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寫健康明朗的中國詩

2015-11-22 22:10:09臺客王覓
文藝論壇 2015年12期

○臺客王覓

采訪時間:2015年1月15日

采訪地點:臺客臺北家中

臺客簡介:

本名廖振卿,1951年生,臺灣省新北市人。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現為《葡萄園》詩刊主編,中國詩歌藝術學會常務理事。自大學時期即開始寫詩,迄今已近四十年。目前已在兩岸三地出版有詩集《生命樹》《鄉下風光》《故鄉之歌》《與石有約》《星的堅持》《臺客短詩選》《續行的腳印》等十一部。詩論集《詩海微瀾》一部,散文集《童年舊憶》《生活隨筆》二部。主編《百年震撼》(臺灣九二一大地震詩選集)、《不惑之歌》(葡萄園詩刊四十周年詩選)、《半世紀之歌》(葡萄園詩刊五十周年詩選)、《詩藝拾穗》《詩藝浩瀚》《詩藝天地》(中國詩歌藝術學會會員詩選集)、《三月采風》(三月詩會二十周年詩選集)共七部。

王覓:臺客老師,感謝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訪。請談談您的人生經歷,有哪些重要事件影響了您的創作?

臺客:我從小學起就對文學感興趣,可能是受到三哥的影響,三哥大我12歲,在我讀小學時,他已經讀高中,他經常買些文學期刊,并喜歡剪報副刊文章,我很好奇,就讀他的剪輯下來的文章,似懂非懂地閱讀,久了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在中學時也受到喜歡文學的同學的影響,大量閱讀一些中國通俗歷代俠義小說,各種中外童話書以及各種文學雜志,記得當時喜歡看的雜志有《文壇》《皇冠》等。那些雜志上有散文、小說和詩,但我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只看散文及小說,從來不讀新詩。那時候對新詩沒有興趣,看也看不太懂,也不知道它在寫什么。

王覓:您是如何將對小說、散文的興趣,轉移到詩歌方面去的?

臺客:我大學考上臺南的成功大學外文系,外文系主要是讀英美的文學,包含了很多英美詩人的英語詩,他們的詩讓我能夠感動。大學一年級時對詩產生興趣,大二起開始嘗試創作新詩,一兩年寫了幾十首不成熟幼稚的作品,當然不敢向外投稿,只是孤芳自賞。但是寫多了,對詩有興趣,也會主動去看市面上的詩刊、詩集,所以越寫越有進步。我在大學三、四年級時,才對自己的新詩有些信心,開始向學校外面的刊物投稿。

王覓:是否是因為中國新詩和外國新詩在質量上有一定的差距,讓您對國內的新詩不感興趣,讀到外國詩后,才產生了興趣。

臺客:對,開始對國內的詩歌確實也不太了解,進入大學讀外國詩后,才發現詩與自己有關系,自己居然喜歡,所以就開始找國內的新詩讀。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自己寫好詩,想把詩寫得更好。就閱讀了很多臺灣早期詩人的作品,如楊喚、歸人、覃子豪、紀弦、洛夫、痖弦、葉維廉等人的詩作,當時囫圇吞棗,有詩就讀。他們對我都有一定的影響。

王覓:請談談您接受的詩歌教育的經歷?除了在外語系受到教育外,是否還接受了其他的新詩教育?

