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摘要:嗩吶作為流行范圍廣泛的樂器之一,它的演奏風格多元化,演奏技巧也非常的復雜,對于很多學習吹嗩吶的學生來說,吟唱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學生克服很多困難,比如氣息不集中、舌頭不靈活等等,通過對本課題的分析與整理我們找到了不同的吟唱方式對于嗩吶演奏課程學習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淺談 ?吟唱方法 ?嗩吶教學 ?運用
一、吟唱教學法在基本功學習當中的應用
在開始學習嗩吶時,老師都需要對學生的肺活量進行測試,肺活量越大的學生越適合學習吹嗩吶。有個問題是很多學生在學習嗩吶的初級階段都遇到過,吹著吹著就大腦缺氧。這個現象是由于在吹嗩吶的時候學生沒有將自己的氣息進行集中,常常呼氣,大腦無法得到充足的氧氣,自然就會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了。并且呼氣方式同“哈氣”的方式相同,這樣吹嗩吶只是用的“蠻力”,氣息不平穩,吹出的音也就自然不扎實飽滿。這個問題難倒一堆嗩吶的初學者,還好通過長期的教學與實踐,我們發現如果在吹嗩吶的時候按照下面的環節,就可以提高吹出音節的飽滿性,減少頭暈情況的出現。在吸氣后先閉氣,將自己的腹肌進行適當的收縮,以提高胸腔的飽滿型,嘴唇要收攏,呼氣模式類似發“凸”的聲音,利用這個方式可以提高氣息集中的成功率,這樣在吹嗩吶的過程中聲音平穩、音色飽滿。此外在這各環節中動作和聲音是同時的,缺一不可。因為對于嗩吶來說,發聲不光由哨片經過氣流決定,還有受氣流的速度影響。如果只有其中一者,那么對于氣流速度的感知就會比較遲鈍、也不利于學生進行相對應的練習。初級階段尤其是在八度練習中,最能體現這個問題。在高音部分中一旦出現撕裂、聲音不流暢等問題,這不光代表學生的氣息不集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通過督促學生在低音區發“凸”、高音區發“嘟”來對氣流的速度進行區分,同時找出發音和嘴型的區別。
二、音場教學方法在技術、技巧學習當中的運用
(一)花舌音
南北方的學生由于語言習慣和發音習慣的不同在花舌音的學習方面通常會遇到一些難題,尤其是南方的學生。雖然一些同學可以利用“蠻力”來發出花音,可是這樣的花音不好聽也不標準,因為學生的面部肌肉非常的僵硬,演奏就會顯得非常死板。根據這一現象我們就會建議學生從“嘟嚕”“得”和“得了”這幾個方式來進行發聲的練習,已達到提高舌頭擺動的速度。在學生長時間的練習花舌音的時候,有些學生的舌頭位置出現錯誤,也會使得發音模糊不飽滿,這都是由于沒有準確的發音,缺少音頭。例如:在發“a”“e”這樣字母的時候,舌頭過于緊張靈活性較差,并且導致吹嗩吶中嘴型變化非常明顯。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的舌頭更加靈活、面部肌肉放松,達到發出的花舌音更加的清晰、飽滿。例如:可以讓學生的牙齒咬住舌頭,然后舌頭快速往回收發出類似“的啦”的聲音,當學生熟能生巧后在利用同樣的方法發出“的拉拉”的聲音。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的演奏更加的飽滿、清晰,花舌音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控制音
對于嗩吶來說靈敏度最高的地方莫過于哨片了,所以這就造成了控制的難度加大,因為嘴型、氣息、氣流等因素都會對嗩吶發出的聲音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于弱音控制這一環節來說,也就更加的困難。總所周知,對于嗩吶來說舌頭、手指、嘴唇和氣息是演奏的基礎,并且嘴唇和氣息都對弱音控制這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大多數學生在演奏嗩吶的時候,其弱音控制會出現聲音抖動等情況,究其原因是演奏者的唇部肌肉過度收緊導致僵硬,氣息不集中造成氣流無法穩定、持續的通過哨片。可是這種嘴唇和氣息的配合難度非常大,并且變化不明顯,讓很多學生無法找到兩者之間配合的“捷徑”,因此很多學生遇到了演奏嗩吶的瓶頸。但是學生卻可以通過“嘟”的發音口型來進行演奏嗩吶的練習,在吹嗩吶的過程中口型由“嘟”到“唔”進行變化,學生在兩種口型的變化中體會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以及氣息增減的體會。這個方法將會提高學生嘴唇和氣息的有效配合,增強嘴唇控制哨片的能力。此外利用這個方法進行訓練發現通過增強或者減弱這兩個音,會得到兩種區別:首先,弱音控制時,兩個字的轉化速度要很快;其次,對于弱音控制的音頭,要進行適當的減少氣息的處理。
(三)滑音
對于滑音的的種類來說通常可以分為三大類:指滑音、氣滑音和唇滑音。但是在實際的樂曲演奏中,這三種滑音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結合、彼此交錯的。甚至有些樂曲中的滑音跨度會很大,這對于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這種跨度大的滑音,應該是平穩的,而不是斷斷續續的。并且唇部肌肉、手指和氣息都需要進行嚴密的配合,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演奏者也需要進行嚴格、刻苦的訓練。
三、吟唱教學方法也需要進行情感的投入
演奏任何的樂器,都需要演奏者擁有豐富而飽滿的情感,這樣才能打動聽眾、引人入勝。尤其對于嗩吶這種流行范圍廣泛的樂器來說,演奏時的情感融入就更加的重要。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也適用于同樣的樂器、不同地域的風格與差異。所以在東北地區嗩吶的音樂風格是粗獷、豪爽、剛柔并濟的,樂曲中也會包含很多的花舌音等技巧的運用。山東地區的風格多為嘹亮、華麗的,所以技巧的運用與轉化就要更加靈活。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嗩吶演奏者,就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常常訓練自己,尊重原曲,投入感情。
四、結語
本文通過在吟唱教學法在基本功學習當中的應用、音場教學方法在技術、技巧學習當中的運用和吟唱教學方法也需要進行情感的投入。這三部分對課題進行了分析與總結。首先我們發現氣息的訓練在嗩吶的初學階段必不可少;其次在花舌音、控制音和滑音這三種技巧的訓練方法;最后不同的地理區域會通過不同的技巧來表達風格迥異的嗩吶演奏,因此演奏者需要有廣泛的視角和充沛的情感來對嗩吶進行演奏。
參考文獻:
[1]李凡末.吟唱方法在嗩吶教學當中的運用[J].華章,2007,(03).
[2]王偉.淺談嗩吶演奏時所常見的若干問題[J].北方音樂,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