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蒙古通遼市通遼職業學院圖書館 張晉麗
面對信息時代來臨的今天,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現代傳播媒體大量涌現,各種信息機構相繼建立(如信息中心、咨詢站),它們將圖書館原有的部分讀者吸引過去。圖書館的存在,從客觀上說必須要有廣大讀者的支持。讀者不僅僅是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同時還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積極支持者。面對新形勢,如何使圖書館仍具吸引力,將是圖書館工作者思考的問題之一。
據悉,全世界每年出版圖書80萬種,外文期刊約15萬種。目前中國每年出版圖書超過40萬種,出版正式期刊近千種。面對這眾多的文獻,任何一個情報機構都無力收藏齊全。而館藏建設是圖書館開展各項服務的基礎。沒有豐富的館藏,圖書館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大信心社會的到來,把圖書館逼到了一個“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打破原有的館藏模式,由單一的印刷型文獻向電子文獻和網上文獻轉化。而在我國短時間內還難以實現網上數據傳遞,那么電子文獻的收藏與使用將會緩解圖書館因經費緊張,信息量不足而造成讀者查詢不便這一弊端。光盤具有存儲度高、容量大、檢索方便、價格低、存檔壽命長等優點,備受用戶和讀者的青睞。讀者到圖書館的目的是很明確的,荒蕪的圖書館是難以挽留對信息渴求的讀者的。圖書館的館藏只有盡力向電子文獻和網上文獻發展,才能夠滿足讀者對信息的需求,才能吸引讀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量增長速度越來越快,而電子計算機進入到圖書館大大提高了人們對信息加工、存儲和檢索的能力,現代通信技術也大大提高了人類獲取和傳遞信息的能力。面臨如此種種發展,圖書館如何解決信息的采集、處理、存儲、提取及共享等問題,圖書館向著自動化、網絡化方向發展,用現代信息技術武裝和改造圖書館是勢在必行的。
現代化圖書館具有的先進的文獻信息生產力(如計算機軟件、網絡、數據庫、信息高速公路等),加大了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深度、力度和廣度,促進了文獻信息的社會化,信息服務的遠程化。從根本上克服了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局域性和封閉性。網絡化帶給人們的益處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筆者就獲取信息的途徑——電子閱覽室,做以簡單的介紹,并與同行商榷。
現在的光盤數據庫品種多,電子閱覽室的開設即可解決目前圖書館的信息量不足,又可激發讀者利用先進手段學習知識的興趣,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建設是圖書館在信息社會重新定位的基礎。是圖書館的管理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方式、服務范圍徹底改觀的契機,是圖書館滿足讀者需求,吸引讀者的必由之路。
圖書館要生存,要發展,作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服務項目是不行的。在各種學科知識相互切入、滲透、融合,科學的綜合化與交叉顯現加劇的今天,要求圖書館員既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要有多種學科的知識,知識面既要“專”,又要“博”,爭取做到一專多能,多專多能,在博的基礎上專,博和專結合,既博學多才,又學有所能。只有具備全面的知識結構,才能適應當代科學的發展。
當前,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信息檢索手段也起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手工檢索,發展為多樣化的計算機檢索(網上、光盤等)。如何有效地組織和使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將是圖書館員所要面對的。未來的圖書館員必須是既懂理論,有掌握各項技能的具備較強信息技術的專門人才,具有對信息的吸收、加工和輸出能力。從而完成圖書館員從“理論型”向“技術型”的轉變。
未來的圖書館將是一個綜合信息中心。它不僅收藏有紙質型出版物,而且還擁有各種光盤、數據庫和可供閱讀的圖、文、聲并茂的電子出版物及計算機終端與各個信息中心聯網。那時的圖書館員將具有圖書管理員和信息情報員的雙重職責。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并滿足廣大讀者對信息的需求,從而把讀者重新吸引到圖書館。
[1]楊應全.現代圖書館如何吸引讀者[J].圖書與石油科技信息,1997(2).
[2]徐彥玲.關于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探討[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