臺客:詩歌教育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寫詩有天才說與后天努力說。天才的詩人百不得一,年紀輕輕,人生經驗也有限,但靠著熱情與對事物的敏感,往往也能寫出一些好詩,故雖得年不長,但其作品也能受到世人肯定并傳之后世,諸如外國的雪萊、拜倫,中國的顧城、海子等。后天努力說則有賴詩人在生活的歲月中,努力學習、吸收、感悟,從而創作出一首首好詩,絕大部分留名于文學史的詩人都是屬于后者。我除了在外文系,讀到外國老師教的英美新詩以外,還接受了國內詩人的影響。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在大二的時候,參加了淡江大學主辦的“文藝營”,有小說組、散文組和詩歌組,詩歌組帶隊老師就是著名詩人洛夫先生。雖然只有一兩個星期的新詩教育,但是對我的成長很有幫助。第二次是在大學畢業后,我在鳳山當兵,由于上下班得以經常前往高雄文藝學院舉辦的“文藝創作班”,創作班的老師是知名詩人朱現冬先生。經他的引薦得以認識一些臺灣南部的詩人,經常互動,詩的創作能力也十分旺盛,經常在當時的軍中報刊《軍人戰士報》的專欄“詩隊伍”上發表詩作。這個刊物由詩人羊令野任主編,后改名為《青年日報》。還在《笠》詩刊、《葡萄園》詩刊、《秋水》詩刊等詩刊發表過作品。在大學和在軍隊時期我寫詩是很狂熱的,但是后來因為生計原因,有十多年沒有寫,直到工作和經濟比較穩定后,才又開始寫詩。在寫詩前主要是寫散文,與詩壇也脫離十多年了。但是突然有一天在桌子前寫出了一首詩,當時我很激動,從那次以后,又到臺北書店去找以前熟悉的詩刊,如《創世紀》詩刊、《秋水》詩刊和《葡萄園》詩刊。就買了幾本回來,認真讀,又開始寫詩了。但是一個人寫作很孤單,想參加一個詩歌組織,找一些同仁。我覺得自己的詩風與葡萄園詩社比較接近,所以就參加了這個詩社,由于地域距離,前幾年我很少參加詩社活動,三五年后才成為葡萄園詩社的骨干。

王覓:大陸也有這樣的詩人,由于生活原因多年不寫詩,十多年后才重新寫詩,所以被稱為“歸來的詩人”。您12年后歸來,前后創作的風格有何差異?大陸詩評家古遠清教授曾以《“明朗、健康、中國”的創作路線之實踐——讀臺客<故鄉之歌>》為題評價您的詩:“這次集中讀了他的新著《故鄉之歌》(葡萄園詩社1994年8月版),給我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實行的是道地的葡萄園詩社所倡導的‘明朗、健康、中國’的路線。在晦澀詩風盛行的臺灣詩壇,不惟西方馬首是瞻,和虛無詩風告別,和玩弄扭斷文法脖子的游戲挑戰,這需要多大的藝術勇氣!在有些人看來,明朗詩‘淺薄’,一覽無余。可臺客并不這么認為。他在《后記》中說:‘我仍然秉持一貫的理念,我喜歡明朗而又略帶含蓄的詩,不喜歡過度的晦澀的詩。’他過去出版的詩集《生命樹》《鄉下風光》以及這次出版的《故鄉之歌》,正是這種主張的實踐。”

臺客:因為大學上的是外文系,接觸的詩最早是西方詩歌,所以12年前我受西方的詩歌,尤其是現代詩歌的影響較大。但是那時候我也不極端學習西方。12年后重新寫作后,我接受了葡萄園詩社的“明朗”“健康”“中國”的主張。“明朗”就是要讀者讀得懂,“健康”就是不寫不良情緒和情感,“中國”就是堅持自己是中國人,要繼承中國詩歌的傳統。古詩是有注解的,新詩卻沒有注解,由于讀者閱讀時沒有線索,所以我的詩有時候是有注釋的。

王覓:民間詩歌的口語化寫作,對您的明朗詩風是否有影響?

臺客:有,因為我一向重視詩要寫得讓人讀得懂,確實借鑒了民間詩歌通俗易懂的風格。

王覓:您是否受到了臺灣本土的民間詩歌的影響?

臺客:沒有,臺灣本土的民間詩歌,尤其是少數民族詩歌不很豐富,我接觸也非常少。

王覓:目前采用現代漢語寫的這種抒情文體主要有三種稱謂:新詩、現代詩和現代漢詩,您認為那種稱謂更合理?您認為現代詩和新詩有區別嗎?現代詩或者現代漢詩的“現代”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可以給現代漢詩下這樣的定義嗎?“用現代漢語和現代詩體抒寫現代情感及現代生活,具有現代意識和現代精神的語言藝術。”

臺客:古代人寫的詩是舊詩、古詩,現代人寫的詩當然稱為現代詩,又稱新詩,要用“現代漢詩”稱之也可以,我比較不關心這些稱謂問題,我只關心如何寫得更好,意象用得更貼近。

王覓:新詩這個術語是五四時期出現的,已經有了近百年。現代詩被用來特指具有現代意識的詩,尤其是運用現代詩的手法寫的詩,用這個名稱可以強化這種現代意識嗎?

