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 王琳
[摘 要] 內部控制能夠有效地保護國有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以及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內部控制環境作為內部控制的基礎,影響著企業職工對內控的認知,也影響著一個企業的文化。目前,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審計機構缺失,內控意識淡薄,企業文化缺失,人力資源管理不善等問題。對此,應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審計機構職能,強化企業內控意識,完善人力資源體系。
[關鍵詞] 中小型國有企業;控制環境要素;缺陷及完善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afety of the property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nsur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prevent business risks.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the basis of internal control,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to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culture of an enterprise.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 in state-owned SME, in terms of unsound governance structure, lack of internal audit organization, weak internal control consciousness, miss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faultines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is regard, the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legal entity governance and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make the human resource system better.
Key words: state owned SME, control environment elements, defects and improvement
一、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要素的界定
內部控制環境作為內部控制的基礎,設定了整個企業內部控制的基調,影響著企業職工對內控的認知,也影響著一個企業的文化。
內部控制環境主要是指企業治理職能、管理職能以及治理層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態度、認識和措施等方面。具體包括個人誠信觀念、道德觀念、完成工作的勝任能力、治理層的參與度、管理階層的經營理念和經營風格、企業的組織結構、機構的設置與劃分、職權和責任的劃分以及人力資源的政策與實務。根據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特點,本文所指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構成要素主要為中小型國企的治理結構、內部審計機構、企業的文化、對企業內控的認知與企業人力資源。
二、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治理結構不完善
企業的治理結構是企業的神經系統,能夠為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有很大一部分在性質上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權利大都被國家政府官員或內部人員所控制,董事會成員往往由國家任命或上級直接指派;企業內部專政專權,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的權利往往掌握在內部的幾個人手中,董事會、監事會職能也有所缺失,有的董事會成員會身兼經理層或監事會職務,無法劃分清他們的具體職能,也無法發揮其相互制衡的作用;甚至有的企業根本沒有設立董事會和監事會,仍然沿用行政事業單位的治理結構。
(二)內部審計機構缺失
外部審計由于對企業業務流程不熟悉,對企業的審計具有片面性,發現不了很多內部真實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內部審計的作用。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都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特別是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往往不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即使設立也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其內審機構受命于企業的經理層,直接向經理層匯報工作,根本無法發揮其獨立性;在工作上,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只是停留在簡單的審查企業的會計賬目和報表,并沒有做到對董事會和管理層進行有效的監督。其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也是中小國企內部控制環境所面臨的一個問題,中小型國有企業為壓縮經費往往會臨時聘請外部人員對企業進行形式化的審計,而這些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職業操守和勝任能力與實際所需的內審人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加之對企業具體業務流程缺乏完整的認識,造成實際工作上的失誤或不足。
(三)內控意識淡薄
內部控制意識是內部控制環境和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還帶有行政化的色彩,企業領導根本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仍然按照以前的管理模式,不創新,不提升,不進步,使得內部控制自上而下都沒有在企業內得到重視;其次,領導層的業績考核往往是短期利益,而內部控制所帶來的長遠利益無法在短期內見效,這就弱化了領導層的內部控制意識。另一方面,有的企業雖然制定了內部控制制度,卻忽略了它的執行效果,只是制定出了內部控制制度,使其成為搞形式、應付檢查的工具,卻并沒有將其落實到實處去,也沒有發揮出其作用。
(四)企業文化缺失endprint
企業的文化作為企業的中樞系統,無形的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影響著企業員工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我國大部分中小國企并沒有建立企業文化,沒有形成共同的、正確的文化理念,對團隊意識、創新精神、風險意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文化建設不足,只是建立一些脫離企業實際情況的文化理想。特別是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受到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形成了重人情、多變通的負面文化觀,往往不按規章和流程辦事,仍然注重行政辦事或是依人情辦事,使內部控制制度成為擺設,影響著管理層的經營方式、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企業的凝聚力,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很難發揮其作用。
