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蘭
【摘 要】大學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正處于轉型和塑造期,個人角色的轉換、所處環境的變遷、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也日益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對我們的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關鍵詞】大學生 ? ? 心理健康教育 ? ? 教育方法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梁,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大學生所處環境的變遷、社會競爭的激烈、就業壓力的增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群體中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因此,加強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群體,不僅關系到國民精神風貌和精神文明建設,更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國家教委近年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抽樣調查顯示,被調查的12.6萬大學生中,近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存在著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大學生感情脆弱、意志消沉、迷惘困惑、自卑感強、人格喪失、心理承受能力弱、人際交往障礙等方面上。這也是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筆者就當前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結合實際工作出現的障礙,就大學生心理教育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啟發、幫助式教育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就是幫助每個學生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每個大學生都已經屬于成年人,他們會有他們的生活目標和前進方向。作為大學生的管理者,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抓住主流,去引導、啟發他們,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及奮斗目標。特別是對于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更應該多給予他們關愛,多從側面關注他們。管理者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數,表面上一定不能把他們當成病人去管理,這樣會讓他們病情加重,甚至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反倒對我們管理非常不利。要知道沒有一個人想當壞人,沒有一個人自己甘心墮落。之所以出現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就是他們心中的最起碼的希望都被熄滅,再也看不到曙光。這就提醒我們管理者無論做什么事都一定要了解對方的心理,站在他們的角度想一想,只要是有點點希望,都要挖掘出來,讓它燃燒下去,啟發、幫助每一名學生實現他們的目標。
二、把成長的權利交給學生自己
大學生入學教育中就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好大學階段的人生目標,給自己定好位。管理者引導、啟發學生樹立好人生目標,幫助他們怎樣在大學階段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實現人生目標時遇到挫折怎么去面對。這就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跟學生交朋友,得到學生充分信任,這樣以后學生才會說出他的心里話,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會跟你傾訴,你才能及時地幫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他們渡過生活中的難關,克服前進路上的挫折,教會他們明辨是非,找到生活中的方向,在大學階段有真正的收獲,為今后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抓住學生心理,教育方法得體
1.在眾多的學生當中,難免會有一部分學生有極強的個性,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會很離奇、很偏激。面對這樣的學生,管理者一定要用智慧去解決問題,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給孩子們陽光,不要直接地批評、責怪學生,甚至馬上給問題下結論。要傾聽學生們的心聲,挖掘問題的根源,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點撥學生,在需要的時候鼓勵學生,而不是全程管理他們和監督他們。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要把握好處理的方式與分寸。面對犯錯誤的學生,管理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解決問題與學生溝通的時候,也許有傷害他們的地方,管理者要及時發現,反省自己。其實管理者教育學生的過程從始至終就是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尊重每一名學生,教育方法一定要得體,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工作中遇到問題學生怎么辦?比如想自殺的學生,面對這部分人的教育更要講究方法。首先應該分析想自殺的原因:是因為社會環境帶來的心理沖擊,壓力大,還是患有抑郁癥、精神病以及沒有生活目標,對生活失去信心等。然后根據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a.可以試著對這些人進行感恩教育,講感恩故事,讓他們每天記住一至三件高興的事情,可以推薦他們多聽《感恩世界》這首歌,通過這首歌的歌詞來熏陶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感恩周圍的一切東西,日積月累就會在這些人的心里多些陽光的東西,少些負面的東西。b.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愛好和興趣,教會他們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讓學習、研究占據他們的空閑時間,讓生活充實起來,沒有閑時間思考其它問題,做一個知識完善型的人。c.教他們樹立人生目標,找到前進方向。引導他們與開朗的同學交朋友,朋友不用太多,但必須要交知心朋友,通過朋友間的交往,讓他們學會遇到事情時及時找朋友傾訴,學會傾聽朋友們的心聲,學會及時化解矛盾,學會自立,學會堅強。d.在班級里組織全體同學以開班會的形式探討幸福的奧妙是什么? 現在人為什么不快樂?怎樣保持生命的最佳狀態?怎樣擁有一個洋溢、積極的精神和充滿快樂、希望的集體?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幫助這部分學生營造健康、積極的周圍環境,潛移默化地讓他們受到積極思想的熏陶。e.對問題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發一些關于生命重于一切的文章,讓他們多讀,多領會精神。還可以推薦一些關于生命重要教育的短片。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懂得生命的重要意義,讓他們認識到生命重于一切的道理。
總之,面對當代90后大學生的思想狀態,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多學心理學知識,多了解大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在實際生活中多接觸他們,跟他們融在一個整體中。只有這樣,我們的管理者才能找到一個真正能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突破口,真正起到幫助、教育的作用,引導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早日走上健康之路。
【參考文獻】
[1]樊富珉.積極的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從心理問題干預模式向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模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