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MOOC;高校圖書館;服務團隊
摘 要:文章描述了MOOC的含義、特點、宗旨等概念,分析了MOOC與生俱來的優點和發展過程中的困惑,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如何進行角色定位組建服務團隊,以延伸職能創新服務模式為突破口,推進MOOC、圖書館和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全球共享的目標。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5)11-0070-04
本文系銅陵職業技術學院校級人文社科課題“構建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2012c07。1 關于MOOC
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通常翻譯為“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縮寫。它是一門完整、系統的網絡課程,已不再只是課件、視頻或教參資料的簡單堆集。MOOC的理論基礎是開放教育資源運動(OER)和關聯主義、行為主義學習理論[1];宗旨是將地球上最好的教育資源,通過網絡技術傳達到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2];特點是每門課程的學員人數眾多(還應包含課程的大容量和可擴展性)、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公開免費學習、全新的知識組織方式和學習流程[3]。目前,具有顯著地位的國內外平臺有Coursera、Udacity、edX、愛課程網、清華學堂在線、果殼網MOOC學院等,功能主要包括課程介紹、課程大綱、授課教師、課程視頻、教學資源、作業—測試、討論區、教學進展、學習筆記、評估—調查、學習進展、線下互動組織等[4],平臺大多采用“免費+增值”模式,即平臺免費,線下考試及相應的跟蹤服務收費。
MOOC,被稱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領域最大的革新[5],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現代教育理念的結晶。作為一個新的生長體,它擁有與生俱來的優點,也無法擺脫各種發展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不應只著眼于MOOC,因為開放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而MOOC則僅是開放教育的一部分[6]。
2 MOOC的優點與發展中的問題
2.1 MOOC與生俱來的突出優點
2.1.1 惠及大眾。MOOC通過計算機、網絡、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使緊缺的優質教育資源突破時空限制,實現全球共享。正如Coursera 平臺團隊宣言所說,這里可以“在網上免費學習全世界最好的課程,”“希望教育能夠改善人們及其家人的生活,以及他們所在的社區”[7]。
2.1.2 深入人心。杜威早在20世紀初就提出“以兒童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取代“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這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再加上智能算法、大數據等技術,使MOOC成為目前最能滿足大眾化教育、個性化教育、移動化教育(碎片化學習)等現代教育的需求,也輕松取得了人們的歡心。
2.1.3 經濟實惠。MOOC不僅學習免費,而且互動工具也免費、便捷。同時,證書認證體制的不斷完善與跨校課程學分認可范圍的不斷擴大,也大大降低了學習成績認證成本,如武漢大學等高校之間實行的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區的學分認證制度。斯坦福大學達夫妮·科勒教授說:“技術在進步,云計算質量提高了、流媒體視頻成本降低了、提供易用定制內容的成本也降低了,這些技術方面的進步讓在線授課變得更容易、也更便宜。”[8]
2.1.4 方便快捷。MOOC注重的碎片化知識與學習,對于高節奏工作、生活的學員來說,是實現大眾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想模式。據《2015年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已有兩億移動閱讀用戶,“微信讀者”人均每天超過40分鐘,數字化閱讀接觸率達58.1%,54%的人群會選擇通過網絡渠道獲取知識,日均手機閱讀時長已經超過半小時,大眾已經習慣了隨時通過網絡學習與交流[9]。斯坦福大學達夫妮·科勒教授說:“在線授課的社會條件已經成熟,這一代學生從小就習慣了利用技術手段學習和社交,這種方式對他們來說非常自然。”
2.1.5 資源豐富。MOOC的特征之一就是教學、教參資源豐富,另外在互動中生產的大量引入和自創資源,也是學員輕松學習和進一步拓展學習的基礎。
2.2 MOOC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2.2.1 課程制作的困惑。資源開放共享與知識產權的矛盾無法避免;課程前期制作成本高;課程制作技術、技巧要求嚴格;課程質量與標準難衡量,一個美國教育理事會(ACE)無法滿足認證需求。
