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浪漫“七夕”更要理性消費
8月將迎來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七夕”。為此,7月31日,山東省青島市工商局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追求浪漫更要理性消費。
面對促銷,理性消費。消費者要理性參與“打折、贈送、抽獎、積分返利”等宣傳方式的促銷活動,不要一味追求價格折扣,避免受到促銷誤導,沖動購物,做出超出消費能力和實際消費需要的購買行為。
訂單清楚,保存證據。通過網上、電話訂購鮮花,對于鮮花品種、數量、送貨時間及地點、包裝紙等輔料用量、價格等,定要約定清楚,且保留有效證據,如網上訂單、短信回執等,旦出現糾紛可以做到有據可循。
謹慎選擇,用心了解。團購情侶套餐及其他娛樂項目時,首先要選擇口碑好、正規的團購網站:其次定要仔細閱讀團購頁面相關細節說明,特別是對于團購券使用時限、限用人數等限制:最后對于尚未使用的團購券,要提前復核當前的可用日期和預約時間等使用規則,以免出現分歧引起糾紛。
理性消費,注重環保。隨著節日臨近,節日禮品等價格水漲船高,消費者應理性消費,環保消費:只要有心,浪漫無需高價,避免制造浪漫同時也制造浪費。
警示:隨意掃二維碼當心病毒吸手機
如今,店鋪里、大街上、網絡中到處都充斥著二維碼的身影,二維碼不僅能掃來方便,還能掃出優惠。但許多人還沒意識到,看似簡單的二維碼也存在安全風險。近日,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警示,隨意掃描二維碼,當心病毒吃手機費。前段時間,南京市溧水區的謝小姐在家店鋪內看見則團購雪花秀化妝品的廣告,廣告注明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參加7折團購。她立即用手機掃描了二維碼,但掃描該二維碼后僅過了幾秒鐘,她的手機就死機了。重新開機后,謝小姐收到了運營商發出的話費余額不足的提示短信。她查詢才知道,自己的話費被無故扣除了100元。事后,謝小姐經過上網搜索和查詢相關報道得知,自己話費被無故扣除是由于她掃的二維碼含有手機病毒所致。
溧水區消協提醒,消費者最好在掃描二維碼之前,在手機上安裝二維碼檢測工具,該工具會自動檢測二維碼中是否包含惡意網站、手機木馬或惡意軟件的下載鏈接等安全威脅。同時,要養成良好的二維碼使用習慣,不能盲目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手機二維碼在線購物、支付更要謹慎,要看清網站域名,不要輕易點擊反復自動彈出的小窗口頁面。此外,還要保護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如果用手機和銀行卡綁定,不要在銀行卡內儲存大數額的資金,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解讀新《廣告法》之七:公益廣告提升“正能量”
現行《廣告法》僅規范商業廣告而沒有涉及公益廣告。但在現階段,與商業廣告相比,我國公益廣告的管理及激勵措施不健全,公益廣告質量及制作水平不高,廣告主與廣告媒體發布公益廣告的意識亟待提升,這些突出問題制約了公益廣告的進步發展。為此,新《廣告法》規定國家鼓勵、支持開展公益廣告宣傳活動,同時也將大眾傳播媒介發布公益廣告納入法定義務。
設綱領性條款
新《廣告法》中多次提到公益廣告,第七十四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支持開展公益廣告宣傳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風尚。這關于公益廣告的綱領性條款受到了不少法律人士的關注。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雙舟指出,公益廣告是指政府、社團、媒體、企業及廣告公司等主體單獨或者合作實施的,為促進社會公益,提高全民素質,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的非營利性的廣告活動。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公益廣告已經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但是無論發展程度、運行機制還是制度規范都與公益廣告發達國家相去甚遠。從現存公益廣告法律制度來看,僅有相關部門聯合發布的幾個規范性文件和個別地方政府頒布的地方政府規章在履行監管依據的職責,不管效力層級還是規范內容都有待提升和完善。“現行《廣告法》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商業廣告活動,這次修訂時,呼吁將公益廣告納入調整范圍的呼聲很高。新《廣告法》最后在‘附則中專門對公益廣告作出規定,表明了國家‘鼓勵、支持開展公益廣告宣傳活動的態度。”劉雙舟說。
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律師尹朝德對記者表示,盡管上述條款屬于綱領性條款,但新法中同時明確規定授權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管理辦法,這將對公益廣告的發展起到很好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納入法定義務
公益廣告以公共利益為基點,針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借助廣告的形式提請公眾進行正確的價值抉擇,促成道德追求和社會氛圍的提高和改善,以其特殊的方式發揮著傳播、教育和導向的社會功能。近年來,大眾傳媒在公益廣告傳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媒體發布的公益廣告因為變相植入商業廣告受到了不少質疑。
新《廣告法》規定,大眾傳播媒介有義務發布公益廣告。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出版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版面、時段、時長發布公益廣告。公益廣告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劉雙舟指出,此次《廣告法》修訂,將發布公益廣告明確規定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項法定義務是個亮點。考慮到公益廣告行為規范與商業廣告行為規范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遼寧:現場制售酸奶須持許可證
時下,現制現賣酸奶、雙皮奶等生鮮乳飲品廣受歡迎,然而對于這種乳飲品是否安全消費者往往無法判斷。4月16日,記者從遼寧省食藥監局了解到,遼寧將嚴格監管生鮮乳飲品銷售,經營者必須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才能銷售生鮮乳飲品。
遼寧省食藥監局將嚴格管理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許可。規定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的經營者必須具備穩定、可靠的奶源,配備凈乳、殺菌、發酵、冷藏等必要的設備,依法取得許可類別為“飲品店”的《餐飲服務許可證》,經營的產品品種僅限于巴氏殺菌乳和發酵乳,否則律不予以頒發《餐飲服務許可證》。這對于喜歡喝生鮮乳飲品的消費者來說多了道食品安全保障。
遼寧省食藥監局將對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從業人員健康體檢、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加大檢查力度,嚴格控制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經營單位加工操作過程,要求產品當天加工當天銷售。《廣告法》并沒有直接對公益廣告作出具體管理規定,而是授權由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制定專門的公益廣告管理辦法來予以規范。
提升“正能量”
自1986年貴州電視臺制作播出第一個公益廣告《節約用水》起,我國公益廣告已經有了近30的歷史,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2003年起,國家出臺規定,大眾媒體公益廣告量不得低于商業廣告量的3%,對公益廣告在“量”上作了硬性要求。而相比發達國家成熟的公益廣告發展模式,我國公益廣告發展仍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一些法律規定不能發布廣告的主體利用公益廣告的形式來進行自我宣傳,一些企業發布的公益廣告內容有違反公序良俗或者誤導消費者等現象,近年來屢屢受到社會的廣泛質疑。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表示,公益廣告活動作為
種新的廣告類別,對倡導社會文明風尚,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環境有重要作用。現階段,我國公益廣告發展較為迅速,創意和制作水平明顯提高,但公益廣告的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制度性障礙:一是實踐中大量存在披著公益廣告外衣的商業性廣告,甚至一些打著公益幌子的虛假廣告也頻頻出現,使得公益廣告的公益性大打折扣:二是發布公益廣告缺乏政策鼓勵和國家強制性規定,缺少保障公益廣告發展的長效機制。
朱巍指出,把公益廣告納入《廣告法》調整范圍,既是進步提升公益廣告“正能量”的有力舉措,也是保障其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