘊含的豐富蘊意的,因此,鋼琴演奏者必須協調各個感官,以視覺帶動觸覺,由觸覺帶動聽覺,使身體各個器官全面調動起來,隨著音樂而做出各種表現,有時為了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甚至于要夸張地抒發肢體語言和沉浸于肢體語言所營造的氛圍中。我們都曾經看到過優秀的鋼琴家們在演奏鋼琴曲目時,動作、神態、情緒是如何地渾然一體的,所有能夠用來表現樂曲情感意境的身體各部位都會隨著樂曲的變化起伏而做出反應,時而優雅沉靜、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娓娓呢喃,物我兩忘、樂人合一。所以,鋼琴演奏者要想演奏出流暢、完美而富有感情的音樂作品,就必須能夠深諳和各感官之間協同配合的道理與技藝,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融會貫通于為演奏效果服務的表現之中。
二、提高鋼琴演奏中感官協同能力的途徑
(一)提高內心聽覺和外部聽覺的辨識能力
鋼琴感受中的聽覺很重要,因為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聲音是聽來的,沒有敏銳的聽覺,就不會有優秀的音樂鑒別力,就不可能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音樂表演、音樂鑒賞、音樂創作都會受到影響。就鋼琴學習和演奏活動說來,掌握樂器的過程就是掌握聲音的過程,掌握樂器和掌握聲音的性質是一致的,聽力是音樂學習中最基本的素質和要求,沒有養成良好的音樂聽力,就不可能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唯有聽得清楚和明白,能夠區別細微的差別,才能掌握和區分鋼琴曲目的特質,所以,聽覺也是最主要的鋼琴藝術欣賞形式和學習形式。從廣義的音樂演奏看,聽覺是人們實現對音樂的感受、認知及理解的最為重要的手段,是包含對音樂曲目內在音和外在音的一種藝術吸收體,它可以幫助學習者和演奏者感知樂曲的音色、音高、旋律、節奏等組成部分。從狹義的鋼琴演奏看,想要將一首鋼琴曲目彈奏的悅耳動聽,惟妙惟肖于鋼琴曲目創作者的預期演奏目的,鋼琴演奏者必須要有相應的音樂聽覺水平和聽覺駕馭能力,如同劉漢老師在《學鋼琴最怕走彎路》一書中所闡述的:學習鋼琴者的聽覺是不可能少的。
鋼琴學習和演奏的聽覺形式可概分為內在音和外在音兩種。外在音是通過聽覺器官所感知到的生理上的聲音。也就是聲音通過耳廓進入,撞壓外耳道,然后傳人中耳蝸窗,達到內耳,再借由聽覺神經將聲音信息傳遞給大腦,使我們能夠感知到音樂。通過反復訓練外在音,可以幫助鋼琴彈奏者提高鑒賞鋼琴曲的能力,使其能夠準確把握音樂音準、音色等關鍵點,從而正確表達鋼琴曲所要傳達的情感。比如,在鋼琴演奏中,觸鍵不同,所發出的音色大不相同,而音色的不同也會對人們聽曲的心情產生不同的影響,形成或興奮、或平和、或憂傷、或喜悅的情感;內在音則是人內部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它是人結合以往所聽到的聲音記錄和現在所聽到的聲音所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內在音可以幫助我們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以及對音準、旋律、節奏等方面的把握能力。對內在音的訓練必須建立在對外在音訓練基礎之上,只有當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積累,才能夠在心中自覺地形成內在音樂。聽覺協調僅僅是感官協同中的一個小部分,它必須同其它感官配合起來才能發揮出音樂的魅力。
(二)提高視覺和觸覺的轉換能力
人體接受外界信息的一個主要感官就是視覺感官。音樂雖然是一種以聽覺為主的藝術,但在鋼琴彈奏中,必須有視覺的參與,不僅要用眼睛看琴譜,還要隨時觀察和糾正自己的手型,并將這些視覺信息傳送給大腦。鋼琴師們用鋼琴琴譜記錄樂曲的音符、時值、節拍、表現力符號等基本音樂要素,可以說,琴譜即是鋼琴師們投入到曲譜感情中的載體,可以幫助鋼琴師們通過視覺感官將音樂符號傳遞給鋼琴學習者和演奏者。鋼琴學習者和演奏者通過視覺可從中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具體、越準確,其所演奏的音樂就會愈加生動和豐富精彩。鋼琴演奏的視覺訓練就是訓練演奏者對樂譜信息的接受速度。在鋼琴彈奏中,需要看著琴譜的音符,手指落到相應的位置上,從而使視覺同觸覺相同步。不僅如此,鋼琴演奏進行視覺訓練的目的還在于使演奏者能夠將通過視覺傳遞過來的琴譜中的音符印在腦海中。這樣,當演奏者看到琴譜時,所接收到的會是一連串的相互聯系著的音符印象,就不會割裂琴譜中所傳遞出的信息,從而能夠保證演奏中觸覺的準確性,使得彈奏的連續性和節奏感都能與琴譜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吻合。
(三)提高五指與手腕的觸覺配合能力
在鋼琴演奏中,觸覺感官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整個彈奏的支撐載體。在鋼琴演奏的整個過程需要手指與手腕、手腕與手臂、手臂與肩部、上肢與下肢的共同協調配合才能完成,而且鋼琴演奏中的音色、音準等方面與手指傳達的力度和位置關系密切。因此,在學習鋼琴演奏的初始階段,不僅要講授基本的樂理知識,而且要嚴格要求鋼琴學習者的身體協調性,比如,手型要如同握雞蛋、指尖要與琴鍵垂直、手腕要放松自然下垂、背部要直立,所有這些都是在為培養鋼琴演奏中的良好觸感做準備。鋼琴用手彈奏,而且擁有多個黑白鍵位。因為人手的每個手指的活動能力相異,所以其分工也較為明確,比如,大拇指較為有力,因而適合一些重音的突出和轉彎,中指較長且位置居中,因而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對五指進行訓練又無法離開腕部的支撐作用。腕關節是五指向手臂借力的連接處,可以將手臂的力量傳遞給五指。手指力量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到音色的變化。鋼琴演奏者通過聽覺感受音樂、并通過視覺接受音樂信息的輸入,最后通過觸覺將所有這些音樂信息整合起來,在琴鍵上演奏出均勻、協調、統一的聲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