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生根



[摘 要] 中山市在過去的幾十年依賴出口和利用外資取得了巨大成功,當前外部需求疲軟增速放緩,依賴出口和利用外資的增長方式亟待轉型,推進對外投資是中山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針對中山市企業實力規模小、人才缺乏、信息渠道不完善,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走出去”重視不夠等問題,中山市對外投資發展的對策是:政府層面應重視企業“走出去”,引導建立“走出去”企業組織和社會智庫;企業在戰略層面應牢牢把握“走出去”贏利的宗旨,樹立全球眼光,梳理企業優勢,尋找“走出去”突破口,積極引進培養符合“走出去”的復合型人才,戰術層面應合理選擇投資區域、了解投資對象國的政策法律和文化、抱團“走出去”、積極謀求實現本地化經營。
[關鍵詞] 中小外向型城市;對外直接投資;企業
[中圖分類號] F752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Zhongshan has achieved huge success depending on exports and foreign capital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However, the external demand is weak and growth is slow now.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the growth pattern, so improving OFDI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e enterprises are small and lack of talent and imperfect information channels. Meanwhile, the local government pay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going ou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going out" and guide loc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think tank. In the strategic level, the enterprises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profit tenet of "going out", set up a global vision, find their advantages, seek breakthrough and introduc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t the tactical level, the enterprises should choose the investment area reasonably and understand the policy, laws and culture and actively realize business localizatin.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xport-oriented city, OFDI, enterprise
改革開放至今的近四十年間,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期間,一些中小城市如中山、鎮江、金華、南寧、威海等抓住機遇,實現了城市經濟的飛躍發展。這些城市的典型特征是城市規模不大,充分利用改革開放政策,大力外展外向型經濟,依賴大規模的出口和利用外資,推動地方經濟快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人民幣的快速升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加上國外需求的低迷,依賴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利用外資也受到其他國家和國內內地城市的競爭,利用外資增速放緩甚至下降。中山市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無以為繼,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走出去”實現更大發展成為中山市經濟發展新的突破口。
一、推進對外投資是中山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快速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為發展對外直接投資創造了現實基礎
按照鄧寧的投資發展周期理論,當人均GDP超過4750美元時,地區對外投資企業優勢凸顯,地區對外投資將迅速增加,中山市人均GDP2006年首次超過4750美元,之后人均GDP持續上升。經濟的快速發造就了許多有實力對外投資的企業,這成為中山市發展對外投資的現實基礎。
(二)依賴出口和外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無以為繼
近年來全國的出口增速出現下滑趨勢,2015年一季度全國出口增速4.9%,低于GDP增速。中山市出口增速同樣下滑,中山市2015年1-4月出口增速0.6%,明顯放緩。在一個更大的時間范圍內,放緩的趨勢更加明顯。從2012年開始,出口增速持續低于GDP增速,出口對GDP的貢獻持續下降。
