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堿
【摘 要】文言文是古人留給我們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形成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但是,由于文言文離我們年代久遠,語言思維習慣有了巨大改變,加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認識不足,學習就會失去興趣。
【關鍵詞】文言文;興趣;方法
一、營造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良好氛圍
1.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的職業是語言傳遞為中介的職業,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素質,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精煉的語言可以節約學生很多時間。”這表明,教師的語言功底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語言修養。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多讀書、多背書、多去體驗生活。把詩一般的語言帶入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如同與古人面對面的交流,輕松地應對文言文。
2.轉變教師觀念
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或者說是互動的過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歸還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的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自主探究,讓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學會學習,自主學習。
高考的文言文選文全部來自課外,導致很多教師陷入只講習題,不講課文的誤區中,甚至把語文課當成數學課來講,答題方法、技巧、公式充斥整個課堂,這樣教學方式下的學生對答題步驟、技巧爛熟于心,但做題仍然感到力不從心。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雖然高考選文來自課外,但知識點全在課內。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對答題得心應手。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地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被動的跟在教師后面,既不情愿,也沒有積極性。
3.加強文言文朗讀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值,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教師通過朗讀,對藝術進行再創造,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把文中神情理趣先聲奪人地這染給學生,同時通過學生朗讀,讓他們感受品味作者的語言,激發美感而引發對本文的學習興趣。例如課文《蘭亭集序》,寫人們集會的活動只用了幾句話,“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教師用輕緩行情的語調讀出,再通過學生默默的體會,教師不必過多的解釋,學生自然可以看出文字中體現的傳統知識分子所追求的雅而不俗、素而不艷的樂境。教師優美、準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更容易感染學生,使學生自然融入文中的情境,貼近作者的感情。
二、提高高中生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
(1)前后勾連、系統歸納
具體做法是,以一篇課文為基礎,進行前后勾連,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課文進行回憶,總結出實用的規律。如講解必修三《寡人之于國也》中“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中的“勝”,可以聯系在必修一《鴻門宴》中學過的“刑人如恐不勝”,“沛公不勝杯構”,必修二《游褒禪山記》中學過“何可勝道也哉”,“勝”可以解釋成“盡、完全”、“禁得住”,再聯系課文前后的語境,學生自然推測出“谷不可勝食也”的“勝”是“完全、盡”的意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又有利于對以前的知識進行再次記憶,起到強化積累的作用。
(2)關注古今異同
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既關系密切,又各具特色,今人學習古代漢語的總目標就是在二者之間“求同存異”。具體到文言詞語積累的問題上來,我們也要在文言詞語與現代漢語詞語之間“求同存異”,做法就是結合語境,將表達相同或相近意義的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進行對照,從而更直觀地地把握二者的共性,更準確地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更清楚地了解文言詞語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課文中出現的古今異義詞進行歸納,
(3)小組合作學習
討論是學習的好方法,應當經常指導學生就文言詞語的學習展開相關討論。文言詞語往往一詞多義且用法靈活,學生間的充分討論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辨明疑點,更多地增加新知。
2.引導學生知人論世
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地走入課文,和作者心靈相通。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和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的過程。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每位作者的文學創作都是一種情感的寄托與思想的表達,因此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字詞的理解上,而是要從作品及其作者的時代背景來學習文學作品,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知人論世”。惟有如此,才能學好文言文。
3.用當代視野關照文言文
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慢慢得地對文章更加熟悉,文言文的文字也變得朗朗上口。如此一來,學生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對文言文文字的親近感,逐漸地學會用當代視角來理解文言文,從而去掉學生對文言文的生疏感。例如在進行《游褒禪山記》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將課文中關于“志、物、力”的論述對學生具體得講述,學生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其自身的學習狀況,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三、教學中課內外結合,逐步向課外延伸
教師要知道學生在“大語文”框架下學好文言文,帶領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習文言文。比如可以組織古詩文朗誦會、文言知識競賽等活動。而對于諸如《鴻門宴》這種情節性畫面感極強的文言文課文,教師不妨指導學生進行話劇表演。一篇文章經過學生自己自編自導自演,便能印象深刻,更能在這過程中對古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片段進行還原。學生對文言文學習就不再感到枯燥。
四、總結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一直是教育界探討的主要話題之一。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不能靠教師一朝一夕的突擊指揮,而是要經過足夠時間的規范嚴格訓練。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用詩一般的語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多讀、會讀,多積累、會積累,體驗文言文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合理利用課外資源,豐富學生自身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自己用心感受,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文言文的教學肩負著文化傳承和高考奪分的雙重任務,可謂任重而道遠,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每個人都有必要出色地完成這一使命。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