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夢嵐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間文化的融合,使得民族音樂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舞臺。民族音樂作為民族文化傳播的一個載體,使得民族音樂教育之路更為艱巨。作為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民族音樂一直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如何將這種文化進行發揚,要求我們對于民族音樂的教育要不斷的加強,對教育機制不斷的進行創新和完善從而將中國的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民族音樂教育;傳承;創新
一、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
(一)教學目標逐漸明確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之間文化的交流增多,使得人們越來越重視民族音樂的重要性。至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明確的教學制度規定了民族音樂的課時。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教育不僅是為了增長學生的知識,同時也是為了通過音樂的學習來明確教學目標,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民族音樂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全面的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水平,同時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歷程,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民族音樂教材的內容得到了豐富
民族音樂的教材內容是建設音樂之路,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關鍵。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會接觸到音樂,接觸到音樂教科書,這也使得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了民族音樂教材的編寫。通過教材的豐富,可以使的音樂文化的傳承有了一定的途徑,教材內容的豐富不僅使得學生更加的了解民族音樂的發展和由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對民族音樂的情感,更好的弘揚和表達我國傳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
二、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發展過程中
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音樂教育意識淡薄
應試教育體制的出現,使得教育者都比較關系學生的成績,對于音樂等文體學科都不予以重視。長期受教學體制思想的束縛,使得我國的民族音樂教育水平一直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加之學校領導不重視音樂教學,也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音樂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起到的重要作用。這種對于文化教育的忽視,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對于音樂文化的學習和了解。
(二)在民族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民族特征不突出
就目前對于音樂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不能細致的對民族音樂所表現的文化內涵及所展示的文化特征進行很好的描述和講解,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對音樂音域的掌握和音準的把握上,雖然教學任務得到了很好的完成,但是完全忽視了中國民族音樂所具有的民族特征,民族音樂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
三、傳承和創新中國民族音樂教育
的有效途徑
(一)強化民族音樂教育意識,培養和吸收創新型教育者
學校要不定時的對學校領導和民族音樂教育者進行培訓,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民族音樂,發展民族音樂教育對于提升學生民族文化素養,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使教育者從思想上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學校要廣泛吸收對民族音樂教育有幫助的人才,切實的將教學民族音樂以了解民族文化特征,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情感為主要教學目標。徹底的將音樂教育融入到其他的學科,使得教育呈現出一體化素質教育模式。
(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材,創新音樂教學手段和方法
在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材上,必須立足弘揚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突出固有的民族特色為出發點,以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在對民族音樂教育上,要打破常規的照搬教材的方法和思想,通過搜集和整合進行音樂創新,將個民族的特色編入教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音樂單純以唱為主的教學模式,可以融入說唱,戲劇等表演形式,這樣不僅賦予了教材新的內涵,同時也創新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優秀的民族音樂。
四、結束語
民族音樂是不可多的的世界文化遺產。對民族音樂教育進行傳承和創新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弘揚民族音樂教育對精神文明社會的形成,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我國一定要認清民族音樂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餓創新,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民族音樂教學發展的途徑。只有這樣,我國民族音樂的教學體系才能得到完善,人們才能充分的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出一條符合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教學體系,從而明確民族音樂的教學意義。
參考文獻:
[1]權美蘭,徐慧穎.論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01):132-136.
[2]孔好文.論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J].音樂時空,2014,(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