2.2.2 課程學習的問題。學員信息素養及綜合素質水平不等,如何搭建統一的友好平臺;數字資源的權威性與師生比超大等問題,如何保障教學質量;學員學習制止力和時間不足,如何控制退出率;虛擬的網絡空間,如何保證有效互動;個性化教學如何真正實現。
2.2.3 學習結束后的尷尬。如何解決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引發的用戶隱私與信息安全等倫理道德問題[10-11];評分手段不足,機器評分不適用人文社會科學,而同行評分又難以保證質量;成績與學分認證難,如何杜絕“替學”“替考” 等作弊現象,如何保證“證書”的可信度和含金量。
2.2.4 學習理念的挑戰。學習課程需要計算機、網絡等設備和信息素養等素質,這些是否會導致教學資源的兩極分化而不是教育公平;部分增值服務收費,是否會威脅MOOC繼承OER的理念。
3 MOOC浪潮中高校圖書館的角色
李明:MOOC浪潮中高校圖書館應對策略探討*
李明:MOOC浪潮中高校圖書館應對策略探討*
MOOC浪潮下,圖書館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特別是Udacity這類營利性平臺會直接與教師對接開發課程;同時也將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Coursera和edX的經驗均證明圖書館的重要性。2013年OCLC舉辦的“MOOC和圖書館:眾多的機會還是巨大的挑戰?” 大會上,多數學者認為圖書館應積極參與MOOC,并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12]。高校圖書館應根據MOOC的發展需求進行角色定位,推動MOOC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3.1 MOOC宣傳推廣者
圖書館與MOOC的宗旨有著天生的默契,所以作為MOOC宣傳推廣者,圖書館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說服力,也是職責所在。同時由于MOOC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程度不同,也需要像圖書館聯盟這樣的組織為其宣傳,助其發展。圖書館應該在主頁上開設如“MOOC推薦”專欄,介紹MOOC及其平臺;在專欄內創建MOOC板塊,建設課程資源導航特色庫或提供導航鏈接服務;在OPAC系統中增加MOOC板塊;爭取開設信息素養類MOOC公開選修課;組織讀者協會成立MOOC興趣小組;通過讀書節舉辦MOOC講座;以圖書館聯盟名義舉辦MOOC主題研討會,培訓MOOC服務人員,交流MOOC服務經驗。
3.2 MOOC制作協助者
3.2.1 資料員。由于MOOC教學與教參資源的分離、討論區“信息泛濫”“信息污染”等問題異常突出,同時學員自身的資源和信息素養水平有限,MOOC團隊在課程制作之初就應該予以充分考慮,不能完全依靠學員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檢索信息獲取資源等工作。①通過知識碎化和關聯整合,建設以知識點為中心的特色館藏數據庫,并利用網絡搜索與鏈接功能建立網絡資源導航,將各類資源與MOOC課程內容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對資源的全文獲取和無縫鏈接。②利用常年采編,利用西文文獻的經驗和CALIS“高校教學參考書”,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等數據庫資源,收集整理支撐英文教學的中文教參和西方文化文獻,清除課程與學員之間的語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礙,真正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全球共享的目標。③在管理平臺與討論空間的同時,跟蹤收集學員引入和自創的信息資源,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予以分析處理,并將分析整理的資源及時反饋給教師和學員,實現不斷完善課程內容、計劃和提高課程質量、教學質量的目標。④在MOOC課程中嵌入信息素養培訓插件或開設專門信息素養類MOOC課程。
3.2.2 版權顧問。如何使所有的MOOC資源版權清晰,避免法律糾紛,有研究顯示圖書館員是解決版權問題的核心力量,且平均投入在每門課程的時間不少于380小時[13]。圖書館不僅能提供參考咨詢服務,還有長期與資源供應商保持良好關系的優勢。首先通過知識產權審查服務,確定是否侵權,如有侵權可作為代表與資源供應商進行談判,即使不能解決版權問題,還可以通過挖掘整理OA資源作為代替,盡量使MOOC在合理使用和有限許可的范圍內不斷發展。如杜克大學圖書館成立的“版權與學術交流辦公室”在為師生提供MOOC環境下的版權支持服務[14],獲得了廣泛的贊譽。
3.2.3 視頻技術指導。圖書館在建設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信息技術處理經驗和人力資源,可以幫助MOOC制作團隊分擔大量的信息資源數字化和視頻裁剪工作,如斯坦福大學圖書館通過學術計算團隊為MOOC制作提供視頻支持服務[14]。
3.2.4 聯絡員。MOOC在制作的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制度、政策、人員、設備、經費等問題,圖書館可以發揮學科館員與返聘教師的人脈優勢,以“聯絡員”的身份與學校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為MOOC的發展爭取更多的傾斜性政策、人力資源、儀器設備與資金保障 。
3.3 MOOC獨立制作者
