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靈,楊 旭,宋文剛,高鳳蘭,趙麗麗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
劉春靈,楊 旭,宋文剛,高鳳蘭,趙麗麗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目的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最終達到訓練學生的連貫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目的。方法 按照隨機的原則,選取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兩個自然班,其中一個自然班(170人)為實驗班,采取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教授病理學課程;另一個自然班(168人)為對照班,采用常規的授課方式教授病理學課程。結果 實驗班學生的病理學理論考試成績、考試通過率均高于對照班(P<0.05)。絕大部分實驗班學生認為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可鞏固以往的知識、可啟發思維、可激發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98.82%的實驗班學生愿意繼續采取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結論 采用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可以達到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病理學;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現在高校所要面對的新任務。21世紀高等教育要求所培養的醫學人才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2]。病理學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其教學質量的高低對于學生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起著重要作用[3]。醫學教育在學科之間是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的,要使學生在3年的學習時間內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力目標,就要求高等教育教學必須進行合理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本次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在病理學教學中采用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為以后病理學課程及相關專業課的教學提供參考依據,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按照隨機的原則選取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兩個自然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自然班為實驗班(170人),另一個自然班為對照班(168人)。教學在2013級第一學年整個第二學期的病理學課程中進行。
1.2 實施方法
兩個班級均由同一位教師授課,實驗班采用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對照班采用常規的授課方式進行授課。實驗班在授課之前教師需做如下準備工作:(1)查閱、收集、參考大量的圖片、動畫及相關資料,從中選取典型資料用于課件制作,積極和解剖學、組織胚胎學教研室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溝通、學習、討論,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統一認識。(2)課件制作要體現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內容層層遞進的特點,即先介紹解剖學和(或)組織胚胎學的相關知識,以此為切入點引入病理學知識,同時附上相對應的正常與病理改變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并歸納總結圖片的異同點,突出病理學的病變特點。(3)教案的書寫也要體現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內容層層遞進的特點,把切入點加以標注,進一步突出病理學的知識點。
1.3 評價方法
(1)授課結束后對兩班學生用同一試卷進行病理學理論考試,評分標準統一,滿分100分;(2)授課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對實驗班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70份,收回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2.1 實驗班和對照班考試成績各分數段人數分布比較(見表1)

表1 實驗班和對照班考試成績各分數段人數分布比較[n(%),人]
2.2 實驗班學生對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2)

表2 實驗班學生對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的評價[n(%),人]
3.1 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優秀率(≥90分)、成績通過率都高于對照班學生(P<0.05),實驗班學生的不及格率(<60分)低于對照班學生(P<0.05),這表明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2 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立足病理學學科,聯系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等相關學科,當講到相關章節時,可以通過提問使學生回顧學過的知識,對熟悉的內容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得到了激發,再講病理學的內容時,學生能輕松地掌握,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3.3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銜接連貫式教學中,學生綜合運用基礎醫學知識認識疾病、分析疾病和診斷疾病,為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學生能掌握學習的技巧,不斷學習和運用所掌握的知識、理論去探索醫學奧秘。同時,絕大部分實驗班學生表示愿意繼續運用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開展病理學教學。
3.4 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師的能力
運用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使得病理學教師必須在掌握本課程知識的同時,掌握組織胚胎學、解剖學、生理學的相關知識,查閱資料,設計出對比鮮明、重點突出、知識銜接連貫的優秀教學課件,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以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銜接連貫式教學模式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銜接,突出臨床專業特色,可以達到使學生學以致用、訓練學生的連貫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4]、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提高了自身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為以后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危曉莉,姚根有,周韌,等.病理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創新[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0(8):889-891.
[2]歐陽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與高等教育創新[J].企業經濟,2004(4):145-146.
[3]王瑩,保麗玲,劉彥,等.病理學二段式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104-107.
[4]高鳳蘭,劉春靈,程琦,等.組織胚胎學與病理學實驗整合及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4):107-109.
G526.5
B
1671-1246(2015)14-0118-02
河南省衛生廳2013年度河南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Wjlx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