在出口放緩的同時,利用外資也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趨勢,2014年全國利用外資增長1.7%,遠低于GDP的增速。中山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從2006年起增速一直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個別年份甚至出現負增長,自2012年達到8億美元的峰值后穩定在6億美元的水平,依賴利用外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無法持續。
(三)中山市經濟發展亟需轉型
當前外部需求持續低迷,粗放的依賴巨大外部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時的要求,通過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夯實經濟增長內在基礎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提升城市經濟發展的內在基礎的必然選擇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外向型企業對中山經濟貢獻顯著,實施“對外投資”戰略,能夠幫助外向型企業在直面國際競爭中迅速提高技術水平,擴大品牌國際影響力,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全球配置資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彌補企業的劣勢,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實質上全面提高外向型企業的競爭力,為中山市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endprint
二、中山市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與問題
(一)中山市對外投資發展現狀分析
相比于出口和利用外資,對外投資一直是被忽視的,尤其是中小城市。近年來,中國的對外投資總額有了迅猛的發展,但效果不是很樂觀,對外投資的發展過程將是漫長而艱難的,從下表可以看出,就中山市來說,企業對外投資總體項目數少,投資金額低,還遠遠沒有達到能夠系統性、有計劃地“走出去”的要求。在2008年之前,僅有的不多的幾個投資項目多數還是建立銷售,離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全球配置資源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從中山市2004-2013年對外投資數據來看,新增對外投資項目最多的是2012年,總共僅有22項,投資總額最多是2011年,投資總額12106.85萬美元,單項目平均投資額最高是2011年的864.78萬美元,某一個或某幾個企業的對外投資計劃就能顯著影響中山市的對外投資統計數據,企業“走出去”缺乏系統規劃。多數中小外向型城市的對外投資總體情況都不樂觀。
2004-2013年中山市對外投資情況表
數據來源: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二)中山市對外投資發展問題分析
1.地方政府對本地企業“走出去”重視不夠
雖然對外貿易與經濟合作局有專門的部門管理企業“走出去”,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大量的服務,并且在國家、省促進企業“走出去”的政策引導下,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主動促進外向型企業積極“走出去”,但相比于對促進出口和引進外資的重視,對促進企業“走出去”明顯不夠。
造成這個現狀有多重原因,客觀上因為目前中山市企業“走出去”的項目較少,政府對企業“走出去”的引導和管理容易變得無的放矢,成效有限,導致相關部門對促進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不夠。主觀上,相比于促進出口和引進外資,企業“走出去”直接促進本地經濟增長的效應不顯著,在政府相關經濟管理部門以促進地方政府經濟增長為目標的政策導向下,促進企業“走出去”自然被置于相對次要的位置。在“GDP至上”的短期目標指導下,地方政府缺乏鼓勵支持發展當地企業“走出去”的內在動力。
2.外向型企業自身存在諸多問題
(1)企業綜合實力有待提升。對外投資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壟斷優勢理論和折中理論,企業要想“走出去”經營并獲得理想結果,企業必須擁有顯著的優勢。大企業缺乏是中山市外向型城市的產業現狀,企業整體實力不強。中山的外向型企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多數是貿易型和OEM型企業,如就中山市而言,中山絲綢進出口集團、中山市新達進出口有限公司,其主要優勢是對國際市場的了解和對出口各個環節的整合,如果“走出去”優勢就不明顯了。而如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佳能(中山)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國碁電子(中山)有限公司等幾家出口額排名前列的企業,是典型的外商投資型OEM企業,規模大,但自身的競爭力并不強,并且,這些企業的母體企業之所以投資中山,是看中了中山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離開中國,這種優勢蕩然無存,即使要對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投資,也是以母國企業的名義對外投資。中山市目前有能力“走出去”并能“走好”企業數量有限,“走出去”狀況很不理想。
