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張伯卉
摘要:2010年4月,沈陽市開展的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通過面向大眾的專業藝術培訓和覆蓋城鄉的藝術服務,讓高雅藝術走出校園,貼近社會生活,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同時讓在校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
關鍵詞:藝術惠民 ?民族傳統音樂 愛國情懷 ?大學生創業
沈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包括“百萬市民藝術培訓”和“百萬市民藝術共享”兩大工程,得到廣大沈陽市民的喜愛與支持。開展幾年來,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始終積極響應沈陽市委的這一號召,積極開展藝術惠民活動。五年來,已有數萬名市民參與了培訓活動,幫助喜愛音樂的愛好者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與此同時,藝術惠民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提升了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幾年來,藝術惠民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扎實專業基礎,提高音樂素養
自2010年藝術惠民活動開展以來,沈陽師范大學民族器樂培訓主要包括二胡、揚琴、竹笛、中阮、古箏等樂器,組成多個培訓課堂,專人擔任指導老師進行培訓,同時組建市民民樂團,定期排練。
在民族器樂培訓活動開展過程中,擔任器樂培訓的指導老師大多是在校的大學生。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在系的統一安排下,有計劃地進行指導。1.在教學方面,根據市民不同程度、不同年齡段等特點組成班級,指導老師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加以改造、融合,博取眾長,創立出全新的適合老年人學習的教學方法。2.面對不同專業類別,指導老師積極與市民交流研討,充分調動市民的參與度,解決了許多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3.在匯報演出方面,指導老師給經驗不足的市民傳授自己的舞臺經驗,以及心里素質如何調整等問題,使市民心中有底,輕松上陣,而指導老師還負責節目安排、出場順序、現場燈光音響等,從各方面保證演出順利進行。
惠民活動開展的過程也是學生鍛煉自身能力的過程。由于多數市民專業基礎較薄弱,學生的教學內容大都是基礎理論層面,這也對鞏固提高學生的基礎技能起到一定作用。通過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檢驗學生自身學習成果,幫助他們穩固專業基礎,提高音樂素養,拓展知識視野,培養創新能力。總體來說,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為民族器樂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自我,提升創新實踐能力的平臺。
二、增強服務意識 用心回饋社會
藝術惠民活動,大學生參與培訓,有機會接觸社會,使大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社會服務意識,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為藝術惠民工作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廣大市民的熱情參更是對藝術惠民工作的認可與鼓勵。
根據培訓計劃,學院每學期期末都舉行的藝術惠民匯報展演,每當這時,都會吸引許多民族音樂愛好者的觀看,有的市民還把家人也帶來,一同共享藝術惠民帶來的快樂。在參與演出市民當中,多數是中老年人或退休在家的老職工,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惠民活動的開展,給他們的業余生活增加了新的活力,不僅幫助他們掌握演奏樂器的本領,了解民族音樂,并且使他們也有機會登上舞臺,真正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成,大大豐富了他們的老年生活。同時,大學生參加藝術惠民活動,有機會貼近社會,了解社會,從而深刻體會到服務社會的意義所在,增強社會責任感。大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服務于社會,匯報社會,真正做到藝術為人民所有、為人民所用。“雙百萬”藝術惠民活動,使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雙百萬”藝術惠民工程使百萬市民享受得到了實惠,改善了百姓的生活質量,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2010年開展的藝術惠民至今,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民族器樂培訓涵蓋了揚琴、竹笛、二胡、古箏多種民族樂器,同時成立了市民民樂團。5年來,共培訓市民5萬多人次,開展大、小型成果匯報20多次。多人連續幾年被沈陽市教科工委、沈陽師范大學評為藝術惠民“優秀指導教師”“先進團隊”“先進個人”等稱號。
三、弘揚傳統文化 ?樹立愛國情懷
中國傳統音樂綿延幾千年,是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意識的產物。它能夠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遞中華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感與愛國精神。我們只有了解中國民族音樂,才能了解中國文化精神。近年來,伴隨網絡科技的發展,外來音樂文化對我們傳統音樂造成巨大沖擊,多數年輕人側重于西方音樂、流行音樂,極少喜歡中國民族器樂,即便是喜歡也缺乏對傳統器樂的正確認識。在這樣的背景下,弘揚傳統音樂文化是每位我們音樂專業學生不可推卸的責任。
藝術惠民工程基于弘揚傳統音樂的發展理念,將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通過教學體驗、交流演出、觀摩學習等方式傳播給社會大眾,宣傳民族器樂,增強人們對傳統藝術的認知度。同時,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藝術惠民活動的開展,能夠幫助他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意義,從而進一步提高民族凝聚力,樹立愛國主義情懷。
藝術惠民工程不僅對發揚中華民族音樂起到重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為民族音樂專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實踐的平臺。隨著藝術惠民工程的不斷深入開展,更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藝術惠民工程的大力開展對發揚優秀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藝術惠民也讓更多人了解民族器樂,喜歡民族器樂,同時激發了民眾的生活熱情。先進文化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使人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
參考文獻:
[1]江明惇.中國民族音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張笑楠.高校藝術惠民的作用與途徑[J].科教導刊(下旬),2015,(02).
[3]李彤.藝術惠民舞臺上的“學生軍”[N].沈陽:沈陽日報,20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