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啟躍+易曉溦

編者按:2010年以來,國際大型銀行在巴西市場的發展策略發生了較大幅度變化。歐美大型銀行整體退出趨勢明顯,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以及中資銀行則均加大了對巴西市場的投資力度。根據當前巴西的經濟、金融風險,中資銀行應采取相應的策略發展優勢業務,以順應當地金融監管政策變化不斷優化巴西市場的發展策略?
國際大型銀行巴西市場的策略調整
21世紀以來,巴西一度被認為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國際大型銀行普遍將巴西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戰略區域。然而,2010年以來,隨著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市場格局的變化,國際大型銀行不斷調整在巴西市場的發展策略。
匯豐控股——出售巴西境內資產。匯豐控股巴西子行的主營業務是個人消費貸款,截至2014年年末,其個人消費貸款余額達6783.5億雷亞爾(約合1762億美元),占總資產的46.5%。2011~2014年,匯豐巴西子行平均稅前資產回報率(ROA)低于巴西同業的平均水平。2014年年底,匯豐控股巴西子行稅前ROA更是降至-0.7%,ROE降至-4.2%,不良貸款率升至8.7%,高于巴西私營銀行3.6%的平均水平。考慮到個人零售業務缺乏規模效應,采取并購策略并不能帶來明顯的業績改善;同時,巴西經濟環境惡化,零售貸款資產質量下滑;另外2014年巴西銀行業資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匯豐控股巴西子行面臨較大的資本壓力(2014年年底一級資本充足率僅為8%,剛剛達到法定要求),2015年匯豐控股最終將巴西全部業務出售給巴西第二大私營銀行——巴西貼現銀行 (Banco Bradesco SA)。
花旗集團——調整網點布局并出售信用卡和消費金融業務。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花旗銀行開始實施其城市發展戰略,業務重心放在全球最具潛力的150個城市,巴西的圣保羅、里約熱內盧、貝洛奧里藏特分別入選。圍繞城市戰略,花旗集團對巴西境內的網點進行了重新整合,關閉了多家非核心城市網點,分支機構數從2012年的100家下降至2014年年底的79家。作為國際戰略的一部分,2013年年底,花旗集團出售了其在巴西的信用卡和消費金融業務,合計金額達124億美元。花旗將個人銀行業務鎖定在更高收入的客戶上,平均月收入超過5000雷亞爾(約合1300美元)的客戶群體是花旗的主要營銷目標。
法興銀行——出售消費金融業務。2011年以來,法國興業銀行經營業績逐年下滑,2011年~2013年,凈利潤增速連續三年為負。相較于集團整體表現,法興銀行巴西子行的經營狀況更為嚴峻,2011~2013年平均凈利潤增速為-17.2%,平均增速分別較集團、法國國內和歐洲地區低12.5、11.1和16.5個百分點。2014年集團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巴西子行的利潤增速仍低于集團、法國國內和歐洲地區2、3.1和10.1個百分點。從資產回報率來看,2011~2014年,法興銀行巴西子行的平均稅前ROA為0.2%,低于2.0%的當地同業平均水平。集團持續虧損引起了股東們強烈不滿,他們要求管理層提高經營能力。2015年2月,法興銀行出售了其缺乏經營效率的巴西消費金融業務。
美國銀行——出售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銀行巴西子行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在2009~2014年期間,美國銀行巴西子行的平均稅前ROA為0.2%,較巴西同業平均水平低1.8個百分點。較低的盈利水平迫使美國銀行巴西子行調整在巴西市場的戰略布局,2011年12月,美國銀行為削減開支,關閉了位于巴西的美林私人銀行;2012年8月又因財富管理業務的規模不足以帶來足夠收益為由,將美國以外(包括巴西)的財富管理業務以8.8億美元出售給瑞士的寶盛集團。
桑坦德銀行——加大巴西市場投入。受歷史文化因素影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桑坦德銀行持續加大對巴西零售業務的投入力度。2009年,桑坦德銀行通過發行新股募集資金50.9億歐元用于巴西業務的擴張;同年,桑坦德銀行收購巴西雷亞爾銀行。桑坦德銀行在巴西的業務規模實現了高速增長,截至2014年年底,桑坦德銀行巴西分行對集團利潤的貢獻比例高達19%,位居海外地區的首位。
中資銀行——紛紛進軍巴西市場。與國際大型銀行紛紛退出巴西市場不同的是,近年來中資銀行加快了對巴西市場的進軍步伐:2009年,中國銀行巴西子行率先成立;2013年9月,中國工商銀行在巴西設立子行,主要從事公司和零售業務;2014年8月,中國建設銀行以7.3億美元收購了巴西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2015年5月,交通銀行以7.2億美元收購BBM銀行80%的股權。
大型銀行退出的原因分析
國際大型銀行選擇退出巴西市場與國內經濟環境惡化、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監管政策日趨嚴格以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有關。
國內經濟惡化
近年來,巴西國內經濟環境不斷惡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GDP增速下滑。2014年一季度,巴西GDP同比增速為2.71%,為階段性最高點。隨后GDP增速連續5個季度出現負增長,2015年二季度,巴西GDP增速降至-2.6%,為5年來最低水平。
失業率提升。伴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巴西國內失業率水平快速攀升。截至2015年二季度,巴西國內的失業率水平達6.67%,較2013年年底(4.7%)提高了1.97個百分點。
通脹壓力凸顯。2014年以來,巴西廣義消費者價格指數(IPCA)快速拉升,2015年二季度,IPCA同比增速高達8.9%,較2013年四季度提高近3個百分點,增速為5年來最高水平。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作為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出口國,巴西經濟對大宗商品價格變動較為敏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造成巴西國內PPI水平處于低位,2015年一季度,PPI同比增速一度跌至0.76%,達到階段性低點,其與高漲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對巴西的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2015年8月,巴西出口額達154.9億美元,較年初下降13個百分點。