(2)企業缺乏明確的全球化戰略。雖然客觀上的實力不夠嚴重制約著企業“走出去”,但與中山市的經濟實力相比,低水平的“走出去”狀況還是明顯不匹配?!靶「患窗病钡乃枷朐谝欢ǔ潭壬显斐闪似髽I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相對謹慎,而在面對“走出去”獲得更大成長同時也承擔更大風險時,企業明顯作為不夠。在全球化風起云涌的時代,“走出去”是能夠使企業在整合全球資源、利用全球市場的過程中迅速壯大的有效途徑,這需要企業確立有效的全球化戰略,從客觀的結果來看,中山市企業多數缺乏明確的全球化戰略。
(3)企業缺乏實施“對外投資”必需的人才。“走出去”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走出去”經營的人才既要通曉外語,又要熟悉東道國投資環境和經營業務。要知曉東道國的文化,了解東道國的法律法規、商務慣例及風土人情。這樣的人才企業嚴重缺乏,這成為制約中山市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中國目前的狀況,優秀人才更愿意留在大城市,這使中小外向型城市普遍缺乏高端人才。
(4)企業對對外投資的信息把握能力有待提升。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不盡相同,對外商投資的政策也不同,就“走出去”而言,自身能力、優勢固然重要,但能夠找到適合自己企業投資的國家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走出去”經營的成效,這要求有意向“走出去”的企業具備全方位把握國際信息的能力。中山市多數企業的規模較小,缺乏全方位把握國際信息的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企業“走出去”。
三、中山市外向型企業“走出去”的策略建議
(一)政府層面的建議
1.重新審視“走出去”重大意義,重視企業“走出去”
支撐地方經濟增長的核心基礎是地方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水平,“走出去”有助于企業在全球配置資源,加快技術進步,實現規模效應,緊跟國際技術、市場發展方向,促進企業在競爭中壯大?!白叱鋈ァ笔亲龃笞鰪娖髽I的有效手段,并最終為地方經濟增長做貢獻。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重新審視“走出去”重大意義,重視企業“走出去”,制定促進企業“走出去”的有效措施,積極主動為有意愿“走出去”的企業提供多種幫助。
2.引導建立“走出去”企業組織,加強“走出去”交流
“走出去”到陌生的市場經營,是一項高風險的任務。通過引導建立“走出去”企業組織,讓已經“走出去”并獲得一定經驗的企業和有意愿“走出去”的企業加入該組織,建立長效的組織交流機制,讓擁有“走出去”經驗的企業為將要“走出去”的企業分享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對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確定性展開充分的討論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走出去”的盲目性,未雨綢繆,有針對性的做好充分準備,降低“走出去”的風險,對于已經“走出去”的企業來說,通過這種交流,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總結經驗和教訓,為企業長遠的持續經營提供幫助。endprint
3.嘗試建立“走出去”社會智庫,支持企業“走出去”
通過由政府組織相關人才,尤其是本地高校和研究機構人才,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就相關問題展開研究、調研,將結果共享給企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必要的理論和信息支持,為企業“走出去”的國別選擇、經營方式等提供建議,一方面最大程度發揮人才的效能,使少量人才為多個企業服務,解決人才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緩解企業為獲取、穩定相關人才的費用支出,實質上支持企業“走出去”。
4.精心篩選“走出去”意向企業,培育“走出去”主體
在充分征求企業意愿的基礎上,選取有“走出去”意愿的、出口額或進口額或進出口額排名前列的內資企業或內資控股企業,或綜合實力較強,可以利用全球配置資源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內資企業或內資控股企業,提供適當的“走出去”探索資金支持,重點跟蹤,充分交流,支持幫助解決這些企業“走出去”。
(二)企業“走出去”戰略層面的建議
1.牢牢把握“走出去”贏利的宗旨
“走出去”本身不是目的,“走出去”利用全球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獲得更大的贏利水平才是目的,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當前我國企業“走出去”蓬勃發展,但“走出去”的贏利狀況不容樂觀,對于中山市的企業來說,“走出去”必須把握“贏利”這個根本宗旨,全面謀劃,志在長遠,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謹慎“走出去”。
2.樹立全球眼光,長遠規劃企業經營
全球化為企業利用全球資源做大做強提供了機會,中山市企業錯過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通過品牌建設做大企業的機會,決不能再錯過當前利用全球化做到做強自己的機會,否則在長期的競爭中將被甩得越來越遠。企業要樹立全球眼光,在深刻把握自身優勢、劣勢的基礎上,時刻跟蹤國際市場、技術主流,結合企業的經營目標,長遠規劃企業經營,尋求“走出去”發展的機會。
3.遵循從易到難的“走出去”原則
