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旭
摘 要:本文以管理學為例,通過對管理學教學課程改革進行探析,使管理學教學能夠與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學;高技能人才;教學改革
一、高職院校管理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需求不斷發生改變,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也隨之變化,與中職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的區別越來越明顯。結合目前的社會需求,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也使得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發生改變,但這個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目前的高職管理學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首先,教學內容脫節,理論性太強,缺乏足夠的實踐性,教學目標設置不明確,忽視了高職管理學教學的職業性與實踐性;其次,管理學課程教學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其原因多是學校與企業未達成有效合作,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或實訓機會;再次,教學模式單一,多為課堂填鴨式灌輸教學方式;最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這主要是因為教學的理論性過強,實踐教學環節較少,教學方式單一所造成的。
二、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管理學教學改革
(一)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從高職院校層面來看,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技能人才培養,因此管理學教學的目標應與學校層面相統一,以高技能培養為主,課程內容與教學形式等給教學環節都應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開展。對于高職管理學可而言,其所設計的范圍較廣,教材內容呈現多樣性特征,這使得管理學課程的重點不突出。因此對管理學教學內容的重新組織一方面需要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根本,另一方面可進行模塊化劃分,包括基礎模塊與專業模塊,基礎模塊由管理學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職能等構成;專業模塊由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生產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等組成。
(二)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構架在教師、學生、知識、能力之間的橋梁,是實現知識從教師向學生過渡并創新的重要路徑,因此在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索與創新,采用多元化、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以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增強實踐教學比重。管理學課程教學不僅包括理論教學環節,還應包括實踐教學環節,這是由管理學學科特征與教學目標決定的。管理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充實的管理學知識,還應該使其具備管理學技能,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獨立解決管理問題,具備職業能力,這是管理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管理教學中要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將實踐教學作為對課程教學的延伸來對待。
三、管理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方法
(一)改革當前教學條件。其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歸類收集網絡課程資源,比如高水平的管理學研究論文、經典管理學教學案例、典型企業管理實例等,借助網絡提高學生的系統理論知識,進而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在管理學課程教學的實踐教學環節,采用教師、學生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教學內容設計成教學任務,有學生分組完成;三是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與作用,利用學校網絡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案例、方法、學習資料等,使學生能夠夠對企業經營管理有充分的了解;四是建立優秀的教學團隊,以科研推動教學。
(二)對管理學教學內容與教材進行改革。一是調整目前的管理學教學大綱,將培養高技能人才為核心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調整的主要方向,著重增加管理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壓縮理論知識,增加實踐教學內容;二是較大管理學教學的信息量,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一方面可選擇優秀的管理學教材,另一方面可根據社會實際需求選擇前沿的管理教學案例;三是在整個管理學教學過程中,避免課程充分,還要妥善處理后續課程。
(三)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高職管理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考核與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的直觀體現。在傳統的高職管理學教學評價中,往往以考試分數作為主要的考評標準,這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目標不相符,因此需要對教學評價進行改革。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十分強的學科,這就需要在考核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考評,還需要注重實踐能力考核,建立完善的考評體系,考核的內容包括知識考核、過程考核、態度考核以及能力考核。考核中個環節的比重可根據高職管理學學科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定。此外,對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必須時刻保持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根本目標,基于此還需對教學方法、教材選擇與編制、教學資源利用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在滿足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進行適當的改革,做到以學生為本,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最終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 王希瓊.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2] 王鳳輝.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開封大學學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