(五)人力資源管理不善
充足的人力資源和高效的工作能力是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人才流失嚴重,由于中小型國企在薪酬待遇和發展空間遠不如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企,大量高精尖的人才流失,一些關鍵性崗位無人去做;其次,由于國企的一些重人情、工作穩定以及有國家做后盾的特點,很多人員是靠關系進入的,并不具有與其崗位相符的技能,加之缺乏公平的績效考核機制,使中小型國企整體呈現出工作懶散、效率低下的局面。
三、完善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措施
(一)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十八大中,國資委主任也表述: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更加市場化,不斷增加活力、影響力。因此,我國中小型國有企業應不斷向市場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靠攏。在市場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董事會處于核心地位,負責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并將其落實到實處;監事會則是對董事會實施的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人則是負責組織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因此要不斷完善中小型國有企業董事會和監事會的組織結構,強化二者職權的使用,保證監事會的獨立性,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真正做到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三者相互制衡;其次還要引入職業經理人,突破在本企業選拔經理人或上級指派經理人的情況,實施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模式,使企業選出真正有能力勝任、不依附上級領導、能夠為企業切實辦事的經理人。
(二)完善內部審計機構職能
內部審計機構是內部控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內部控制制度得以實施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有足夠獨立性、權威性和客觀性的內部審計機構,使其要高于其他各職能部門,保證其審計范圍不受限制,能夠對企業的經濟業務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定期對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其次,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職業水平,內部審計人員要不受人情的干擾,做到獨立、公正、客觀、誠信,同時要不斷增強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判斷能力,全方位了解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審計、生產、經營等多方面的情況,根據企業具體內部控制情況設計出方案并進行控制測試,同時將結果與領導進行溝通、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并出具審計報告。
(三)強化企業內控意識
內部控制的實施需要每一位員工的參與,因此,無論是企業的領導人還是員工都要重視企業內部控制,意識到企業經營活動每個環節都需要內控。領導人要起到帶頭作用,積極組織單位成員學習內控相關知識、相關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定期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宣傳教育,調動每個崗位員工的積極性,做到人人重視內部控制,培養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四)加強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的主體是企業的員工,因此加強中小型國企的文化建設要從企業員工入手。首先,中小型國企要注重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堅持從員工的利益出發,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加強對員工思想水平、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培養員工的創新精神,增強員工的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為員工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例如,企業可以定期舉行國學大講壇,提高員工的文化素養;定期請講師為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讓員工不斷更新其知識體系,并將其運用到工作中;定期舉行文體活動,增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能力。其次,員工也要不斷加強其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做到自控自律,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工作積極,不拖延、不懈怠,有問題及時解決,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員工還要遵守職業道德,在工作中做到客觀公正,誠實守信,堅持準則,強化服務等,將積極的健康的工作態度展現出來,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
(五)完善人力資源體系
1.做好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中小型國有企業要根據企業的發展和勞動市場的趨勢,做好企業員工的招聘計劃、培養計劃、考評計劃、晉升計劃和職業發展計劃。對于企業所需要的優秀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加薪、升職等方式留住他們,給予其發展平臺,讓其為企業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對于沒有能力承擔該崗位的人員要么調離崗位要么進行培訓上崗。
2.構建公平的績效考核機制。對中小型國有企業的績效考評要采用公平、科學的考評指標去衡量,將此作為員工薪酬和晉升的依據,例如,年終考核時,要將其工作能力、工作態度、日常出勤狀況、個人品德、職業道德等都考慮在內,還要結合其他員工和領導的雙方評價來做出考評結果,最終做到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以能力來決定其在公司中的地位,而不是通過“靠關系”、“走后門”這種捷徑。
[參 考 文 獻]
[1]唐洋,王秋林,陳慧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會計監督的影響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6)
[2]金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對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12)
[3]賈講用.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環境問題探析[J].會計之友,2012(30)
[4]劉新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9(3)
[5]黎明梅.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因素思考[J].財會通訊,2009(35)
[責任編輯:劉玉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