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保華 尚永寧
(陜西省吳起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吳起717600)
基底節區腦出血是臨床上一種危害較大的高血壓性腦出血疾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受高血壓影響,致腦動脈血管因血壓驟然升高而出現非創傷性的破裂,造成丘腦以及殼核部位的顱內出血[1~2]。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極大的威脅[3]。本文選擇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方法和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并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74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60.6±7.1)歲;女 33例,男 41例;發病時間 1~23 h,平均(10.7±2.1)h。將 74例患者按照抽簽法隨機平均分組,對照組37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0.1±6.5)歲;女 15例,男 22例;發病時間 1~21 h,平均(10.3±1.8)h。觀察組 37例,年齡 44~75歲,平均年齡(61.1±6.4)歲;女 18例,男 19 例;發病時間 2~23 h,平均(11.1±1.7)h。經過臨床診斷,兩組患者均為基底節區出血,且出血量均≥20 ml,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均≥8分,符合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均無嚴重的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性障礙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無腦卒中史及后遺癥,且在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癥狀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保守方法進行治療,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立即對其進行血壓控制治療,收縮壓一般控制在165 mm Hg以下,舒張壓一般控制在110 mm Hg以下,并進行腦水腫的控制治療。同時,予應激性潰瘍預防、營養神經及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治療。
1.2.2 觀察組 采用微創穿刺引流術對患者進行診療。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CT檢查,并根據掃描成像結果分析血腫情況。在穿刺手術前,予1%利多卡因15 mg靜脈注射并進行局部麻醉。以患者最大的血腫層面為穿刺靶點,以血腫中心與頭皮之間的距離為穿刺深度,確保患者靜脈竇、中央溝等重要部位結構完好的情況下,選擇額部作為穿刺點,并實施定向顱內置管操作。將血腫引流管置入血腫腔并延伸到穿刺靶點,進行腦內血腫清除(緩慢抽吸),之后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干凈,1次/d,直至CT檢查顯示血腫清除率>91%時拔除引流管。
1.3 療效標準 治愈:患者的血腫癥狀完全消失,神經功能缺損恢復>90%;顯效:患者的血腫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小,神經功能缺損恢復46%~90%;有效:患者的血腫癥狀有所減小,神經功能缺損恢復20%~45%;無效:患者的血腫癥狀無減小,神經功能缺損恢復<20%??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4]。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和效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和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 經過臨床治療,兩組患者的血腫體積、顱內壓以及腦氧攝取率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S)
?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68%(28/37),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59%(35/3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目前,臨床上對基底節區腦出血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對血腫較小患者的療效明顯,而對血腫較大患者的療效不佳,因此需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5~6]。微創穿刺引流術是近些年來外科臨床醫學上新發展起來的一種微創手術治療方法,它主要由穿針刺構成血腫的消除通道,并采用生化酶技術對血腫進行液化處理,而后通過引流管將液化血腫抽出患者體外,從而到達消除血腫的目的[7]。微創穿刺引流術與傳統手術相比,其具有創傷性小、時間短、恢復快、費用低、操作簡單等特點,且無需顱骨修補,因而受到臨床醫生以及患者的廣泛接受和支持[8]。本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微創穿刺引流術進行臨床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血腫體積、顱內壓以及腦氧攝取率均明顯優于治療前,且均明顯優于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組內及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方面,采取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4.59%)明顯高于應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75.6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微創穿刺引流術的臨床診治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血腫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從而更好地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余波,崔建忠,史楠,等.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16):2754-2757
[2]馬玉健,劉健,鄭音.微創穿刺引流術在基底節區腦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4,35(10):2116-2117
[3]于忠鋒.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效果[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11):85-86
[4]王亮.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輕型基底節區腦出血(附41例報告)[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1,37(5):309-311
[5]夏銘飛.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0):74-75
[6]鄭立春.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輕型基底節區腦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9):169-170
[7]張林山.微創穿刺引流術在基底節區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3):102-103
[8]韋光宇,覃小武,韋東,等.超早期微創穿刺引流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