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宜昌市夷陵東城試驗區管委會 唐西春;宜昌市柑桔科學研究所 余宗樺
干部人事檔案是全面了解干部和正確選用干部的基礎,提升檔案工作的整體效能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夷陵區人社部門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探索檔案工作新途徑,緊緊圍繞中心工作,有效提升檔案工作服務大局的能力。
干部人事檔案室成立以來,在局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制定了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配置了相對完善的檔案管理軟硬件設施,配備了專職檔案管理干部1名、兼職人員2名檔案,健全了收集、鑒別、整理等檔案管理體系網絡組織,形成了常抓不懈的治理體制,檔案管理水平迅速提升,達到省一級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的要求。目前,檔案庫房建筑面積150余平方米,其中,庫房52平方米,閱檔室26平方米,辦公室26平方米,室內配有完備的柜式空調機、計算機、打印機、照相機、溫濕度記錄儀、取暖器、打孔器、切紙機等設施設備。庫存檔案3599卷,其中,在職干部檔案1577卷,離退休人員檔案2022卷。
(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必要的基礎設施是實現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科學化、信息化的基礎,也是創新發展和綜合利用的前提條件。計算機技術還沒有在人事檔案管理中廣泛運用,無紙化閱檔基本沒有實施,高標準配備必要縮微復印設備、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干部人事管理系統軟件等基礎設施設備至今仍未落實到位,場地有限、資金不到位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工作的開展。
(二)利用價值較低。人事檔案管理重保密,但在利用上明顯不夠,主要表現在范圍的利用上,大多為人事檔案,如個人簡歷、職稱、個人工資、退休審批等等,歷史檔案、經濟檔案、社會檔案利用較少,并且利用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有需要的時候才會去找一下資料,平時就堆放在那里,主動服務意識不強。開發服務意識差,在培養干部、后備選拔、職位升遷、能力考核等方面未能銜接,粗放型檔案管理和激活專業人才使用相脫節,使人事檔案功能越來越弱化。
(三)管檔基礎薄弱。部分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檔案知識培訓,缺乏相關的管理知識,對檔案的重要性、保密性認識不足,對于檔案如何收集、整理、歸檔、裝訂等基礎性業務不太了解,有的還是“門外漢”,自覺收集、整理意識較差,容易造成管檔工作底子不清,情況不明。主要表現以下方面,一是有些部門干部人事檔案材料的收集內容不規范,不全面,不徹底,在審核干部個人材料形成時走過場,應進必進,并未按要求必須篩選事項內容進檔管理和摒棄;二是有些單位根本沒有專業性檔案管理員,而是由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員替代,日常動態管檔程序雜亂無章,無工作計劃安排,缺乏全程監控防范機制和創新機制,查詢人事檔案時容易出現“兩頭辦,多頭跑”的現象,發生問題時造成相互推諉責任。三是部分檔案人員身兼數職,對檔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沒有及時整理歸檔。有些為了節省經費,不愿意購買更新設備,有的抱著湊合著能用就行的態度,有的甚至將辦公場所、閱覽場所、倉庫整合使用,沒有分開,安全系數較低。在防火、防潮、防盜上,缺乏相應的技術手段,水平較低。有些在查閱檔案的過程中,還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方法落后,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查閱過程中,由于保護工作做得不夠,日光多次照射,反復將原件調出來使用,時間一長,磨損就很嚴重,容易造成紙張褪色,字跡模糊,有褶皺現象,嚴重的甚至出現掉頁、撕破,嚴重影響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四)檔案意識欠缺。一直以來,檔案保管人員甚至領導都對檔案工作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就是一些文字記載,沒有認識到檔案是這一種珍貴的信息資源、文化遺產,而是認為利用檔案是職工自己的權利,有的認為檔案工作是粘不上筷子的小事,平時就是剪刀、漿糊、抄抄寫寫,上不了臺面,與本單位的中心工作無關,也不是什么主要工作,更不能給單位創造什么實質性的效益,不用費太大精力,工作差不多、過得去,能夠應付檢查、外調、查檔,不丟失、不泄密、不出現什么問題就行了,長期被動應付,難以高質量地完成工作任務。
(五)機制制度不全。在立卷、歸檔、保管、利用等方面缺乏有效制約機制,既沒有建立系統完善的管理組織,也沒有明確管理職責,更沒有建立起靠制度管人管事的具體措施,導致存在檔案資料收集不齊全,存在無檔可查的問題,有的雖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卻流于形式執行不嚴,甚至存在有些干部檔案在年齡、工齡、黨齡時間上的形成材料和第一手歸檔材料不一致的現象。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檔案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制定信息化實施計劃,并將信息化的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各個科室和每一個具體管檔人員,并對工作開展情況實施督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度,提高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一是要加大經費投入,集中購買一批先進的計算機、掃描儀等現代化設備,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將文字性的檔案資料輸入計算機,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將文字、圖片、聲像等轉換成數據資料,實現檔案紙質與數據兩種形式并存。二是要加強檔案數據整理整合工作,建成統一的數據庫,實現“同人同城同庫”,增強干部人事檔案信息網站功能,提供網上業務辦理和信息查詢服務。三是開發檔案管理信息網絡平臺,橫向實現與人事檔案中心、用人單位、管檔和考核單位等相關部門的連接,縱向實現與省局和縣、市、區檔案管理部門的連接,做到信息網絡系統的互連互通,數據共享。
(二)提高利用水平。積極轉變服務方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在接待上要熱情,仔細詢問、了解查檔目的、分析檔案產生的來源、認真查找所需檔案,做到接待生人熟人一個樣、路遠路近一個樣,做到不厭其煩細致周到。在方式上要改變過去單一、坐地的服務方式,采取電話、信函、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查檔,做到有電必復、有信必查。在時間上做到短期服務與長期服務相結合,在做好隨訪隨查即時服務的同時,對長時期在館內查檔的對象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務工作,以體現“全心投入、全面周到、全程熱情、利用者滿意”的服務理念。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供服務,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檔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將大大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
(三)強化工作基礎。積極爭取領導支持,做好檔案管理設施的更新,加大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投入,配置先進設備更新換代。實行辦公場所、閱覽場所、存放倉庫各自分開,保證建筑質量,確保具有極強的防火、防潮功能。在內部,要配備鐵質的檔案柜,確保牢固,同時還要安裝空調、除濕、滅火設備,要確保防高溫、防火、防潮、防蛀、防盜、防光,還要保持通風透氣,并且落實專門檢查人員,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加大資金投入,配備先進計算機和網絡設備,達到檔案使用者能及時高效使用。
(四)打造一流隊伍。要抽調素質高、原則性強和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負責具體工作。培養一支政治上可靠、作風正派、責任心強檔案隊伍,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要積極開展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提供方便和經費支持,鼓勵管理人員開展自學或參加培訓,熟悉掌握計算機技術。
(五)完善機制制度。逐步豐富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中,要求每一個管檔人員建立工作臺賬,同時建立清單制度,實現干部人事檔案可追溯管理,便于考核問責。完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員制度》《立卷歸檔制度》《檔案查(借)閱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強化檔案管理責任,檔案柜全部落鎖封閉,鑰匙實行專人專管,檔案管理人員的變換必須經由部門主要領導簽字同意,確保檔案管理始終有人抓、有人管。檔案資料借進借出要隨時登記,便于查閱,堅決杜絕借用不還、借用不按時歸還現象發生。
干部人事檔案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我們要不斷發揚創新精神,既要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又要在手動方式上創新,更要在觀念上創新,按照干部發展的基本規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積極探索適應現代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新路子,推動干部人事檔案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