臺客:我不太關心這個話題,現代人寫作自然就有現代意識。

王覓:您如何理解新詩的文體及詩體建設,目前主要有三種觀點:新詩應該是格律詩,新詩應該是自由詩,新詩應該建立相對定型的詩體。您贊成哪種觀點?如果都不贊成,請談出您的詩體建設意見。

臺客:我較認同新詩應該建立“相對定型的詩體”。我自己寫的詩在詩行字數的多寡,節與節間的行數一定相同或對稱,在用韻方面,不管是內韻還是外韻,在不以辭害意上也多加斟酌。除了意象以外,文字的形式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對詩人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兼顧。如詩行和詩節的參差不齊,如一個詩三行,一個詩節十行,在視覺上不好看。有些年輕詩人認為形式是自創的,可以胡亂寫,這是不對的,新詩也需要向古詩學習,重視形式。我在《葡萄園》2014年冬季號發表的《詩的內容、形式及其它——創作經驗談》的一段話代表了我的觀點:“一首詩的成功除了內容外,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古體詩在形式上有嚴格的限制,至于新詩則雖已有百年歷史,但因講求自由,始終莫衷一是。太過自由等于一盤散沙。筆者較傾向適度的限制,諸如行與行間字數的多寡不宜反差太大,段與段間的行數最好統一。至于用韻方面則在不以辭害意上也要多加斟酌。如此,一首詩既有豐富的內容,也有美好的形式,方才稱得上是一首好詩。”

王覓:您寫過聞一多主張的那種強調“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的新格律詩嗎?

臺客:聞一多主張的新格律詩太呆板,我贊成他主張的排列美,但是對音樂美不能太強調,尤其不能過分押韻,會以辭害意。

王覓:近年新詩創作中出現了大量的“敘述”,甚至有詩人提出拒絕“抒情”,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您在新詩創作中采用敘述嗎?

臺客:詩歌主要是以情感為主,不是以事情和思想為主,所以新詩不能過分強調敘事。敘述手法主要用來寫長的詩,如史詩或者敘事詩。一首短詩當然應以抒情、意象為主。

王覓:近50年來,臺灣《葡萄園》詩刊一直堅持“健康、明朗、中國”的辦刊風格,作為現任的主編,請您具體解釋這三個詞。如果過分強調“健康”,是否會在詩的“寫什么”上對詩人有限制,英語現代詩人奧登曾說“詩是純潔的也是淫蕩的”,對健康的強調是否如古代漢詩強調“思無邪”,過分重視詩寫倫理道理情感,如強調詩的“教化”功能。過分強調“明朗”,是否會讓詩失去含蓄或者朦朧美?過分強調“中國”是否會影響詩人對外國現代詩?特別是西方現代詩的“橫的移植”,是否導致中國現代詩不能與外國現代詩同步發展?

臺客:“健康、明朗、中國”是在1962年《葡萄園》詩刊創刊后,當時創辦人之一及主編文曉村提出的主張,三個主張應是一體的,不能分開來看。當時文先生提出這個主張是因感于當時有些詩刊詩人寫詩,尤其是《創世紀》詩刊的詩人,受到西方的影響,寫的詩一般人都看不懂,寫出的詩太晦澀,甚至虛無,令讀者無法接受。所以文曉村他們剛好參加了一個文學結業班,大概有十幾個人,就創辦了葡萄園詩社。

王覓:過分強調明朗,會不會讓失去含蓄美?