一方面,MOOC的學習理論之一“關聯主義理論”強調,MOOC學習中兩個重要的技能是尋找現有的信息,以及過濾次要和額外的信息[15];另一方面,高校圖書館長期承擔著學校信息素養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圖書館作為信息素養的培訓師,有責任也有能力制作信息素養類MOOC,同時注重對信息安全、信息道德、信息責任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擁有大量文獻資源的基礎上,依托強大的學校專業優勢和學科館員隊伍,制作各類迷你MOOC和休閑娛樂系列MOOC,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并通過“手機圖書館”,真正做到隨身學習、休閑學習。例如,美國洛杉磯公共圖書館獨立制作的“縫紉與烹飪”MOOC課程;維克森林大學Z.Smith Reynolds圖書館推出了一系列強調終身學習技能的MOOC課程——ZSRx[16]。
3.4 MOOC討論空間管理者
MOOC是動態的學習過程,為了確保教學質量,需要教師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開展持續的互動。如何保證虛擬空間互動的有效性,圖書館可以借鑒美國薩姆休思頓大學歷史學科館員Erin Dorris Cassidy在課程的Blackboard網站上創建“館員虛擬辦公室”的成功案例,組織學科館員、學生協管員,利用討論板、博客、日志、WIKI等工具開展教學互動和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17]。
3.5 MOOC線下交流、學習與考試組織者
就目前情況看,MOOC學員大部分是在校大學生,圖書館構建的信息共享空間是組織學員線下學習交流的理想場所,也是將來能真正做好組織全體學員線下活動的唯一場所。同時,分布廣泛的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還可以緩解MOOC評分手段不足、學分認證難等問題。例如,美國洛杉磯公共圖書館攜手在線教育公司,向用戶免費提供成人職業高中的課程教育和畢業認證服務[18]。圖書館是完全有可能與平臺合作,成為官方線下測試中心并提供如制作頒發證書等相應的跟蹤服務。
3.6 其他角色
3.6.1 教育改革推動者。高等教育的改革永遠在路上,高校圖書館也一直伴其左右,以資源和服務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圖書館應當聯合學校教務等部門以建設MOOC為契機整合現有“精品課程”資源,以學生為中心,推進“翻轉課堂”“項目化”等教學模式,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3.6.2 資源共享與開放獲取倡導者。MOOC視頻雖然短小,卻是精華的濃縮。在制作和學習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學、教參資料作支撐,然而版權范圍內的合理使用已不能滿足其需求,第三方許可內容的獲取也面臨著眾多難題。各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推動圖書館聯盟的發展,以聯盟的名義與資源供應商談判,爭取創新資源訪問與收費方式,擴大內容許可范圍;努力實現開放獲取為MOOC的默認狀態[19];進一步促進資源共享與服務經驗的交流。
4 高校圖書館服務MOOC的策略
4.1 新設部門,明確職責
隨著數字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與移動圖書館的不斷建設與發展,圖書館的服務職能和模式正在迅速延伸與轉變。紙質文獻的借閱工作依然重要,但已并非唯一核心業務,相反數字資源利用、情報咨詢服務、社會服務等需求越來越強烈。而今隨著MOOC浪潮的到來,圖書館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改變自己,迎接挑戰。首先,重新整合現有人力資源,因才適用,輪崗換崗,能上能下,不斷加強MOOC服務部門的建設。其次,制定、完善MOOC服務部門的職責,明確服務模式與目標,改進服務手段與方式,提高服務水平與層次。最后,創新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立嚴格的選拔制度,形成科學的競爭與獎勵機制,保持MOOC服務部門的活力。
4.2 宣傳學習,提高認識
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宣傳與學習活動,提高館員對MOOC及其重要性的認識。首先,走出去。到先進館去參觀學習,參加各類MOOC專題研討會開展交流學習。其次,引進來。在全館范圍內開展全方位多途徑學習服務MOOC的先進理念與經驗。最后,做起來。通過全面深入地學習MOOC課程,開展理論與實踐研究,真正認識MOOC并激發服務MOOC的熱情和積極性。
4.3 內培外引,提升素質
強大的服務團隊,是提供優質服務的保障。首先,通過鼓勵自學深造、繼續教育、參觀培訓等方式,加強館員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法律、教育學、心理學、統計學等專業知識,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其次,加強學科館員、學生協管員和返聘教師隊伍的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科學詳細的MOOC培訓方案,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服務與人脈優勢。最后,通過有針對性的引進專業人才和領軍人才,提升服務能力。
4.4 發揮作用,尋求支持
