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
摘 要:財務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的一種有效的、重要的經營管理手段始終貫穿于企業的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并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以此來保證現代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實現。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經營范圍的多元化、經營地域的國際化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風險,也為企業財務管理增加了難度。文章就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企業 財務風險管理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8-121-02
一、引言
前幾年,由于毒奶粉事件而轟然倒下的三鹿集團、溫州不斷涌現的企業破產潮、由于經營中的資金鏈斷裂而陷入破產風波的綠城集團,這些事件發生的背后都隱含著一個問題——企業的財務管理遇到了風險。在新形勢下,這些企業由于無法應對來自企業內外部的沖擊而導致財務風險的加劇。企業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風險,例如:違約風險、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帶來的風險、行業結構調整帶來的風險等,而這些風險最終將體現在企業的財務業績中,反應在企業的相應的財務指標中。如前所述的那些知名企業都似乎在一夜之間就陷入了破產、倒閉的厄運中,且不談這些個案的特殊性,只關注這些企業在財務制度建設與實施方面存在的各種失調,可以看出,財務管理的不完善使得企業在面對風險時束手無策,無法及時做出調整、防范、應對。因此,有效地防范企業的財務風險的發生,或將企業發生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是目前各企業必須正視與深思的問題。
所謂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預期的結果與實際發生的結果之間存在偏離的可能性。財務風險作為企業的一種風險,主要是指企業的財務成果與財務狀況的風險。財務風險是與企業的價值活動密切相關的一種微觀概念上的經濟風險。因此,目前我國關于財務風險的概念在理論界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與認識,不同的學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財務風險的概念進行了解析,例如:籌資角度下的企業財務風險、定性視角下企業的財務風險、資本視角下企業的財務風險。可見,學者們對財務風險從不同的視角對其進行了定義。一般情況下研究的財務風險主要是站在企業的理財活動的全過程和財務的整體觀念透視出財務本質來對財務風險的定義進行界定的。
二、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市場環境的瞬息萬變都為企業的經營帶來了很多的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已經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的眼球。2004年爆發的中航油、中儲棉風險事件再一次為企業的經營敲響了警鐘。很多企業已經注意到現階段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進一步提高管理的精細化,并建立一套科學的、完善的管理機制,并用這套管理機制來分析、預測、應對這些為企業經營帶來的直接或間接風險。
1.缺乏風險管理意識。我國很多傳統企業都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快、發展勢頭好,企業經營順利,因此也就缺乏風險意識,對于財務風險的認識嚴重不足,很多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意識淡薄。例如:某企業在經過長達30多年的發展后,已經成為在境外擁有2家上市公司、30多家子公司、3萬多名員工的大型集團企業。這么龐大的集團企業內部復雜的關系使得企業內部管理與控制出現了問題。有的子公司不按照母公司的規章制度辦事,不嚴格執行集團內部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再例如:有的企業員工不遵守企業規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沒有協調好自己團隊的工作,給企業的經營帶來財務風險。
2.企業未能制定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有的企業在進行投資時采取的是多元化的方式,對風險的管理采取的是分散的狀態;有的企業未能制定明確的、統一的戰略發展目標,對于不同的業務之間存在的差異缺乏客觀的認識,缺乏對市場的前瞻性、預測性,幾乎是不動腦筋、不進行市場評估看到什么行業掙錢、效益好就跟風進行投資,這種缺乏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的投資導致企業的主營業務不斷更替。例如: A企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后,積累了一些資本,也具有了一些實力,并且在本行業中也屬于佼佼者,但是,對于本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沒有做出良好的規劃,沒有為企業的發展制定出戰略發展目標,沒有將企業的發展規劃融入到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盲目的進軍汽車行業、房地產行業,結果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使得并不太熟悉這兩個行業的A企業陷入了資金周轉危機、財務危機中。
3.企業的監控機制不完善。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中都會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影響而產生風險。企業內部設置的財務部門、監管部門都是為了保證企業的資金流、業務流能夠正常運行。因此,企業應加強對各環節業務流程、工作流程的把控,將風險管理意識、風險控制的程序融合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環節中,為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鑄造第一道防線。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監督體系不完善,有的甚至形同虛設。例如:有的企業的財務部門工作人員只是將工作的中心集中在簡單的、機械式的單據的統計操作上,由于不能與企業內部其他職能部門之間進行科學的、有效的溝通導致企業很難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的財務人員即使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發現了可疑點,但是由于缺乏對相關業務的進一步了解,最終導致存在安全隱患的業務不能被及時發現,從而使企業蒙受經濟損失。
4.缺乏對企業資金的優化與設置。企業中多元化的經營理念使得企業的資金處于分散狀態中,這樣一來,必然導致企業的資金使用率下降。由于缺乏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的理念,有的企業在效益好的時候隨意支配資金,在效益不好時又缺乏對資金的籌集能力。當企業資金嚴重不足時,很多企業選擇向銀行貸款,殊不知企業在向銀行貸款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還款風險。還有的企業由于盲目地擴大對外投資,使得企業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加,有的投資甚至已經超過了企業收入的30%以上,這種蠻干的作風一旦投資市場出現問題,必定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資金問題,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加強財務管理,有效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
1.實施戰略財務風險管理,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財務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的管理職能之一,一旦企業的管理從業務層面向戰略層面轉變時,企業的戰略財務管理也就必然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一種發展趨勢。企業開展戰略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應根據企業的實際與其他管理工作聯系在一起,將風險管理中的各項要求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與流程中。在戰略管理的思想指引下,企業可以在內部建立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有關職能部門和業務單位、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內部審計部門和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企業可以通過制定風險解決方案、建立風險意識的企業文化氛圍等方式來加強對企業風險的管理。
2.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監管機制,合理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企業財務風險監管機制的構建會大大提升風險防范的能力,因此,現代企業必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完善、調整目前財務風險監管機制中存在的各種漏洞,并對財務會計實施全方位、動態化的監管,強化考核監控。這就要求企業在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時應抓住關鍵因素,有步驟、分重點地構建內部控制。企業在設計內部控制程序時,應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特色,有的放矢地設計流程。
3.加強信息系統資源管理,促進風險管理的及時溝通與交流。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與普及,以ERP作為核心的企業管理信息化已經在我國取得了快速的發展,這也為各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將ERP系統的信息技術與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種現代企業的新的運行模式,這不僅是新時期對各企業資源合理調配的要求,更是在信息不斷發展的時代,企業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隨著ERP系統在各企業的廣泛推廣和普遍使用,很多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切實感受到了ERP系統為企業的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帶來的順暢、科學、便利等優勢,特別是ERP系統的運行,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大量地縮減了成本,為企業效益的提升創造了條件,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ERP系統的實施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手段得到提升,更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等提供科學的、及時的、準確的、有效的數據依據。
總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由于現代企業的財務風險無時無處不在,因此,企業的管理層必須站在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轉變觀念,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將財務風險的控制貫穿于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建立科學的、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為保證企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雪梅,喬希蕾.加強企業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J].經貿財會,2012(07):109-116
[2] 劉家平.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與防范[J].交通企業管理,2013(01):133-134
[3] 金文莉.企業融資過程的財務風險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索[J].改革與戰略,2013(01):52-54
[4] 繆紅.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4,(05):209
(作者單位:江西共青城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 江西九江 332020)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