臺客:不會,這個問題葡萄園詩社討論過很多次。明朗還是需要意象的,它與晦澀只是一線之隔。明朗不是白開水,晦澀也不是漿糊。有的詩用了很多典故,卻沒有任何解釋,讓讀者無法閱讀,如果用些解釋,就可以讓詩明朗起來,讓讀者讀得懂。

王覓:臺灣《葡萄園》詩刊發表了大量大陸詩人的作品,已經由臺灣詩刊變成了兩岸四地詩刊,為四地的詩歌交流做出了貢獻。還為大陸詩人出現了地區專號,如2009年冬季號,總第184期,刊發了《深圳詩人詩歌專號》,為重慶江津詩人出過專號。您也經常到大陸與詩人交流。請您談談您對大陸新詩及詩歌界的印象。您能總結一下您與大陸詩人交流的歷史嗎?有什么經驗與教訓?還需要怎樣的改進?

臺客:我在主編《葡萄園》詩刊的20年間,每年至少2到3次前往大陸參加各種會議,或組團參觀訪問交流,得以認識很多大陸各省的詩人,若認為有必要,我就會為他們制作專輯介紹。20年中至少制作過十多個專輯,這只是兩岸交流的一種方式,其實這種交流方式,早在文曉村先生當主編時期就已進行了。我去江津與當地詩人交流后,他們很熱情,也希望在臺灣發表詩作,他們詩作的質量也較好,所以交流活動結束后,我就回來為他們做了一個專輯。和大陸詩人交流經驗一向十分愉快,但是因為兩岸政治制度及生活方式不同,也曾發生過一次不愉快的經歷。在一次新詩學術會議上,我朗誦了一首詩,主辦方認為不合適。這種經歷無所謂對錯,所以即使產生了一點誤會,也很快就能溝通。

王覓:我這次在臺灣作為研究生交換生,在臺灣生活了幾個月,發現臺灣詩人的公眾形象較好,如我的臺灣同學都認為詩人這個詞是褒義的,而在大陸詩人的公眾形象較差。您在兩岸的詩歌交流活動中,發現兩岸詩人有差異嗎?請談談您的直觀感受。

臺客:臺灣詩人寫詩純粹是自己的喜歡,所以在臺灣寫詩一般都是自己組團體,自己出錢出力出詩集或出詩刊。大陸很多詩刊都是國家來支助的,所以大陸的詩人寫詩要考慮的東西就比較多,不像臺灣的詩人寫詩沒有什么顧慮。但是大陸的詩人寫作越來越自由了,大陸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了,所以兩岸的詩歌交流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方便。

王覓:文曉村先生長期擔任《葡萄園》詩刊社長,為新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也寫了大量優秀詩作,如《文房四寶》中的《筆》,全詩如下:“劍不能及的地方/我受命出征/與詩人畫家終身為友/偶爾也會/變成情人的舌頭/墨/為閨中畫眉/為大千渲染長卷/讓仁人烈士留名千古/生命走到末端便/飄然為一縷云煙。”您與他長期在一起,請您談談他的詩歌觀念和辦詩刊及詩社的觀念嗎?

臺客:文曉村先生的詩當然和他的主張“健康、明朗、中國”一致,他的詩偏重明朗中有意象,他們當年創辦《葡萄園》詩刊,是因為剛由大陸來臺,離鄉背井,內心空虛,寂寞悲哀,無處宣泄,另外對文學尤其是新詩的熱愛,以及對當時新詩風氣的晦澀成風的一種反動,因而創辦了《葡萄園》詩刊,從1953年到現在已超過半個世紀了。

王覓:您認為寫詩有“治療心理精神疾病”的作用嗎?您寫詩是在難受的時候還是高興的時候?如何理解詩的情感宣泄功能?但是也有人主張寫詩會對人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如顧城、海子的自殺。

臺客:顧城、海子的自殺行為是很極端的。我寫詩如今超過30年,出版了十一部詩集,如今寫詩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碰到外來的撞擊,不以詩來表達內心會不安難過。最近“三月詩會”出了一個題目:《詩》。我以《寫詩多年》為題寫了一首詩,其中一段是這樣的:“寫詩多年/到底是我在寫詩/還是詩在寫我/我不知道。”確實是這樣,我也偏愛旅行詩,最近兩年多我退休了,時間較多,四處旅行,就寫了不少這類詩。您去外面旅游,見到很多風景和不同的人,會讓自己的很多思想得到撞擊。旅游期間,我會在當天晚上把白天發生的有意義、有意

思的事情用詩寫下來。

王覓:近年大陸口語詩流行,一些詩人甚至提出了拒絕意象,意象派詩人龐德認為:“一個人與其在一生中寫浩瀚的著作,還不如在一生中呈現一個意象。”您如何理解意象在新詩中的作用?