圖書館應該通過不懈的努力,推進MOOC和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學校對圖書館參與MOOC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圖書館應加強與學校及各部門的交流,爭取更多的政策、人員、設備和資金方面的支持,最終實現學校與圖書館“雙促進”的良性循環和“雙發展”的理想目標。
5 結語
圖書館人從來不缺乏創新精神,每一次技術革命都像一劑強心針,使圖書館人欣喜。面對MOOC浪潮,高校圖書館應該主動提升自己迎接挑戰抓住機遇,通過重新定位角色,延伸職能,創新服務模式,推動MOOC的發展和知識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韓冬梅.MOOC環境下課程學習的體驗與思考[J].天津電大學報,2014(2):20-23.
[2] 季超,謝超.MOOC對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及發展趨勢[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 版,2014(5):70-73.
[3] 葉艷鳴.慕課,撬動圖書館變革的支點[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3-9.
[4] 劉勛.MOOC的興起與高校圖書館的應對[J].情報資料工作,2014(6):103-105.
[5] Mehlenbacher B.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educational innovation or threat to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Open Source and De-sign of Communication.ACM,2012:99-99.
[6] 袁莉,Stephen Powell,馬紅亮,等.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破壞性創新理論視角[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3-8.
[7] 平臺宣傳口號[EB/OL].[2015-05-29].http://www.coursera.org/.
[8] 麗貝卡·奈特.在線教學顛覆商學院教育[EB/OL].[2012-10-28].http://www. flchinese.com/story/001047178.
[9] 中國人才網.2015年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EB/OL].[2015-04-23]. http://baogao.cnrencai.com/diaochabaogao/11508.html.
[10] Esposito A. Research Ethics in Emerging Forms ofOnline Learning:Issues Arising from a HypotheticalStudy on a MOOC[J]. Electronic Journal of e-Learning,2012(3):315-325.
[11] Slade S.Prinsloo P.Learning Analytics Ethical Issuesand Dilemmas[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13(10):1510-1529.
[12] ALCTS webinar series:Libraries and MOOCs[EB/OL].[2013-12-18].http// www.ala.org/alcts/confevents/upcoming/webinar/moocs.
[13] Proffitt M.MOOCs and libraries:An overview of the(currem) landscape[EB/OL].[2014-06-06].http://www.youtu-be.com/watch?v =OnocUiX31XM&fealure.
[14] 陸美.美國圖書館應對MOOC 的策略及啟示[J].圖書館,2015(3):49-52.
[15] Kop R,Hill A.Connectivism: Learning theory of the future or vestige of the past[EB/OL].[2013-12-17].http://www.irrodl.org/index.php/irrodl/article/view/523/1103.
[16] A MOOC of our own[EB/OL].[2014-04-12].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3/12/academic-libraries/a-mooc-of-our-own/.
[17] Erin Dorris Cassidy,Kenneth E.Hendriekson.Fac.-ulty-Librarian Micro——Level Collaboration in an On-line Graduate History Course[J].The Journsd of Aea-demic Librariamhip,2013(5):458-463.
[18] He LosAngelesPublic Library.Career Online High School January [EB/OL].[2014-07-31].http://www.1apl.org/cohs
[19] 傅天珍,鄭江平.高校圖書館應對MOOC挑戰的策略探討[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1): 20-24.
(編校:馬懷云)