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
【摘 要】作為基礎教育的語文學科,作文是學生對語文理論和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在新課程改革和教育實踐的大背景下,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作文教學也必須迎接新的挑戰。2011年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向傳統教學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盡管作為教學一直備受關注,但實踐上的高耗低效也是現實作文教學中的憂患。本文總結了從新課標背景下的作文教學現狀,并對其產生的根源進行了思考,以期指導未來作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語文;新課標;作文教學
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及其對中學作文教學的要求
(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簡介
自2001版《義務教學課程標準》頒行以來,在語文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引發了無數的教育研究和教學實踐,在汲取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2011年我們又頒布了進一步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的出臺,進一步規定了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模式、教研思路,規定了教材編寫的路向。
新課程標準更深入地要求教師轉變自身角色,以全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來進行教學。對傳統的“一言堂”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批判,要求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師生之間應相互啟發和補充,共同探討和深入問題,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新課標著眼于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整體、全面提高,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揚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要求學生個性表達,逐步培養起自主學習的能力。這里的語文素養的內涵是多元豐富的,它既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要相統一的原則,也彰顯著語文教育知識和能力的統一。新課標對主體的尊重又有了新的規定,要求對同一作品的理解和角度多元化,強調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和感受。新課標對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也進一步進行了說明,強調學生間的配合與分工,更關注了作為參與主體的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建設。
(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之于中學作文教學
新課標對中學階段的寫作提出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述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可見,新課標強調了學生作為寫作主體的回歸意識,將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作為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并將這種理念貫穿到中學作文教學的始終,如寫作起始狀態時的自擬標題、在寫作實踐過程中的情感交流、在寫作完成后的學生之間的自改和互改行為等。對于學生“我手寫我心”中所涌現出來的個性化理解和獨特體驗,要求教師予以充分的尊重和正確、科學的引導。
二、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與思考
(一)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課程改革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和期待在現實教學實踐中并沒有立竿見影地收到實際效果。從學生層面而言,作文課教學幾乎沒有新意,寫出來的東西干癟乏味,面對作文缺乏寫作興趣,疲于應付和湊字;從教師層面而言,閱讀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無論是從教學時數、教學方法、教學關注度等來講都遠遠落后于閱讀教學,而在閱讀教學中自覺穿插作文教學則更加困難且意識薄弱。大多數教師對作為教學的講解還停留在簡單技巧的傳授層面。教師對學生作文的點評更是如出一轍,理論先行,不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真正理解和改進;從教材層面而言,專業、有效、科學且富有趣味性的作文教學書匱乏、參考作文匯編繁雜粗糙。總體而言,種種教學基本要素的綜合性原因使得中學作文教學現狀陷入困境、收效甚微。
(二)基于中學作文教學問題的反思
針對中學作文教學所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教學最為基本的三要素入手,即教師、學生、教材。第一,教師應當轉變疲于應付的作文教學情緒,克服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很多老師在作文教學課上基本沒有形成完整、系統和不斷更新的教案。只是根據作文教學的
相關要求進行不疼不癢的講解和范文的解讀。教師在作文訓練課上,隨意發揮的情況也比較普遍。命題往往是即興想出來的或者在書上找的,課與課之間缺乏科學的、經過實踐驗證的、循序漸進式的具體訓練步驟和計劃。較少有教師主動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要求和技巧融會貫通,讓學生在讀文、析文的過程中自覺學習和把握寫作技巧,甚至在閱讀教學進度出現問題時,語文教師還會臨時壓縮作文課來保證閱讀教學的實施。第二,學生不重視寫作,閱讀狹窄,語言匱乏。學生對寫作具有抵觸和畏懼情緒,常常寫出矯揉造作的文章。學生以被動的姿態面對作文,作文從選題寫作到評價都存在著忽視了學生心理需求和獨特體驗的弊病。加上他們閱讀時間有限、閱讀范圍狹窄等因素共同導致了缺乏想象力,語言貧乏空洞作文綜合征。而且學生大都沒有形成作文自評自改的良好寫作習慣,葉圣陶先生說:“要多寫,要多改,文章寫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己不改或少改。”第三,當前作文教學適用的科學教材較為匱乏,這就需要依靠語文老師甄別讀物、彌補教材缺乏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形成資源的共享,每個學生把掌握到的、有利于作文教學主題、具有生動性趣味性的鮮活寫作素材與其他同學做分享。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選定一些文章或從班內選擇優秀范文來賞析。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班級的具體情況,為學生選擇篩選一些短小精悍的好文章印成講義或裝訂成冊,供全班學生傳閱。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期待在短期內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面對這一現實問題,社會、家庭、學院有責任共同參與、精誠合作,從理念上認識到作文教學的問題和差距,從實踐上踐行作文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積累經驗,爭取創設出中學作文教學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韓向東.作文教學理念的五大突破——新課標的解讀[J].語文建設,2003:4.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