臺客:新詩的意象是不可少的,詩與散文的區別就是在于詩有意象、意境,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最多的感情,詩當然要有意象,而且這個意象又要表達得貼切,讓人有充分聯想與理解的線索,否則這個詩就淪為謎語,淪為晦澀,虛無難解。甚至可以說沒有意象就沒有詩。新詩創作必須注重內容的“表現”。如何表現呢,有賴各種諸如明喻、暗喻、象征等創作手法的應用,以營造詩中的意象與意境。意象與意境營造得當,則這首詩令人閱后“有感”,則是成功之作,反之則是失敗之作。

王覓:您如何看待大陸泛起的口語詩的浪潮?

臺客:那可能只是一種宣傳,也是一種風潮,很快就會過去。

王覓:近年方言入詩作為潮流,臺灣甚至出現了“臺語詩”,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臺客:在臺灣,尤其是南部一些詩人比較堅持用“臺語”寫詩。我的詩作中,早期也曾將一些“臺語”入詩,如國語“母親”,“臺語”要用“阮老母”,老母至少還有一個母親的“母”,讀者也可以大致知道你講的是母親。“轎車”,“臺語”要用“黑頭車”,至少讀者知道它是指一臺車。這些用法都是有脈絡可循的。所以我早期寫詩,只是少部分語言用“臺語”表達。有時候詩人在創作的時候,尤其是寫鄉土的東西的時候,如果用方言來表達,感覺會比較貼切。有時甚至覺得寫這首詩非得用這樣的表達才能貼近鄉土,才能顯得親切。我覺得這完全是一種寫作的需要。這和全部用“臺語”入詩,對“臺語”不懂的人或對“臺語”懂的人都無法順利閱讀是不同的,對于那些一意全用“臺語”創作的所謂“臺灣詩人”,如《笠》詩刊的一些詩人,堅持用“臺語”寫詩,甚至用羅馬字母寫詩,我想他們或有必要,我也不作評論。

王覓:您長期擔任臺灣重要刊物《葡萄園》的主編,您能談談臺灣詩歌的近況嗎?您如何評價臺灣的詩刊?《創世紀》詩刊已辦了60年,《葡萄園》詩刊辦了53年,這些民間的同仁詩刊為什么能維持如此之長久?