杠桿率偏高。隨著經濟增速的趨緩,巴西國內信貸水平已超過經濟增長所能承受的能力,杠桿率水平整體偏高,蘊藏著一定的系統性風險。根據BIS(國際清算銀行)測算,截至2015年二季度,巴西銀行業信貸/GDP缺口為15.7,超過10的警戒線水平,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3。
金融市場大幅動蕩
在經濟環境不斷惡化的同時,巴西金融市場也出現了較大幅度波動。
匯率大幅下跌。作為大宗商品主要出口國,受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的影響,2014年巴西出口總額明顯下降,經常項目逆差達1039.8億美元;與此同時,2014年,巴西外債規模上升至3527億美元;2015年以來,美聯儲不斷上升的加息預期導致巴西國內資本流出的壓力提升,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截至2015年9月,累計貶值幅度達48.1%,相比2014年1月貶值64.1%。
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為防止資本流出、降低通貨膨脹壓力, 2014年以來,巴西央行連續10次提高指標利率(Selic)。Selic由2014年初的10.5%提高到目前的14.25%。利率上浮導致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提高,貸款需求不斷下降,對企業和個人的償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據BIS測算,如果巴西銀行業利率水平提高250個基點,其按揭貸款償債率偏離度將由4.6上升至6.3,超過6的國際警戒線水平。
監管政策變化
高息差環境面臨不確定性。受左翼聯盟政治理念影響的羅塞福總統自2011年上任以來要求大型政府控股銀行向客戶提供低利率貸款。這迫使私營銀行采取“跟隨”策略,巴西銀行業息差不斷收窄。然而,降息政策由于國內通貨膨脹和資本流出壓力的驟升不得不戛然而止,巴西國內又開始了新一輪加息周期。但從中長期來看,利率水平的不確定性將對銀行業未來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資本監管力度加強。巴西銀行業是全球銀行體系中較早實施巴塞爾Ⅲ的國家,較高的資本要求提高了銀行的經營成本,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銀行業務的開展。在經濟環境不斷惡化、盈利水平不斷下滑和資產質量不斷下降的背景下,許多外資銀行選擇退出巴西市場。
市場格局變化
近年來,巴西銀行業的市場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競爭程度日趨激烈,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私營銀行份額明顯下降。2008年以來,受益于大型項目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實施,政府控股銀行的業務擴張態勢明顯。2009年~2014年期間,巴西三大政府銀行的資產、信貸和租賃余額平均增速分別為46.3%和99.3%,高于銀行業40.6%和67.2%的平均水平。與政府控股銀行占有率持續提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2008年~2014年間巴西私營銀行資產規模占比由67.7%下降到51.9%,降幅達15.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私營銀行占比下降8.9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6.5%;外資銀行市場份額降幅達6.9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3.5%(見表1)。
外資銀行集中度提高,競爭激烈。外資銀行在市場份額下降的同時,其市場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首先,桑坦德銀行市場占據半壁江山,截至2014年年底,桑坦德銀行在巴西外資銀行中的資產規模占比已達49.2%;其次,外資銀行競爭格局日趨激烈,前10大外資銀行中多數銀行都選擇了收縮巴西市場的策略。2014年年末匯豐控股、花旗集團、瑞士信貸集團、瑞士銀行在外資市場的占有率分別較2009年下降1.94、1.45、1.03和2.62個百分點,前10大外資銀行的市場集中度占比由2009年的86.2%下降為2014年的84.1%(見表2)。
啟示與政策建議
當前,中資銀行應借鑒全球大型銀行的經驗,合理調整巴西市場的經營策略,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對巴西當地的經濟金融風險采取預案。當前,巴西國內經濟、金融形勢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應采取謹慎的經營策略應對經濟下滑和金融市場波動造成的不利影響:首先,合理調整資產結構,加強對逆周期行業、具有較強風險抵御能力客戶資產的配置力度;其次,借鑒國際大型銀行戰略調整經驗,在巴西市場審慎開展零售和私人理財業務;第三,加強對存量資產的風險管控,預防不良貸款的攀升,必要時應對資產質量開展壓力測試;第四,高度關注巴西雷亞爾匯率走勢,采用多種方案對沖匯率波動造成的風險。
以服務“走出去”企業為主。從國際大型銀行的經驗看,絕大多數銀行都選擇退出或收縮巴西市場業務,特別是零售業務。中資銀行總體上應保持相對謹慎的擴張態勢,特別是對于零售業務,應保持高度警惕。可適當加大在巴西市場的對公業務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強對巴西大型跨國企業的服務力度;二是有選擇性地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資產配置,可持續發展、高科技和環保型的企業可成為下一步重點考慮的客戶;三是服務中巴貿易企業,為中巴貿易企業提供一體化金融服務。
加強與巴西金融機構的合作。巴西與我國同屬于金磚國家,兩國政府具有多方面互助合作基礎,巴西政府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較為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5月19日,我國與巴西簽署了雙邊產能、基建、金融等各領域35項合作文件。中資銀行應充分利用兩國政府合作關系,爭取通過與當地銀行政府控股銀行合作的方式參與到能源、電力、基礎設施、農業、生產制造及電信等行業的相關項目中。
順應當地金融監管政策的變化。中資銀行還應密切關注巴西金融監管政策變動可能造成的影響。在息差政策方面,應做好利率變動預案,防止利率意外波動對盈利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業務結構轉型,加大非利息收入的占比,減少息差下降造成的不利影響;在資本監管方面,可通過拓寬資本籌集渠道,發展投行等輕資產業務,優化資產配置等方法應對高更為嚴格的資本充足率要求。
(作者單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