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然
摘 要:文章對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概況及開發區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的有利條件進行了分析,確定了開發區實施循環化改造的原則和目標,提出了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積極探索符合濮陽開發區實際的循環型園區發展模式,以期能為同類園區發展提供示范。
關鍵詞:濮陽開發區 循環經濟 循環化改造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0-200-02
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園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領域。2013年10月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同意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20個園區的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13〕2197號),這將進一步為濮陽開發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綜合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一、開發區概況及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情況
國家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濮陽市城區西部,成立于1992年9月,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轄兩鎮一鄉四個街道辦事處,132個行政村,常駐人口21.9萬人,總控制面積232平方公里,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首家國家火炬計劃生物化工產業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化示范基地、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化工)產業示范基地、國家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先進園區和河南省精細化工特色產業示范基地。
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位于濮瑞路東、化工一路西、濮水河以南、晉豫魯鐵路以北及以南部分區域,規劃面積7.1平方公里,以中原大化、中原乙烯為依托,鏈式推進,創新發展。目前,園區內已形成年產70萬噸甲醇、30萬噸合成氨、32萬噸乙烯、16萬噸丙烯、100萬噸真空鹽、52萬噸尿素、25萬噸苯、15萬噸糠醇、10萬噸甲醛、5萬噸雙氧水、8.5萬噸三聚氰胺、6.5萬噸甲酸鈉、3.2萬噸N-甲基吡咯烷酮、3萬噸LED封裝材料、2萬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產能力。中原乙烯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煤制甲醇制烯烴工藝;中原大化已成為亞洲最大的三聚氰氨生產基地;龍宇化工擁有國內首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天爐煤制氣技術;邁奇化學成為亞洲最大的鋰電池原料供應商,2014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惠成電子成為全國最大的LED封裝材料供應商,2015年,在創業板上市;穎泰化工是國內最大的酰胺類農藥生產商,2015年,與中農發集團并購重組上市。宏業化工是全球最大的糠醇生產基地;班德路成為全國單套規模最大、連續生產萜烯樹脂的企業;沃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項目以技術創新和生產規模引領行業發展,成為全國最大、河南首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產基地。當前,圍繞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三化”融合鏈接發展,開發區積極推進中原乙烯擴大MTO裝置規模和投資28億元的氣化島項目建設,使烯烴生產逐步達到百萬噸級,原料氣實現充足供給,為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提供原料保障。
二、循環化改造思路和目標
1.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支撐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圍繞建設全國新型工業化化工產業示范基地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石油、煤炭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勢,著力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現空間布局合理化;著力推進石油煤化融合發展,提高能源資源產出率;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探索高效管理運行模式,全面提升開發區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把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成為全國化工類園區循環化改造的示范園區。
2.總體目標。通過循環化改造,開發區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煤化石化融合發展的循環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能合理配置、各類副產品和廢棄物充分利用,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更為完善,管理水平更加科學有效。初步形成適合開發區的循環化改造范式、管理模式,建成全國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區。
到2015年,實現開發區生產總值266億元,資源產出率由0.37萬元/噸提高到0.48萬元/噸,能源產出率由0.92萬元/噸標煤提高到1.08萬元/噸標煤,土地產出率提高到2030.53萬元/公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到2.31噸標煤/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至33.62立方米/萬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均達到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
三、循環化改造的主要任務
循環化改造將依托開發區在“十二五”期間開展的具體工作和任務逐步進行,按照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要求,對循環化改造進行總體框架設計,重點從空間布局、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關鍵物質流分析、生態建設、公共基礎實施、組織管理等多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任務,推進循環化改造。
(一)優化空間布局,促進集約化發展
針對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早期建設中土地粗放式發展,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不夠、產業集群效應不強、單位土地產值不高、各區域間物流效率較低等問題,遵循循環化改造的總體思路,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聚集”的原則,通過淘汰落后、置換搬遷、產業鏈招商等措施,鼓勵引導企業圍繞物質流和產品鏈進行合理布局,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二)優化產業鏈條,實現石化煤化融合發展
依托當地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和產業優勢,重點圍繞開發區內的核心節點企業,加快石油化工、煤化工等產業鏈的延伸與改造,并加強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之間的耦合鏈接發展,構建以資源、產品、副產物及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為核心的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實現原料投入和廢棄物排放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
(三)加強資源交換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