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從出口開始,經營的主體在國內,風險容易控制,通過出口對國際市場有一定的認識之后,嘗試在主要目標市場國建立銷售中心,促進本企業產品的出口,提高本企業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在此基礎之上,逐漸嘗試在國外建立研發部門、零部件的生產部門、采購中心等部分環節,條件成熟后,可以考慮在國外建立全產業鏈企業,在國外投資先考慮跟當地企業合作,條件成熟后再考慮獨資經營。對于以中國作為目標市場的企業,可以考慮現從國外廠商采購,慢慢嘗試跟國外企業合作生產,條件成熟后考慮在國外建立獨立的針對中國市場的生產基地。
4.梳理企業優勢,尋找“走出去”突破口
對于企業來說,如果能夠擁有技術、管理、資金、聲譽、銷售、規模等全方位的優勢,“走出去”會變得非常順利,但很少有企業能夠擁有這樣的地位,對于中山市的企業來說擁有全方位的優勢尤其不可及,這不能成為中山市企業放棄“走出去”的理由。企業可以憑借某一方面的優勢成功“走出去”,例如依靠對某一種產品的品牌、口碑、技術的優勢,企業可以嘗試在國外建立生產基地以迅速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最大化產品的經濟效益;進口企業可以依賴對國內市場網絡的掌控,收購外國生產性企業或者跟國外生產商合作生產,生產的產品在國內銷售;擁有某種產品成熟、低成本生產體系的企業可以考慮收購國外的技術、品牌和銷售網絡,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與國內低成本生產相結合獲得競爭優勢。
5.把握企業產業鏈瓶頸,謀劃“走出去”提升競爭力
“走出去”不單單是為了擴大銷售或者獲取技術,“走出去”還可以幫助企業如充分利用全球資源,解決企業某方面的瓶頸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這要求企業能夠深入分析自己的整個產業鏈,把握制約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例如原材料價格太高,而國外有良好的替代品,價格相對較低,而進口會使企業無法完全控制原材料的供給,則企業可以考慮自己在國外投資生產或者跟國外廠商合作生產;在研發能力偏弱,國內相關人才缺乏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考慮在國外建立研發中心,充分利用國際人才優勢;農業現代化企業可以考慮在土地資源豐富、氣候環境條件優越的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以保證優質農業原材料和產品的供給。
6.積極引進培養符合“走出去”的復合型人才
要在全球化經營眼光下,有意識地引進培養國際化經營人才,為“走出去”準備人才。企業需要運用多種人才戰略,在人才不可擁有的情況下,建立借用社會人才的有效途徑,將人才在置于國際化背景下,提升人才的國際化經營能力。
(三)企業“走出去”戰術層面的建議
1.基于投資動機合理選擇投資區域
為了更有效地開辟國際市場,規避各種貿易壁壘,選擇目標市場國或跟目標市場國建立了關稅同盟且地理距離更能輻射多個市場的國家進行投資。為了獲取技術,優先選擇技術水平較高的國家進行投資,這通常也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人力成本較高,基于技術獲取目的的投資必須深度評估獲取技術之后是否可以實現規模生產以攤低成本?;谫Y源獲取目的的投資需要特別留意投資對象國對相關資源的管理政策。
2.深入了解投資對象國的政策法律、文化
對外投資巨大風險之一就是經營者已經習慣了母國的法律、文化,形成既定的做事方式,而如果按照既定的方式在東道國經營的話可能會遭受嚴重損失。比如勞動法,多數西方發達國家對勞動者的保護比中國嚴厲得多,在一些國家解雇員工相當困難并且成本非常高,而在國內,解雇員工相對容易、成本較低。工作文化的不同也會給工作帶來阻礙。深入了解東道國的法律和文化,在實施投資之前準確評估因為東道國不同的法律、文化對企業在東道國經營的影響,在此基礎之上決定是否投資。在經營過程中嚴格遵守當地法律,以東道國居民認同的文化方式經營,避免法律、文化的不同造成損失。
3.抱團“走出去”降低投資風險
優先選擇已經有本國企業投資的國家進行投資,并且通過原有的投資企業深入了解投資對象的政策、法律和文化。選擇在中國企業在投資對象國主導建設的工業園區投資將大大降低風險,同時因為工業園區內有多個本國企業,可以提高中國企業在當地的影響力。基于拓展市場目的的對外投資,聯合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上下游企業一起投資以分擔風險。
4.積極謀求實現本地化經營
實現本地化經營可以使企業迅速融入當地,提高企業在當地的影響力,尤其以開拓當地市場為目的的對外投資,積極實施本地化可以加快當地對本企業的認同,迅速提高產品知名度。積極實施本地化也可以充分利用當地人才,實現全球化背景下通過對外投資實現全球配置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
[參 考 文 獻]
[1]裴長洪,鄭文.國際特定優勢:國際投資理論的補充解釋[J].經濟研究,2011(11):21
[2]郭娟.R&D、技術溢出及無技術優勢企業對外投資[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86
[3]尹國俊,楊雅娜.企業對外投資區位選擇的能力資源整合分析——以萬向集團為例[J].財貿經濟,2012(2):81
[4]成曉杰.中國OFDI動因、技術尋求與逆向技術溢出:一個文獻綜述[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5):56
[5]謝光亞,催君.基于全球價值鏈的北京企業對外投資動因分析[J].特區經濟,2012(12):67
[責任編輯:王鳳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