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沈丘縣中醫院內科 河南 周口 466300)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高齡患者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引發的血管并發癥,給患者帶來了心理負擔[1]。沈丘縣中醫院對高齡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提供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現將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沈丘縣中醫院行PCI治療的老年冠心病者128例,其中男57例,女71例,年齡(79.5±4.8)歲。急性冠脈綜合征34例,心肌梗死9例,勞力性心絞痛44例、自發性心絞痛2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講解PCI術后臥床的必要性,臥床期間應提供進食指導、洗漱、排便以及腰背部按摩等生活護理。觀察組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積極講解治療成功的病例,正確看待手術治療,減輕患者內心的焦慮及恐懼感,提升治療、給藥依從性。②心肌梗死防治。提醒心功能>Ⅲ級的患者充分臥床,減少勞累過度或情緒過激,減輕心臟負擔,并給予生活護理。③術前準備。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術前應實時監測心電圖、血壓、血糖狀況[2]。
1.2.2 術中護理 觀察血壓與心電圖變化,協同醫生處理術中出現的意外狀況,提升搶救率。
1.2.3 術后護理 ①認真觀察病情。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各項操作在無菌狀態下進行,避免二重感染。②心功能監測。術后繼續提供心電監護,觀察心律、心率變化;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心悸、頭昏及胸悶等現象。③健康宣教。根據教育計劃提供科學化健康宣教,向其講解鍛煉方案、抗凝治療等相關知識,并構建回訪檔案。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分別評定患者焦慮、抑郁程度;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定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SAS和SDS評分 護理前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SAS SDS組別 n 評分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64 45.44 ±10.55 29.34 ±6.22 52.55 ±10.56 32.52護理前 護理后±5.44對照組 64 45.79 ±11.03 39.90 ±8.75 53.99 ±9.43 37.78 ±4.79
2.2 不良反應 觀察組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血腫和尿潴留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n(%)]
心臟介入診療是冠心病的先進治療技術。該技術的療效既受醫生技術經驗影響,也與圍手術期護理有關[3]。心臟介入診療雖屬于微創手術,但很多患者也會產生生理、心理等消極情緒,影響其圍手術期的生活質量及介入效果。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術中及術后3個階段的整體護理,主要涉及心理、生理及社會等多方面內容。該種護理方法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可有效降低介入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介入診療成功率。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高齡冠心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采用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焦慮和抑郁程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1]狄海冰,劉紅梅,卞慧,等.80歲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后護理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2,34(12):1897 -1900.
[2]粱紹金.不同年齡段冠心病患者心臟介入術后并發癥比較及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7):103 -104.
[3]劉瑩,陳慶偉,吳慶,等.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890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