臺客:2012年11月9日我參加重慶西南大學主辦的“第四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提交了一篇論文,題目就是《臺灣詩壇近況》。我在文中簡要總結出臺灣有“五大一小”重要詩刊。臺灣詩壇一直有民間辦詩刊的傳統。1951年11月由紀弦、葛賢寧、鐘鼎文三人共同創辦《新詩周刊》,開啟了臺灣蓬勃的新詩運動以來,民間詩刊一直存在,主要有《創世紀》詩刊、《葡萄園》詩刊、《笠》詩刊、《秋水》詩刊、《大海洋》詩刊和《乾坤》詩刊。《創世紀》詩刊1954年創辦,它曾因種種現實或經濟上的原因而暫時停下腳步,到今年已整整60年。該刊的創辦人是洛夫、痖弦、張默三人,其中以張默對該刊貢獻最多。《葡萄園》詩刊1962年創辦,該刊不曾停刊,期間少數幾期因各種原因而兩期合刊。該刊的最主要創辦人文曉村與王在軍,皆已仙逝多年。葡萄園詩刊當年之所以創刊,有兩大原因。其一、當年退居來臺一些軍中熱愛新詩有家歸不得的人士,有一抒發的管道。其二、不滿于臺灣詩壇當時充滿晦澀、虛無的詩風,故《葡萄園》詩刊創刊半世紀以來的宗旨,一向高舉“健康、明朗、中國”這三面大旗。《笠》詩刊創刊于1964年,是臺灣目前出刊最多期的詩刊。《秋水》詩刊創刊于1974年,當年主要由一位由大陸來臺的軍中士官長古丁所創。創刊不久古丁即因車禍仙逝,其女弟子涂靜怡接起棒子,且一接就是幾十年。直到2014年160期后停刊。涂靜怡主編秋水,一向提倡“唯美”的詩風。她在回憶《秋水》詩刊創刊四十年的風風雨雨文章中說認為《秋水》詩刊在臺灣的詩壇締造三個“唯一”:一、始終以25開橫排的版面長期達四十年的詩刊;二、唯一擁有詩人的家——“詩屋”的詩刊;三、由女性主編卻從不脫期長達四十年的詩刊。《大海洋》詩刊創刊于1975年,主要負責人是朱生恕先生。他長居臺灣南部的左營,曾為海軍高級軍官,當年因熱愛海洋故而結合一批相同愛好人員士而創立此刊。該刊一向提倡以下四大海洋功能:一、多彩的人生,情感的海洋;二、內在的視聽,思想的海洋;三、靈智的覺醒,禪理的海洋;四、真實的水性,體驗的海洋。《乾坤》詩刊是1997年由詩人藍云創辦,該刊和上述五大詩刊較不同的是,主張新舊詩互重,故該刊每期有四分之一版面刊登古體詩。乾坤詩刊近些年在總編輯林煥彰的積極努力之下,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分別于成立五周年及十五周年各出版一本詩選集。由于主編紫鵑是年輕女性,故對女詩人之集體展出十分重視。臺灣詩壇目前除了上述五大一小詩刊尚在持續出刊外,也還有很多詩刊的存在,如吹鼓吹詩論壇、紫丁香詩刊等。

王覓:您寫詩三十多年,又編詩二十多年,接觸了各種詩人,您有什么創作經驗與年輕詩人分享的嗎?尤其是對剛剛從事新詩創作的青少年有哪些建議?

臺客:詩的創作講求靈感,但靈感從何而來?旅行無疑是尋求靈感最佳的方式,因為旅行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全新的環境刺激詩人的視野與思維,容易讓其產生創作的沖動。此外,閱讀也是尋求靈感一個方式。讀書多了,視野自然開闊,下筆自然有神。寫詩是一條寂寞的道路。很多人年輕時滿腔熱情,對詩情有獨鐘,但過了一定年紀后就因種種原因再也不“詩”了,甚至連讀也懶得讀。能夠堅持到底,從年輕寫到年老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這條“寂寞”的道路上行走,最好能“結伴同行”,才能走得更長更遠。加入詩社、參加各種詩會活動,無疑是延長詩的生命最好的方式。青少年趙紅對詩有興趣,剛開始要多讀一點其他詩人的作品,尤其是一些成名詩人的好的作品。除了讀現代詩外,也要多讀一些我們古人的好詩作,還要大量閱讀其他文體的文學作品。除了讀書以外,我覺得要到處去旅行、觀察,才能夠讓自己的題材更為廣泛。至于寫作的技巧方面,就是要自己不斷地去琢磨,你要經常寫,寫得越多,就能夠知道自己要怎么寫,用什么技巧方面來寫,來表達,把詩寫得更完美。有時候寫出自己認為滿意的詩,會感覺非常有成就感。

*本文系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重點項目“中國臺灣新詩生態調查及文體研究”(項目編號:CYS14080)的階段性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网址在线| 国产导航在线|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va在线观看|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日韩免费成人| 色噜噜久久| 天天摸夜夜操| 少妇精品在线|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狠狠色丁香婷婷|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亚洲毛片在线看|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色综合网址|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99成人在线观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欧美精品导航| 亚洲二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播五月综合|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国产网站免费看|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产在线欧美|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 91精品国产一区|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日本www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国产99re|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色婷婷在线播放|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