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 楊曉雅
【摘 要】作為近10多年來我國文物工作者根據我國文化遺產的特征以及文物保護的實際工作歸納總結出來的一個概念,“大遺址”主要針對的是文化價值尤為突出、規模巨大的古典文化遺址。從整體上來看,大遺址主要分為八中類型,其中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即為本文的研究重點。本文系統分析了保護大型古代城市遺址的意義,并提出了科學有效的保護策略。
【關鍵詞】大遺址;保護意義;策略
一、保護大型古代城市遺址的意義
作為各國家、各民族文明發展史的集中體現,大型古代城市遺址始終都被作為文物保護的重中之重。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遺址已經逐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之中,如法國卡爾卡松城堡、雅典衛城、意大利龐貝古城、柬埔寨吳哥窟等。這些遺址不僅僅是對相應物質的文化遺存,同時更長期影響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國家(民族)的文明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作用。可以說,實現了對大型古代城市遺址的長期保護,其實就是實現了對考古信息資料庫的保護。很多人認為古代城市遺址經過歲月的“吞噬”,已經沒有什么展現的內容了,參觀價值較低。但當我們切身體會的時候,那種真實的歷史信息必定會讓我們流連忘返,這是一般人造主題公園無法達到的高度與境界。
二、保護大遺址的具體策略
(一)增強政府大遺址保護意識
對于宮殿遺址保護工作而言,應該進一步提升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正確認識與重視程度,將政府的核心作用在宮殿遺址保護工作中充分體現出來。具體來說,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始終都應該堅持文物工作方針,并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正確處理宮殿遺址保護、利用、發展以及改善群眾生活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還應該將政府職能、社會監督、資金保障、住宅建設以及公眾參與等充分聯系在一起,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予以明確,以此來為宮殿遺址保護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與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大遺址評估工作
進一步強化針對宮殿遺址的評估工作,確保評估決策的正確性,并編制出具有可靠性的區域整體規劃。總而言之,對于宮殿遺址的現狀始終都應該通過編制規劃大綱來進行了解與掌握,并找出實際保護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在不斷改善的過程中確定完善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深度,從而為規劃編制提供可靠的基礎材料。另外,應進一步加強針對宮殿遺址的評估工作,對開展工作所具備的條件應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以此來編制出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的保護展示規劃,最終確保決策的正確性與可靠性。
(三)加強大遺址考古工作
宮殿遺址的發現,主要在于考古的調查勘探與發掘;宮殿遺址的價值高低,主要在于考古的發掘與研究。宮殿遺址的保護,則主要依賴于考古發掘研究的正確指引。從以往的考古實踐經驗來看,只要是考古工作十分充分、深入的宮殿遺址,那么其必定就會具有較強的說服力、科學性,而保護規劃的內容就會越扎實、越豐富。基于此,作為考古專業機構,不僅要保證整個考個工作的針對性與系統性,同時也要不斷探索以大遺址保護與展示為目的的新型發掘模式,以此來解決長期所存在的“遺址空洞化”問題。
(四)建設宮殿遺址公園
在對城市土地進行規劃與利用的過程中,我們理應按照一定的比例來設置公園綠地。然而,與一般的公園相比較,宮殿遺址公園必然會更具品味與文化內涵,比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皇城根遺址公園、元大都遺址公園以及萬州城墻遺址公園等,這些公園綠地均設置在了宮殿遺址旁,這無疑在無形中增強了該公園綠地對游客的吸引力。這些成功的案例都值得我們學習,將宮殿遺址公園的建設工作視為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內容。當然,在建設宮殿遺址公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給宮殿遺址應有的“尊嚴”;二是宮殿遺址保護工作要惠及民眾的日常生活;三是要將宮殿遺址融入到實際的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三、結語
總而言之,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宮殿遺址的保護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基于我國宮殿遺址背景環境保護所呈現出來的復雜性、綜合性特征,加之宮殿遺址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關聯程度,我們必須在城鎮發展規劃之中對這種大型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進行具有科學性、有效性以及合理性的統籌協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盡可能確保文化遺產價值的完整性。
參考文獻:
[1]朱海霞,權東計.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大遺址保護與區域發展管理[J].中國軟科學,2014(02):161-170.
[2]鄭育林.我國大遺址保護與利用相關問題的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