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雅,李紅恩,隆 波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微課的片花效應對醫學專科教育的益處
李靜雅,李紅恩,隆 波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目的 探索利用微課提高醫學專科生學習效果的方法和途徑。方法 制作微課視頻,利用微課的片花效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結果 利用微課的片花效應可以明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及對教學方法的評價。結論 微課在醫學專科教育中值得推廣。
微課;片花效應;醫學專科教育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1],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全過程,如同影視作品的片花。微課的目的是使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角度制作微課,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2]。醫學專科教育課程門類多、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可以掌握一些重點、難點,對學生的幫助很大,應加以提倡。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平涼醫專2010—2013級臨床醫學和護理專業專科生的公共課(化學、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病理、生化、預防醫學),專業課(內科、外科,內護、外護)成績作為研究對象,并以座談方式了解學生對各自教學方法的看法。
1.2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將2010、2011級學生作為對照組(傳統學習方法),2012、2013級學生作為實驗組(部分章節利用微課教學),兩組學生考試難度相當。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比較兩組9門課程成績(見表1);召開學生座談會,收集學生對微課滲透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評價(見表2)。
由表1可知,化學成績和計算機成績,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其余各科成績,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即利用微課教學的學生成績顯著高于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學生。
由表2可知,實驗組學生對教學法的評價明顯高于對照組,即利用微課教學的學生滿意度較高。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s,分)
課程 實驗組u值P值病理生化化學計算機預防醫學內科外科內護外護68.06±7.91 69.78±7.22 79.47±6.74 86.35±4.94 73.75±9.76 76.76±5.13 77.74±16.21 78.07±12.81 80.32±10.12對照組61.08±9.37 63.09±9.76 78.68±6.95 79.42±7.49 71.07±12.44 72.20±6.01 72.64±16.36 72.41±12.32 75.42±12.13 4.025 3.740 0.982 2.366 2.071 4.030 2.588 3.756 3.663 0.000 0.000 0.327 0.691 0.039 0.000 0.010 0.000 0.000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法的評價(±s,分)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法的評價(±s,分)
評分n u值P值實驗組對照組93.81±6.28 87.30±2.89 3 479 3 379 8.0350.000
由上述結果可知,公共課(計算機、化學)成績,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無顯著性,主要是由于這兩門課程實踐性較強,學生接觸時間短,故成績差異不顯著;生化、預防醫學內容抽象,學生不易掌握,微課正好可以幫助其解決此類問題,而病理、內科、外科、內護、外護具有一定的形態學特征,在疾病的不同時期臨床表現有所差異,利用微課教學可以系統、直觀、全面地反映疾病的演變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3]。除上述原因外,實驗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還與利用微課教學時間短、趣味性強;資源容量小、傳播多樣化;資源結構情景化,使用方便;主題突出、內容具體;草根研究、趣味創作5方面優點有關[4]。
3.1 教學時間短,趣味性強
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內容。根據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10~15分鐘,相對于書本的長篇大論,學生更喜歡片花式的微課。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展示的問題集中,主題突出,內容精簡,具有類似電影片花的效果,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適應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教學改革要求[5]。
3.2 資源容量小,傳播多樣化
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僅幾十兆,用時短,傳播形式可以是視頻、微博討論等,學生可以隨時上網觀看、學習,極大地方便了其對傳統課堂講授知識點的復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效果。
3.3 資源結構情景化,使用方便
微課以教學視頻為主線,由教學設計、教案、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學反思、學生意見反饋、專家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教師在這種真實、具體、典型案例化的情景中可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
3.4 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一次微課只解決一個問題,如具體教學實踐中的一個問題、教學反思、難點突破、重點強調、學習策略、教學方法等,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學習,提高學習成績。
3.5 草根研究,趣味創作
由于微課內容少,每位教師都可以針對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有能力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發,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微課的質量,真正發揮片花效應,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微課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一大熱點,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青睞,微課的片花效應已在醫學教學中顯現,故因研發高質量的微課作品,在醫學專科教育中推廣應用。
[1]胡鐵生.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8):45-47.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31.
[3]嚴月華,徐麗.常見皮膚病皮損動態系統視頻教學效果評估[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3,33(5):732-734.
[4]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26-33.
[5]朱杰敏.淺議衛生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培養[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5):34-36.
G424.1
B
1671-1246(2015)13-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